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男,书画家,兰大校友书画协会会员,1963年生人,大红袍画家,中国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201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创作高研班,师承博士生导师韩璐。
刘武艺术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美协理事;
中国国画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院访问学者;
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画家;
西泠印社社员;
荣宝斋签约画家;
甘肃画院职业画家;
兰州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
主要成就
2021年3月被书画艺术大师数据中心评为“中国新时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大家"称号;
2022年5月被邀请加入《典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典藏》(大红袍);
2022年5月经国宾礼艺术市场保护委员会评审,国画润格:230000元/平方尺。
2022年10月成为重点推荐艺术家;
2022年10月被国礼艺术家网聘为“国礼艺术家网特邀顾问”,并授与“国宝级艺术大师”荣耀称号;
2022年11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武(大红袍)正式岀版发行,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
2022年11月《国色天香》被国宾礼艺术中心收藏。
《春风.桃花倚柳开》
——著名画家刘武画作欣赏
读刘武君之画作,恰如见其人,细思之,似有以下几点不得不提。
其一,文人本色,人画一致。
作为文人,刘武君广泛涉猎文史哲艺术等各类典籍,青年时代博览群书,积累了牢固的文化修养根基。尤其是对于自己喜爱的绘画艺术,更是精钻细研,大量研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关史料、经典传世之作,不断临创,不断提升。
随着这种炽爱的加剧,刘武君似乎早就忘记了自己大学时代的专业,而将绘画艺术爱好,逐渐煅造成主业。正是因为这样,他倾尽资产,四处拜师学艺,广交天下朋友,最终顺利踏进中国美术学院大门,得高师指导,惠名流雕琢,也终于造就了自己今天的艺术成就。这样的艺术人生历程,为其文人画品质的提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他的花鸟画中,他就如画面中的那只鸟、那尾鱼一般,或奋力地去探寻自己期望的世界,或宁静地驻足思考,享受片刻的风平浪静。这是画家灵魂深处的搏动,心手相一,意趣心结,人画合一。
其二,虚实相间,以文化人。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传统文人画创作的特征。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娱⽽已”成为⽂⼈画的中⼼论调,从历代⽂⼈画的历史沿⾰来看具备三个特点即⾔之有物、学养深厚、格调⾼雅,这和画家的个性、人生经历以及个⼈品德有必然的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画家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画是⼀种综合型艺术,集⽂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体,是画家多⽅⾯⽂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虚实相间及恰当的留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态、⽓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结合,做到⼼⼿相应,⽓⼒相合,形断而意连。在⾊彩和⽔墨上,⽂⼈画更注重⽔墨的运⽤,讲究墨分五⾊,基于这种宗旨,⼜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画家在艺术上的⾃觉追求。这种体系的形成,是历经无数文人墨客的理解与升华使然,基于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具,最概括的语⾔,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
无疑,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刘武君深受这种艺术创作思想的影响,结合自身实际,总想通过笔墨传递内心潜藏已久的心结和愿望,或寄情山水,或托愿花鸟,与万物对话,并将自己的意趣心思,一股脑儿全部注入画作当中,让观者嗅得到作品呈现出来的气息,透过作品品评出作者创作的真正目的,这样的过程,正是实实在在的以文化人的过程,正是实实在在的以画作的气韵,照亮人们的各色灵魂的审美过程。
其三,笔墨传神,形神兼具。
刘武君的作品立意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他颇受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发展因素的影响,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沈周、唐寅、董其昌、张宏、仇英、徐渭等人,形成文人画一脉,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
因而,文人画创作者既是理想主义者,也是现实主义者,二者兼而有之。追求意趣高洁,格调高雅,我手写我心。同时,对自然物象的观察细致入微,创作的视角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的交融,换言之,实处表达得实实在在,虚处处理得隐隐约约,实有实的灵动,虚有虚的美幻,让人总有流连忘返之感,或者是意犹未尽之感,恨不能坐拥画城,睁眼可见,梦里依稀。
其四,计白当黑,至简为零。
历代文人画重简,无干的皆可简,甚至简到 “零”, 零既是白既是空。
我们常说的绘画艺术构图上的“计白当黑”,是文人画的重要特征。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能给人以深远悠长的艺术体验,恰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历代文人画重书,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些都表达出他们崇尚的文人画的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道释文化影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融合思想观念。计白当黑就象无为而治一样,画里所呈现的意境,画外往往有延伸,只要你愿意展开丰富的联想,因而,读文人画,对于鉴赏者个人文化修养同样要求甚高,文人们希望你惺惺相惜,希望你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希望你读懂他的作品,读懂他作品背后隐藏的无限意境,只有那样,他的作品才有价值有意义,也便实现了他为之倾心创作的目的。
刘武君亦如是。
其五,诗以言志,画表心声。
刘武君在传承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忘不了与时俱进。诗人们以诗明志,诗句中饱含风霜雨雪,饱含着对现实生活的颂扬、歌唱,也会饱含对现实某些事物的极度不满。画家们则以画写心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真实的所思所想,用笔黑水彩呈现在画作上,让画来说话。刘武君生逢盛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与所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样,他对人生、对家庭、对社会、对未来都充满着信心和期望,笔下的岁寒三友、春夏秋冬、蕉竹携行、松下听风等等,无不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雅致与丰富。把他的画作连起来,便可看出他的过去、现在,也可看出他对于未来的描绘。
其六,坚执自我,日渐精进。
品读刘武君的画作已有多年。二十多年前,刘武君的画作多为浓墨重彩,尤其是他的牡丹,雍容华贵,色彩艳丽,很受大众喜欢,我们曾戏称为“刘牡丹”,一时传为佳话。为进一步提升画作水平,他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书法,提升对于书法线条、墨色变化的掌握,这对于促进绘画创作大有裨益,也使他的画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如此执着于创作实践数十年,用废了无数笔墨水彩和纸张,就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追逐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明天的自己超越今天的自己。
这个目标,刘武君执着地实现了,他骨子里那种不服输不气馁的劲头,骨子里那种为了绘画艺术可以舍弃所有的执拗,终于造就了今天的刘武君,一个全新的大红袍绘画艺术名家!
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已中年,如日中天,刘武君书画艺术的未来,必是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必是脚踏实地,成就非凡!
我们拭目以待。
短文以与刘武君共勉!
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3月12日植树节之际,张宏发草就于兰州大学三闲斋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