令人尊敬的山东大学华岗校长
张 杰

最近,我接到华岗校长的夫人谈滨若同志一信。她告诉我,明年春天山东大学将结合校庆召开华岗学术研讨会。山大已成立了以陈之安副校长为首的筹备组,正在积极筹备。她认为我对华校长有所了解,让我写点东西,以备参加明年的学术研讨会。
我听到这个消息,当然是十分兴奋的。
华校长离开他所热爱的人民,含冤仙逝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我时常思念他。谈滨若同志的来函又引起我对华校长的深切怀念,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一
1949年我在华东大学学习党史时,董一博老师曾提到华岗的名字,说他不仅是位老革命家,还是一位党史专家。但见到他的风采,却是华大迁往青岛与山大合并以后的事。
1951年3月15日,这一天风和日丽,2000多师生员工欢聚在校园里;隆重庆祝华大与山大合校成功。两校同学间的啦啦声一阵又一阵,歌声此起彼伏。我深深地被这欢乐的场面所激动。
突然人群中爆发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抬头一看,一辆乌黑的小轿车驶进校园,停在会场边。从轿车里走出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他中等个子,白白的脸庞,戴一副金丝近视镜,穿一身整洁而又十分合体的毛料中山装。噢,不知是哪位顽皮的同学,出自对他的尊敬,还用鲜树枝编制了一顶桂冠戴在他的头上,他笑容满面地向主席台走去。这个人就是新上任的校长华岗同志。
华校长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讲话。他首先分析了华大、山大两所学校的历史特点,又阐述了合校的重大意义,还说明了办校的方针及学校的发展前景,最后他勉励全校师生员工团结起来,为建设新的山大而奋斗。
从那以后,华校长每周给全校师生员工作一次政治报告,或讲时事,或讲唯物论、辩证法,来听讲的还有市委及兄弟单位的干部。他每次讲课都是3小时左右,却从来不用讲稿,语言流畅,侃侃而谈。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他了如指掌; 马列主义,他运用自如。当时听报告的人不论是青年学生还是教授、专家,无不钦佩他知识的渊博,论述问题的中肯深刻。使我们特别钦佩的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马恩列斯的许多原话,他背诵如流; 许多历史材料,他记忆准确。这大概除了他的天资聪明以外,主要还是靠他的勤奋吧。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建国初期,山大不少名教授如陆侃如先生、童书业先生、赵俪生先生等讲课从来不带讲稿。上课的钟声一响,他们都是健步走上讲坛,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他们论述的严密,材料的丰富,例证的恰当,语言的精练,掌握时间的准确,都使同学们惊叹不已!1981年春天我邀请赵俪生先生来我校讲学,在闲谈时我对他说:“当年我们听你讲课,同学们对你不用讲稿,却讲得那么熟练,所有引文全部是背诵,时间又掌握得那么准确,都十分佩服。你这一手实在不容易学。” 赵先生开玩笑说:“那是我的绝招!” 接着,他又严肃地说:“你知道我讲一小时课,事先要用多少时间准备?自己试讲多少遍?”由此我想到华校长在讲课之前自然也是用了很多时间认真地准备呀!
华校长不仅给全校师生员工上政治课,还给我们上专业课。在华校长的倡导下,给我们班开设了鲁迅研究课。他亲自讲课,讲鲁迅的思想。孙昌熙先生、刘泮溪先生、韩长经先生讲鲁迅的作品。在大学里开设鲁迅研究课是华校长的首创。他们四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整个课都很成功。华校长讲鲁迅思想的发展,分析透辟,论证有力,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讲政治课一样,他讲鲁迅研究课也不用讲稿,讲的话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文章。
在华校长的教导和影响下,我们班很多同学对鲁迅及现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不少人以研究鲁迅为终生的职业,还出现了一批研究专家。
二
华校长十分重视教学,但同时也非常重视科学研究。
他不止一次地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更要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只有开展科学研究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促进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当时,山大各科都曾开过很有意义的学术讨论会。单就文科来讲,就开过中国古代史分期的学术讨论会,开过《长生殿》、《红楼梦》的学术讨论会。每次大型讨论会,他都亲自参加,虛心听取各种意见,他个人也发表意见。他还鼓励大家展开自由讨论,实行真正的学术民主,绝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平时教授们在学术上有什么新见解,可以举行报告会。历史系童书业教授有段时间对美学产生了兴趣,在六二大楼举行美学报告会,吸引了不少同学,一些理科的同学也前去听讲。
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带动下,同学们对科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系、班也经常组织一些学术讨论会。同学们讨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走路、吃饭都在讨论学术问题。学校还组织学生论文评奖活动,同学们的一些优秀论文尽可能给予推荐发表。
每年3月15日的校庆期间,更是检阅全校科研成果的大好时机,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讨论会在各系开展。师生们在这种场合大显身手,百家争鸣,盛况空前,学术气氛十分活跃。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水平,也提高了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华校长为了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创办了《文史哲》杂志社,自任社长。该杂志每期的稿件他都亲自审阅,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他个人也带头写文章,每期《文史哲》都有他的文章。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我的同班同学李希凡、蓝翎研究《红楼梦》的论文,最早也发表在《文史哲》上。这些论文的发表,引起了海内外学者对《文史哲》的关注,给《文史哲》,不,应该说,给整个山东大学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三
华校长熟悉高等学校的规律,懂得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他十分理解知识分子心理。他尊重知识,尊重与爱护人才。
当时山大有三位校长,华岗同志是正校长兼党组书记。两位副校长是: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和文学史家陆侃如教授。两位副校长都是非党民主人士,华校长非常尊重他们,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他们合作得很好。教务长总务长中都安排了非党的专家,各系的主任也大部分都是非党专家担任。华校长放手让这些非党干部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有职有权。这些专家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心情非常舒畅。专家们担任领导职务的同时,还全都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由于专家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所以行政、教学、科研三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
华校长不仅注意调动教授们的积极性,而且还积极延揽人才。例如高亨教授是研究《周易》的著名专家,当时在东北吉林师专任教,不被重用。陆侃如、殷焕先教授向华校长推荐,华校长很快聘请高先生到山大任教。他到山大以后在《周易》和《诗经》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赏。
华校长的党政工作,教学和科研任务都十分繁重,但在百忙中还找教授们谈心,和他们交知心朋友。例如他和著名经济学家吴大琨教授就是很要好的朋友。
我们都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国家的形势大好。政治上安定团结,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党在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但也毋庸讳言,对知识分子某些作法也有“左”的倾向,华校长在领导山大期间,就他力所能及,保护了不少知识分子。例如外语系有位副教授,历史上有些问题,市公安局要逮捕他,华校长不同意。他说,我们的教授多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有些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学习和实践对他们进行改造,若你们将他逮捕,其他人就很难稳定下来,对学校工作不利。就这样,华校长将这位教授保护了下来。后来华校长被诬陷,他也随之被捕。这位教授现在东北工作,对华校长的保护之恩至今不忘。另外,据我的老同学吕慧鹃回忆:“记得在‘三反’、‘五反’运动时,对一起未查明实据,也未经他批准,有人随意隔离一位著名专家,终于致死的事件,极为气愤。曾在全校党员大会上教育大家要爱护知识分子。他说,损失几万元也抵不上损失一个专家重要,几万元也买不了一个专家。”
华校长是知识分子的知心人。他主持山大工作,教师们都有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
华校长十分重视工农教育事业。
根据中央的指示,山大于1952年秋天成立附设工农速中,选拔一部分优秀工人及机关干部入学培养,然后送到大学深造。我当时调到速中筹备处工作。
华校长兼任山大附设工农速中的校长。他在百忙中还抽出时间到速中筹备处听取我们的汇报,大力支特我们的工作。他要我们大力宣传办工农附中的意义,保证招生质量,加快学校建设。由于速中的教师大部分是大学刚刚毕业的青年人,教学经验十分缺乏,所以华校长指示我们要认真备课,组织好试讲,并请山大部分教授专家作我们的指导教师。所有这些意见,对办好速中起了关键作用。
速中举行开学典礼时,华校长发表了长篇演说。他讲明了开办工农速中的意义,提出速中的培养目标,鼓励同学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顽强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攻克科学堡垒。他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勉励大家:“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华校长的讲话博得了速中学生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郝建秀代表全体学生讲了话,表示决不辜负领导的殷切期望,保证胜利完成学习任务。
速中的学生多是优秀产业工人和革命干部,有不少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政治素质很好,他们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学习上顽强刻苦,生活上艰苦朴素。这些青年都十分可爱,华校长对他们也非常关心。他经常向速中有关领导询问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指示。华校长有时也参加速中学生组织的晚会,和学生亲切交谈。当时郝建秀在团中央兼职,有时要去北京开会,影响学习。后来华校长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同志一起研究让郝建秀转到人大附设工农速中学习,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工农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五
华校长是浙江省龙游县人,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革命。他于1924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社会主义青年团江、浙两省宣传部长和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新华日报》总编辑,中共上海工委书记,中共六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他不仅是一位对革命有重大贡献、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干部,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新闻学家,是位著名的学者。
在旧中国,他历尽艰辛,几经风险。他为了坚持真理,反对王明的错误,曾受到了王明的打击迫害。由于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曾被捕入狱六年之久,后被党营救出狱。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奉召从香港到了解放区,根据周总理的意见,从1951年起荣任山东大学校长之职。
这样一位非常难得的懂政策、有胆识、有能力、有学问,在全校教职员工中有崇高威信的好校长却遭到诬谄,受到极大的冤屈!
1955年夏,全国声讨“胡风反革命集团”已进入高潮。一天,山大党委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突然宣布华岗与胡风集团有牵连,已进行政治审查。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到底有什么“罪行”?谁也说不清!
但华校长确实出了事,全国人大开会了,他是人大代表,而青岛市委却不让他去参加大会。但他接到中央通知后,还是去北京参加了大会; 回来后就不允许他走出家门。在各种会议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踪影。后来听说他被隔离审查,审查的结果怎么样呢?谁也说不清!
大约是1955年9月的一天,校党委在工会俱乐部召开大会,揭发和批判华校长的“罪行”。我亲眼看着他被三个保卫人员带入会场。他的金丝眼镜没有了。他带着满脸怒气走进会场。
主持会议的人叫他检查交代自己的“罪行”。他说:“我已经被逮捕。我向组织上写的检查材料可以印发给大家,其他没有什么可交代的。”
批斗会开了三整天,但揭发的事实没有一件和反革命有直接关系。华校长也懂得,在这种形势下不管怎么检查都不会通过的,所以,他以无言表示了自己的抗议。
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的,就是,当时的批斗还比较文明,还让他坐着。那时还没有“文化大革命”时期那套戴高帽、挂黑牌、剪“阴阳头”、弯腰、低头、卡脖子、拧耳朵、“喷气式” 、打嘴巴种种野蛮作法。
然而,我们还要为华校长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把一个为革命奋斗了几十年的共产觉人,无端打成反革命,运动群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进行政治上的迫害和精神上的折磨,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人间悲剧呀!然而,华校长却正在忍受着这一切!
三天的批斗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两句话: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希望大家相信事实!”
这也算他对大会所作的另一种形式的“总结”吧!
从此以后,我们再也听不到华校长的消息了。
六
在批斗华校长的会议上,他说的两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我脑海中经常出现自己没法回答的问题:
“要相信事实”,他的反革命事实到底是什么呢?
据说,他和向明案件有关。“向明反党集团”不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就甄别了吗?
据说,他和“胡风反革命集团”有关。他在国统区作统战工作,和非党文艺理论家胡风相识,没有任何事实就可定为反革命分子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到底为什么要给他加罪?他现在到底在哪里?
“文革”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华校长的消息:
有一次,我和我的一个学生闲谈,她告诉我,她的母亲在济南关押高级政治犯的监狱工作,华校长就在那所监狱里,每天看书写作。监狱长奉命每周给他上半天政治课,他静静地听着,不说一句话。他身体不太好,经常忘事,有时精神恍惚。
原来华校长还活着!他顽强地活着!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去青岛开会,又打听华校长的消息,但这次得到的确凿消息却是:他已于 1972年5月17日病逝狱中!终年六十九岁。
唉!我只有对着苍天长叹!
一个从青年时代起就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一个名扬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人民自己的监狱长达十七年之久!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啊!在建设和完善民主与法制的今天,从中应该吸取多么沉痛的教训啊!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的党,尽管华校长的冤案长达十七年之久,1980年3月28日党中央终于给这位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彻底平了反,给他洗清了强加在他身上的污秽,恢复了他的政治名誉!当时,我的欣喜之情是难以自抑的!
华校长在狱中写了《规律论》、《美学论要》、《自然科学发展史纲要》、《科学的分类》、《列宁表述“辩证法十六要素”试释》、《老子哲学的伟大成就及其消极面和局限性》等六本著作。这个事实,足以说明他是一位经得起考验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83年秋天,我去青岛,和老同学田广渠一起看望华校长的夫人谈滨若同志。过去,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尽艰辛,体验到世态的炎凉,尝遍了人生难咽的辛酸!但她是一位生活的强者。她忍辱负重,度过了重重难关,终于盼来了暖人的春天!
好在谈滨若同志还算康健。我和广渠不愿和她再谈那些辛酸的往事,触动她那颗饱经风霜的心。那天,我们所谈的内容几乎都是“一切向前看”。最后,在她的房间里我们还一起合影留念。
最近,她来信告诉我,她身体还好。她正以无限喜悦之情准备迎接华岗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像当年整日盼望着华校长早日获释归来一样!
我听说,山大准备在学校里为华校长塑造一座石雕像。我盼望着早日再现华校长五十年代初期的风采:他微笑着瞭望苏醒了的祖国大地,俯视如花似锦的山大校园,永远!永远!······
1987年12月9日初稿
2023年3月15日泉城定稿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