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侯环 侯林
从被徵纂修《四库全书》,到创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藉书园,周永年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功勋,直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
常常觉得,以我们今天的粗浅研究,真的是愧对了这位于经史百氏之言览括略尽,汪汪如千顷之陂的济南先贤!
林汲先生“自谓文拙,不存稿”(桂馥《周先生永年传》),故其生平事迹大多淹没在茫茫的历史烟云中。探赜索隐,去伪存真,委实难度不小。
本专栏《济南大儒周永年》系列作品,拟从周永年的家世、生平、社交、师友、著述、勋业的多维度、多层次入手,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私淑情怀,将先生生平伟业予以全方位展现,
做起来吧,一步一步地……
之四:在佛峪,尹廷兰对恩师的深情忆念与深切理解
除了从师周永年的岁月,尹廷兰与周永年会面的日子一定十分稀少。
从周永年来看,他要读书,要受邀纂修多种地方志书,要四处考察建藉书园,还要考取功名,从贡生、举人直至进士,此后又长年在京师修《四库全书》。而尹廷兰自从乾隆三十九年考中举人,其后在山东各州县经历了十余年的学官生涯。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师徒俩在一起相聚切磋的岁月是少之又少的。
周永年画像
然而,这丝毫不能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这是我们从尹廷兰的诸多诗作里,所得出的坚实结论。
闲暇的日子,尹廷兰总是喜欢到恩师曾经结庐而居的佛峪林汲泉畔,饮酒赋诗,寄托对于周永年的深深思念。
尹廷兰有《游禹登山晚宿般若寺怀林汲师四十韵》,诗作甚长,我们特截取其中部分以飨读者:
济南名士薮,环郭富岩峦。
……
我师林汲叟,垂老掖垣官。
旧业劳薪尽,初心太璞完。
金银气能识,澹泊性常安。
薄俸偿书债,黎祁谱食单。
平生两蜡屐,怀抱一渔竿。
酒渴应吞海,行芳惟佩兰。
从来耽宴寂,曾此共言欢。
壮志虽投笔,衰年欲挂冠。
数番思故里,何日拂归鞍。
对镜怜毛发,凌霄倦羽翰。
紫芝空有约,红树几时看。
小子重游眺,悽然咏考槃。
遗踪徒仰止,搔首自长叹。
(清道光七年李肇庆刻本《华不注山房诗》卷上)
书影: 《游禹登山晚宿般若寺怀林汲师四十韵》
尹廷兰学问大,用典多,今人索解为难。以下笔者试析之。
据《华不注山房诗》,本诗写于乾隆四十年代末,即周永年在京修《四库全书》之时。
“济南名士薮,环郭富岩峦”。开宗明义,薮,渊薮;名士薮,名士聚集的地方,此为济南的标志性特征;而此山,亦因沾了周永年的名士气息很快便被誉为“大儒读书处”。
“我师林汲叟,垂老掖垣官”,掖垣,皇宫的旁垣,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诗人说,我尊敬的老师周永年林汲先生,以垂垂老矣的年龄,依然不辞辛苦地在皇宫作为纂修官修《四库全书》。
淡淡的哀伤中,一片尊重与挚爱之雅,溢于言表。
“旧业劳薪尽”,旧业,显指周永年数十年来所做的藉书园事业。劳薪,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
“荀勖尝在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木脚。”
笔者将其翻成现代白话以供读者参考:
荀勖曾经在晋武帝的宴席上就着竹笋吃饭。他告诉同席的人说:“这饭菜是用旧木材烧制的。”同席的人不相信,就暗中派人去打听,结果确实是用旧车的木轮子烧制的。”
书影:《世说新语》
此故事尤其“劳薪”一词(物),在后世影响颇大。宋苏轼《贫家净扫地》诗:“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清赵翼《哭璞函之讣》:“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
《世说新语》版本甚多。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于此有刘辰翁眉批曰:“薪岂知劳,而烟气亦异耶?”明凌濛初刻本有眉批曰:“薪岂知劳而烟气不黑耶!”明吴瑞徵本则有:“想因烟气有略故也。”有略,锋利也。以上各家诗作及批注,皆作不平、怜悯与颂扬之声。笔者以此总括:劳薪,有劳苦、卓越、奉献等引申义在焉。
尹廷兰称其师“旧业劳薪尽”,乃是称颂周永年为了办成藉书园业已耗尽了生命中最后的心血与汗水。而“薪”者,亦“薪尽火传”也,此亦为传承中华文化大业之深意也。
“初心太璞完”,典出《战国策·齐策四》,曰:“太璞不完”。太璞,未治之玉。意即:璞经过加工,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往往以此比喻读书人出来做官,就丧失了纯洁。而周永年则反之,他本来无意为官,即便做了官,依然不改正直、善良的文人本色,不受黑暗、龌龊的官场污染,尤其是,依然九死其犹未悔地从事着造福天下士子的藉书园大业,创造了一个堪称“太璞完”的奇迹,故曰:“初心太璞完”。
“金银气能识,澹泊性常安”,古人认为,如地下藏有金银财宝,地上则有气象显现。但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意即:不贪财的人夜晚在这里分辨得出金银之气,而在清晨,则远远躲开祸患看着麋鹿漫游。尹廷兰以此展示了周永年不同寻常的聪颖素质与澹泊之性,惟其如此,方得心安无事。
“薄俸偿书债,黎祁谱食单”,用微薄的俸禄来偿还大量的买书之债款,以豆腐(黎祁,豆腐之雅称)作为菜肴的主打,诗人以此喻周永年饮食之素淡生活之清贫。为了藉书园,周永年弃产营书,一个堂堂翰林却过着不得温饱的日子。《乡园忆旧录》说他:“家酷贫,赵渭川助以金,并赠诗云:‘髯翁贫病今犹昔,时欠长安卖药钱。堪笑石仓无粒米,乱书堆里日高眠。’”读之令人辛酸泪落。
“平生两蜡屐,怀抱一渔竿”,蜡屐,典出《世说新语·雅量》: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译为现代汉语,则为:
祖士少(祖约)喜爱钱财,阮遥集(阮孚)喜爱木屐……有人去拜访阮遥集,见到他亲自吹火化蜡,作木屐,并且叹到:“也不知道我这一生还能穿几双木屐?”神色安闲舒畅。从他俩的这些行为上,人们区别出二人人品的高下。
诗人以此表达恩师超脱名利,平生酷爱、喜游自然山水的萧散秉性与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鱼竿,在中国文化中,亦有垂钓隐居的象征之意也。
《世说新语》故事
“酒渴应吞海,行芳惟佩兰”,由此我们得知,周永年还是一位如同李白一般“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名士,然而,他的品行端正大方,行芳佩兰,以屈平陶令为规范,为楷模。
“从来耽宴寂,曾此共言欢”。周永年有着文人、学者的共性,喜欢静寂,这是潜心做学问的必须,而山深林密的佛峪正是这样的风水宝地。在这里周永年曾经与好友一起读书,度过生命中的幸福岁月。
今日佛峪
以下,也许是在佛峪这样一处留下恩师足迹的青山深处,诗人开始反复抒写周永年辞官归隐的愿望及其难以实现的矛盾现状,周永年“投笔”,此是第一次见到,不知诗人何据?周永年有“弃产营书”之举,未听说有停止写作或停笔、封笔之举。而他的一心辞官归隐则是众所周知的。诗人写道,周永年许多次因思念故里济南而欲辞官,然而却不知何日才能归来,他应该对着镜子,哀怜自己的白发丛生,又如同凌霄高飞的好鸟感受到翅膀的疲倦。他与紫芝、红树的约定得不到实现,这紫芝、红树,一是指隐居处的自然景致,同时指人,仙人或德行高洁之士。《新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字紫芝,质厚少缘饰……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接下来,“小子重游眺,悽然咏考槃”,考槃,诗人又用一典。《诗经·卫风·考槃》,描写一位在山涧结庐而居的隐士自得其乐的意趣,抒发对隐士的赞美之情,是古老的隐士的赞歌。诗人以此献给自己的恩师,寄托着深深的思念与崇敬,他以“高山仰止”的情怀,在林汲山房的遗址咏歌长叹(“遗踪徒仰止,搔首自长叹”)。
读诗至此,令我们感动的不惟是周永年的崇高境界,还有其弟子对他的深切认知与高度理解。
之五:痛悼恩师:林汲泉边过,凄然奠一杯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周永年卒。年六十二岁。尹廷兰悲不自胜。
嘉庆十一年深秋时节,秋风萧瑟,木叶纷飞,年近七旬的尹廷兰(应是在弟子的陪同照顾之下)来到佛峪,祭奠恩师,写下《游佛峪感怀林汲师》(二首)的感人诗篇:
开皇千载后,梵宇至今开。
仄径穿云入,群峰尾岱来。
秋阴生大壑,木叶下灵台。
林汲泉边过,凄然奠一杯。
小子受经日,先生高尚年。
真成泉石癖,曾作画图传。
当道柏森列,覆岩藤倒悬。
只今行乐处,幽谷满寒烟。
(清道光七年李肇庆刻本《华不注山房诗》卷下)
书影:《游佛峪感怀林汲师》
第一首,在深秋阴沉、凄凉的氛围中,诗人一句“林汲泉边过,凄然奠一杯”,如鹃泣猿啼,含无尽哀思于其中。它令人不禁想起其后若干年周永年次孙周宗照怀念祖父的感人诗作:
身世茫茫万古情,遗编读罢泪纵横。
年来林汲泉边路,梦里分明到草亭吾乡佛峪三秀亭,先大父读书处。
(《陈生赓飏录先大父林汲公所选古文养蒙集毕,检校之余,不觉怆然,因成二绝》之二,清刻本《国朝历下诗钞》卷三)
第二首中,“真成泉石癖,曾作画图传”句,隐藏着周永年一个感人的故事
周永年在京时,常会涌起深深的思乡之情。他请人画有《林汲山房图》,十年之内,日日观看,以慰乡思,并授意德州书院山长张庆源为之撰《林汲山房记》。记中有:“周子名永年,历下学者。城之南三十里为白云山,山半为般若寺,寺后为林汲泉……周子尝读书寺中,为屋数椽,名之曰:‘林汲山房’。时与二三友人盘桓于泉石间,领略山水真意。今老矣,此乐不可复得。忽忽忆之,弗能忘,为《林汲山房图》而命予记之。”由此可见周永年对故乡之款款深情,刻骨铭心。
之六:其他
其一:尹廷兰仿师尊再建蝴蝶社
名师对于弟子的影响,往往是恒远的。他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不自觉地便会成为弟子的模仿对象。
尹廷兰有《厌次城南看花同赵笛楼学博及同学诸子》诗:
逐日问花花不开,王郎走探花信来。
园林更着连夜雨,茁若萌蘖惊春雷。
姹紫嫣红列云锦,东皇得意新剪裁。
羯鼓声沸天女下,霓裳飘堕金银台。
含睇宜笑各有态,明装靓服光徘徊。
红雨一帘情脉脉,春雪四照白皑皑。
春色至此已无憾,纵观真觉天有才。
是日雨霁风亦止,柳桥沙路无尘埃。
贱子首倡蝴蝶社,赖有英彦相追陪。
……
尹廷兰此诗作于乾隆五十三年,他在阳信学官任上。此时,春暖花开,他与另一位学官赵笛楼与生徒们一起在城南赏花,在大好春色之下,尹廷兰心情大好,他提议众人成立文学社团,名为:蝴蝶社。何以故?在诗的下方有他的小注:
“蝴壶通,蝶碟通,林汲师在史馆,与海内诸耆宿为蝴蝶社,无主客,无馔具,各携壶酒碟肴,小集䜩饮,予仿此意为之。”
原来如此!
此时,周永年尚在千里之外的京师,而尹廷兰对其状况如此清楚,足见对于师尊之关注与关心也。
书影:《华不注山房文》目录
其二:尹廷兰歌哭“王氏双节”
乾隆四十二年,周永年外祖母瞿氏(王者度妻)、舅母魏氏(王琳妻),作为双节(妇)为朝廷旌表。周永年为作《王氏双节墓表》。而尹廷兰得知,慨然作《旌表王氏双节题词》:
吾师林汲叟,两世守贞节。
乃考其外家,壶范如一辙。
外祖母瞿氏,清操厉冰雪。
良人心疾死,死尚不同穴。
藐孤昏二年,病瘵复夭折。
新妇誓不嫁,与姑同泣血。
所望一块肉,庶几绵瓜瓞。
逾年儿又殇,遗种靡有孑。
茕茕妇与姑,颠连苦难说。
吾师每言之,肝肠为断绝。
厥后更立嗣,补天使无缺。
一门两完人,矢志坚如铁。
嗣子吁大吏,徽音达上阙。
双旌下云中,乌头建绰楔。
寄语巾帼流,永奉此佳臬。
(《华不注山房诗》卷下)
王余枚尝论及尹诗:“出辞命意,必由心得……至如褒忠、扬烈、劝孝、惩淫,激贪,必长言咏叹,不遗余力,歌哭笑骂,悲惋欷歔,若动于不自知,盖其性情然也。”(王余枚《华不注山房诗·序》)以此诗观之,可谓至论。
其三:尹廷兰与周震甲
值得庆幸的,尹廷兰与周永年的儿子周震甲(字东木)也成为了好友,他们互相唱和,尹廷兰有《历下亭怀周东木》诗:
忽忆长安客,重登历下亭。
水连官舍白,山压女墙青。
旅雁几时到,秋蝉空自听。
伊人在天际,烟树远冥冥。
(《华不注山房诗》卷上)
举手劳劳,不尽依依,一派暮云春树,思亲怀远之情。
书影:尹廷兰《历下亭怀周东木》
(版权所有,严禁抄袭)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