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大同中学全面推进“双减”工作

东至县大同中学通过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策的学习,通过从班子成员到教研组、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分阶段、分层次的讨论,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外出学习、校内实践多种渠道,寻短板、重实际、明思路、达共识,形成了以“作业减量增质、课堂提质增效、活动丰富多彩”为纲的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
作业减量增质。严格控制作业量,实行协同监督管理机制,细化作业布置流程:备课组设置—教导处审定—教研组调控—班级协调—家长监督,同时要求在班级“作业公示栏”和家长微信群及时公开,家长督促孩子一定要按时就寝。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重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设计有利于巩固双基、拓展思维、提升素养的作业;作业形式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分层布置,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对作业要自己先做再布置。

课堂提质增效。学校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新模式,以不间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呈现教研,让教研重心下沉,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次教学现场中寻求答案。学校各教研组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保证课堂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教导处定期检查反馈,树立榜样,激励先进,促进共同提高。

活动丰富多彩。“兴趣为本”,每天下午放学后,学校以学生兴趣出发设计个性化服务课程,通过校内教师对学科类知识延伸拓展,开展了“阅读与写作”、“英语口语”、“科普实验”等课程,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和幸福成长。“活动育人”,充分整合学校、家长、社会的优质资源,家、校、社协同育人,每天下午放学后,开设球类、书法、素描、声乐、象棋等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艺术素养的提升。

总之,大同中学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保障,以开展个性化服务活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王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