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葛公中学课后服务精准再出发

东至县葛公中学精心挖潜校内资源、开展多样社团活动,落实落细“双减”政策,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后服务新模式。将推进和保障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作为“顺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工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项目。

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明确课后服务“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价”,制定教师的课后服务排班表,均衡考量学科及教师实际,落实班级内作业课后指导,通过个别答疑、思维拓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多元化课程开展、多角度内容设置、多层次涵盖,让课后服务内容真正服务于学生。

学校聚焦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的教与学管理机制,严控作业总量,保证作业时长。作业设计力求分层、高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研修之中。老师们通过批改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找出错因、扎实知识、提升素养。各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下一周要布置的学科作业,形成周作业计划。要求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要先做,要在充分掌握作业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作业量适中、科学有效、针对性强。基础性作业为主,分层作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为辅。每天布置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教师批改后,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再由教师复批。共性错误集体讲评或小组互助,个性错误个别辅导。
学校要求课后服务采用模块设计,周一--周四所有年级学科作业必须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让学生不背书包回家成为可能;周五各年级进行社团活动,打破学科壁垒,坚持活动育人。现在学校已经开设艺术、科技、运动、益智等社团课程。学生自愿参加喜欢的社团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选学有所长。
葛公中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切实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学校不断优化,建成具有实效性和农村特色的校内课后服务新样态,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有效减轻学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讯员:李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