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笛丨捂秃子

“捂秃子”是我们中原人的一个乡土口语,即头上长疮后因不肯医治,致使疮愈后变成秃子,纯属讳疾忌医的不良后果。其心理因素是头上生疮化脓后怕别人讨厌,顾及形象而故意用帽子盖住头发或拿毛巾包住脓疮遮丑,结果久而久之,由于“捂住盖着”不敢见阳光,待脓疮下去后致使部分部位头发脱落,最终造成疤疤瘌瘌的癞疤头皮。鲁迅笔下的阿Q斑驳陆离的脑袋就是典型例子。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卫生条件极差情况下才有的现象,如今已很少看到这种情形了。此现象也常常被人们用作指代词来比喻那些故意掩盖错误的“护短”言行。例如某人明明犯错了却故意否认、撒谎甚至信口雌黄,便会被人说成他“捂秃子”。
我十来岁的时候生过这种疮,大概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那时在上小学,当时人人都是长年没洗过头,我们班里有五六个男同学都得有这种疮痛,也没有什么条件医治,我妈妈就按照人老几辈子传承下来的土法,天天拉到河边按着我用水冲洗脑袋,并使劲给挤脓泡,痛得我杀猪似的嚎啕,但母亲似乎丝毫不心疼儿子,管你声嘶力竭嗷嗷乱叫,只管给拼命挤脓,挣扎得狠了又会惹她恼怒,照屁股上咵嚓咵嚓就是几巴掌,挤完了就用从“赤脚医生”那里弄来的碘酒或者红汞药水擦擦,并虎着脸再三厉声要求不准戴帽子,天天如此。

唉呀,那形象真实难看极了。你想啊,头上斑斑点点的红黄药水,有时还顺脖子流汗水,要多丑陋有多丑陋,要多难堪有多难堪,比当叫花子还丢人,出门总是躲着人走。就这样大约过了两星期,居然不再流脓啦,又过了一个月,头发又扎出来了,难看相终于过去,而且黑发比原先长得还浓密,当然也就不再怕人家嘲笑了。不过,那会班上六个生头疮的同学,我们五个都好了,但有一个落下个癞疤头,原因就是赖他太爱“捂秃子”——当时上课我们都没戴过帽子,就他,大热天里天天戴着帽子上学,据说他爹妈也曾经要给他挤疮洗头,可他死活不干,可能父母“心疼”他吧,也没坚持要给他洗下去,谁知到我们的头皮疮都好了,他的疮不但没好,反而越捂脓包烩得越大,直到三个月后才止住流脓,最后也就落下个秃子头,远远比阿Q的严重,几乎大半个头皮都是光的,难看相实在不好形容,走在路上,常常被顽劣的孩子们跟在屁股后喊“秃子头,阿Q”。后来羞得连学也不肯上了,小学都没毕业,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再后来,因为性格变得不入群,脾气孤僻而怪戾,人人厌恶,成年后也不好找对象,打了一辈子光棍,如此了却残生。
这件事让我思索了大半辈子,概因“捂秃子”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一个人如果犯了错,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要敢于正视,敢于承认,敢于接受现实,并认真对待,诚恳检讨,积极改正,好好“治疗”,不至于自暴自弃甚至堕落,才能亡羊补牢,再创佳绩。

联系到社会与工作,有些单位一旦出现问题,领导不是总结经验教训,寻求救治方法,认真制定解决方案,而是像有的人头上生疮后那样竭力捂着掩盖着,结果事与愿违,又会象脓疮一样,“脓包”越捂越大,事情越来越糟糕,铸成巨大“痈疽”,甚至导致“车翻船覆”的悲惨后果。如果是一个国家在出现重大祸患的情况下,也是持这种“捂秃子”态度,导致动摇国本,乃至亡国这样极其严重后果都是可能的,古今中外这种实例比比皆是,并不遥远的大清国的覆亡就是最典型的教训,还有欧洲的希特勒,中东的萨达姆,北非的卡扎菲等等,都是捂秃子顶级高手,但结果都知道,令人唏嘘复叹息。
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乃至做团队理政大事,“捂秃子”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舞笛,本名蔡全胜。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舞阳县,现居平顶山市。长期供职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煤矿作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群艺研究会会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工文艺创作协会副秘书长、平顶山市作协卫东分会副主席,多家网络平台签约作者。曾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世味杂俎》《山吟海叹》等5部文学著作。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