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吕允山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

每岁仲春卯月之初,清晨“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在我国农村广袤的土地上,这一天耍龙灯、鞭耕牛、打灰囤、敲龙(屋梁)头,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驱虫攘灾。
如今城市里的习俗,则只剩下了剃龙头、炒金豆、举行开笔礼。

耍龙灯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放眼全球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

鞭春牛
“龙抬头”在很大意义上来说是农村的农事节。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好时节,人们整理农具,喂好耕牛,积极备耕。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鞭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人勤春早,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打灰囤
打灰囤是流行在山东、河北等北方农村的的习俗。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叫做“撒灰引龙”,同时将毒虫驱除在外。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囤、钱囤,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开笔礼
相传农历二月初二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祝愿孩子心明眼亮,好好学习。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金豆子
炒金豆,咱济南叫“炒蝎子爪”,相传武则天夺取唐朝江山以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人间遭难,便私自拨云降雨,拯救黎民。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凡间,压在山下,并立一石碑,写道:“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救玉龙想尽办法。这年二月二,人们为了充饥炒豆子时爆出了金花,这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各家各户都炒玉米和黄豆,太白金星发现天下金黄一片,以为是金豆开花,便收了道法。玉龙腾空而起回到天庭。时值初春备耕之时,玉龙降下甘霖,滋润人间万物。此后,人们每年二月二,都有炒玉米、黄豆,祈求风调雨顺。而山东把炒黄豆、炒面棋等食物叫做蝎子爪。有俗语说:“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
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因为民间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了,头发也长了,龙抬头的日子“剃龙头”,讨个好口彩。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祛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说起小时候理发,那时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生活开支能省则省。由于我们家的男孩子多,理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兄弟几个一合计,给父母要钱卖了把理发推子,学起了理发。一开始兄弟几个互相理,再后来街上的孩子也找我哥几个理。理不好就直接推成秃头。一个暑假下来,街上的半大小子不少变成了“一休哥”。就这样,我很快练就了一手专理平头、圆头技艺。
由于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刚参加工作时更是少言寡语,是理发的技艺让我短时间就拉近了和同事们的感情。车间里有会理发的老职工,但是由于年龄较大,人们大都不好意思的麻烦他们。我却不同,新进厂的学员会理发,他们指使我觉更“气势(理直气壮)”一些,我也乐得为大伙服务,通过理发拉近了彼此间距离。在长时间的为同事理发中,不断的提高着技艺。头型硕大的我给他们理一个倍精神的寸头;梆子头我会修剪得让人看不出那鼓鼓的后梆子;谢顶的人我让他“地方支援中央”的工程做得不露痕迹。
一把推子练就的“顶上功夫”,让我成了每次义务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厂里“学雷锋”先进个人,这才有了这张在厂宣传栏里挂了好几个月的为同事理发的老照片。

本文除最后一张图片以外均选自网络(侵删)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