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雷建设老师大名,因疫情等原因未能拜访,这次初见雷老师是在学校科技活动中心三楼科技创新工作室,满屋的电子元件、点亮的台灯、埋首钻研的敬业与专注,给了初次相见内心深深的震撼,这是真正热爱科技创新、静心研究、潜心思索、责任与担当、内心深爱、执着探索、矢志不渝等等,一切与之相关联词汇的人的认知,在进一步了解中更是增加了由衷的敬仰。近日值班来回宿舍路途经过,清晨6点、晚上11点,三楼科技创新工作室的灯依然亮着,窗内是一位退休老师依然坚守科技创新第一线的孜孜身影,那是在钻研、学习与学生科技教育中获得生命和内在价值提升的执着前行。是对县中学子多年来一路艰辛走过的科技探索之路的无限留恋与深情奉献,那里走出了多少优秀学子奔赴祖国大地,很多成了国家栋梁之才、行业翘楚、科技精英,为国家贡献着来自山阳中学的一份奉献,而这份奉献的根基正是来自于雷建设老师团队多年深耕科技创新教育的沃土。
以下略谈初次对山阳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的三点认知以及对雷老师热衷事业的一点感悟:
一、山阳中学科创教育的三个显著特点:
1、重科普、重创新教育内涵
走进科技活动中心,荣誉展室是满满的获奖证书与各项荣誉,但通过对各功能室的了解与对雷老师公众号各类文章的不厌其烦、悉心科普教育的热情与执着,深深感知到,山阳中学多年来获得奖项无数,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的用心用情与终极目的,是学生的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想深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打开学生心灵世界,用中学生无限的想象与充沛的精力和激情,去开拓更广阔的世界,一个个获奖证书只是这探索与奋斗中的一点点收获与激励,真正的路在远方。从水科技展室和科技教师作品展室里磁悬浮专题科技展,以及公众号三极管、继电器等专业知识介绍和很多实践应用,以及疫情居家实践活动,还有中小学生参与的科技影像节作品制作过程等等,无不包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良苦用心,不重在获奖结果,重在科普教育的普及、探索的过程、思维的启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须知一旦学生的创新热情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个个充满未知无限渴望的眼神与机灵的头脑,就是未来一个个永无止尽的创新之源。国家间的大国竞争,芯片开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研发,以及最近引起无数话题的ChatGPT所引发的思考等等,无不包含着未来科技的竞争与人才的培养。并且目前开展的科技作品制作,很多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成本低廉,便于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便于推广到学生群体中来,这样望远看来,一所山区中学的科技创新探索之路意义深远。
2、与学科知识关联
放眼六大展室的作品,无一不是包含着科技知识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多学科知识关联,其中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物理和通用技术学科,很多作品涉及到了二极管、三极管、干簧管、继电器、传感器、光敏电阻、磁感现象、电子电路芯片控制等知识,这样科技创新与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就有了深度的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就有了应用之地,理论不再是枯燥的,学科知识不再只是为了考试的,而是可以真正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可以实实在在做出一个实现思维创新活动的作品的,那种收获感是学生课堂教育很难达到的,那种探索的欲望与思维的启发是深植于学生心灵的。教育不再只是应试,科技创新教育更不再是所误认为耽搁学习的,知识的学习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是要满足于各类实践开发与应用的。
3、重在实际应用
观看很多学生科技作品,直观的感受不是抽象的、脱离现实的、凭空想象的,重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实际相关联,而这是创新的根源,是能深深驱动学生探索热情的根基。人的认知来源于实际生活,所学能服务于实际生活,那种创新就是有生命力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能深深调动学生无限创造热情的。获得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地区选拔赛活动中荣获“特等奖”作品,来源于学生深入十里街道磨沟里对水位的实际调查,以及对山阳县地下水位降低,村民不得不采用水泵抽水导致水满很难控制的实际困扰,于是水塔自动上水控制系统在一个个创新大脑的驱动与反复实践中诞生了,这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产生社会效益的。诸如《自动降压式路灯节能控制器》、《汽车灯光自动调节器》、《酒后驾车报警与制动自控器》、《丰阳号磁悬浮小车》等作品无不是来源于实际的作品开发。这些是课堂所学知识真正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创举,对一个中学生而言,这个创举是伟大的,是会深深影响并启示人生的。
二、雷建设老师带给我们的启示
下午上完课走出教室,山阳中学南校区远处的山峦在春光的映照下轮廓清晰可见,来到山阳县,我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草木风情,热爱这里的风土人情,站在办公室楼下的花园,上完课思绪飘荡,回想着刚才的教学,如果一个老师不断研究教材、拓展新知、不断学习和提升、反思教学、熟稔深入研究每个教学环节、持之以恒,定会有所提升和收获,对事业的热爱与内在的幸福感会逐步提升。想起了今天早起值班,6点多来校时雷老师窗户的灯光,那是数年的执着与经年累月的探索,那是多么强大的内心与心无旁骛,真正静下心,心无杂念,对各类电子电路专业知识多年不断学习提升和积淀、订阅多年的《无线电》、《家电维修》等专业期刊、对生活中各类废旧电子产品的收集等等,在近古稀之年依然孜孜以求、执着奉献,内心的获得感,对生命的感知与内在的认知,那是超然的,是一个崇高的境界,是一个让人无限赞叹的敬仰者的身影,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对待工作、对待事业,甚至对待生命,雷老师这里都有着让人取之不尽无限的启示……
对雷建设老师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利用课间略谈几点粗浅认知,以表对雷老师由衷的敬仰,也是来山阳中学的满满收获与深深思索。(本文作者系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高级教师、咸阳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赵旭辉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