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牡丹瓷创始人
唐白瓷非遗传承人
国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花卉,也是国家气质、文化传统、国民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新中国成立至今73年,我国仍然未确定国花。这与中国繁荣昌盛的发展现状极不相称,也非常不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形象。建议人大会议在立法层面将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国花确定下来,将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在新时期建设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国花的确定,也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此前,根据我国的国情,全国评选国花专家组曾经经过认真讨论,提出当选国花的条件是:原产地在中国;人工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依照上述条件,牡丹最适宜做国花,其理由是:
(一)牡丹原产中国,香飘世界。牡丹栽培历史长达1500多年,现有品种1500多种,十大花型九个色系。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牡丹种植遍及全国,包括青藏高原地区,可以说是花开天下,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爱。在全世界范围内,牡丹也广受人们喜爱。早在唐代,牡丹就被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如今,牡丹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牡丹走向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民族,对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牡丹历史认可度高,群众基础好。自唐宋以来,牡丹便有“国色天香”之称,被誉为“花中之王”。唐、清两朝曾将之确定为国花,在民间影响深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牡丹艺术。牡丹相关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塑、民间艺术等,直到今天仍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广受群众喜爱。全国曾经两次大范围进行民间国花评选活动,分别在1994年和2019年,最终牡丹以79.71%得票获得第一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
(三)牡丹体现盛世气象,民族精神。牡丹花形饱满,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最能体现盛世气度,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人民自强的象征。从历史来看,国运兴,则牡丹盛。牡丹代表着幸福、和平,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是群众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彰显了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中华民族先贤的智慧,经久不断地渗透到牡丹的发展进化之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牡丹的热爱。
(四)牡丹在我国国产花卉中产业化程度较高。牡丹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药用和经济价值,产业成熟。牡丹从秦汉时期就以药用植物被载入《神农本草经》。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牡丹在药用、保健、园林美化、鲜切花等方面产业发展蓬勃。特别是随着我国生活质量提高,牡丹鲜切花更是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拉动着中国“花卉经济”快速发展。此外,牡丹饮料、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精油、牡丹食品等新产品的研发,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对城镇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综上,提出建议方案如下:
(一)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中国是惟一尚未确立国花的大国。在当前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大好形势下,把国花确定下来,一是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进取心和自豪感。二是可以鼓舞人们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三是可以促进我国花卉业发展,推动牡丹产业繁荣。
(二)代表性
目前世界已知牡丹品种,均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文化内容丰富,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早在唐代,就诞生了许多吟咏牡丹的诗歌,称之为“国色”“天香”“花王”。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一千多年来,牡丹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花王和国花。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以牡丹为国花,牡丹作国花更彰显唯一性和独特性,为世人所瞩目。
国花是一个国家文化形象最生动的名片,而牡丹花是国家繁荣昌盛和人们幸福美满的象征。同时牡丹的傲骨精神,代表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上持续奋斗的精神气质,因此我建议:尽快将牡丹评定为我国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