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4432期
感恩先辈 缅怀高堂
—— 写于父亲冥诞一百一十周年之追念
冯宝哲
今天是古历癸卯年二月初二,按照民间习俗,是龙抬头的日子。再过四天二月初六,是父亲的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之日,老人家是丙辰年正月初一逝世的,十二生肖四度轮值,到如今已经整整四十七年了。每每想起父亲的早逝,我便有未尽子责的愧疚,父亲所患的食道癌当时虽为晚期但是手术或许还是可以挽救的,可惜失之犹豫,成为我此生的一大憾事。
父亲于公元1913年3月13 日,即古历癸丑年二月初六出生在三秦大地渭北高原的蒲城县东南乡的车渡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在五代十国初期和南宋初年,曾经先后两次发生过颇有影响并被载入正史的车渡之战。一个小小的村庄,在二百二十年间,居然两次因战争入史,在全国也不多见。
我的祖父冯益文,表字焕堂,是晚清秀才,附贡生。弟兄四人,其三个弟弟依次名焕文、炳文、蔚文。父亲是“学”字辈,小名学武,表字振初,在家族中排行老八,其兄依次是学书、学孝、学忠、学贤、学宽、学安、学信,另有堂弟学古、学道、学雅、学良。父亲是祖父的第六子,另有学书、学孝、学宽、学安、学信为胞兄。这样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在当时确实称得上大户人家,在蒲城的东南乡也是颇有名望的。祖上是何来历,由于家谱丢失我辈无法查考,但从我家厅房内保存有郑板桥所书楹联以及家藏一套前清官帽、官服来推测,祖辈在外做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我的曾祖是个庄稼汉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他曾于同治回乱时牵头村民修筑了车渡古堡,躲避兵祸。据说因为嗜赌,最终还是在赌场中风辞世的。所留的牌匾的称呼是:“貤赠修知郎吏部候铨儒学司训乡饮耆宾仲明冯公”,按照现在的说法,曾祖冯仲明系一在乡间颇有名望的士绅,其修知郎、儒学司训、乡饮耆宾均是虚衔,据说当时是可以用钱买到的,这也是满清政府搜刮民财的方法之一。
祖父早年师从北岗洲村赵毅,与岳维峻、蔚靖候等均为同窗,1891年曾受教于关学大儒、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三原贺瑞麟,民国初年被举为县议会议员。父亲诞生于民国建立后的第三年,是祖父最小的儿子。年幼失恃,是在继母的冷漠眼色中长大的。据《民国蒲城县志稿》第196页记载,祖父曾于民国七至九年出任蒲城县财政局长。从刘福谦同志处保存的寇遐甲寅1914年秋写给焕堂的左腕墨迹看,祖父与寇遐兄弟相称亦有交往。
父亲出生于民国初年,这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共和成立,清室退位。不幸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夺。从此,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无宁日。袁世凯死后,除了滇、桂、粤、晋等军阀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外,北洋军阀逐渐分裂成三大派系,即段祺瑞的皖系,张作霖的奉系,吴佩孚的直系。各派之间为争夺权力,矛盾重重,斗争十分激烈。在这些实力派的操纵下,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总统像走马灯似地频频更换,从黎元洪到冯国璋,从徐世昌到曹锟,完全都是各个军阀的代理人。国家的统一名存实亡。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华民国虽然已经成立十多年了,孙中山仍居于广东一隅,整个北方都被北洋军阀控制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仁人志士曾经前赴后继作过不懈的努力,这里特别要提起的是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冯玉祥是直系重要将领,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曾立下汗马功劳。战后受吴佩孚排挤,对曹、吴不满,同时受孙中山代表徐谦影响,密约反戈倒直。1924年9月,冯玉祥与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拥护孙中山革命主张的直系将领胡景翼和孙岳结成秘密联盟。10月22日,率部从古北口、密云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冯玉祥还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完成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的未了任务,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一重大事件,像一道和煦的春光,给饱受军阀纷争之苦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一线希望。孙中山对此一事件予以充分肯定并接受邀请,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推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对时局主张》中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改组成立了中华民国国民军,由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二人为副司令,分别任第二和第三军军长。这样,在北京就出现了一支从直系军阀军队中分化出来的、开始倾向革命的军队。胡景翼任河南军务督办兼河南省长,他坚定奉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清乡剿匪,惩治腐败,发展交通,兴办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吸引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参加了国民二军,一时间海纳百川,宾朋如云,河南开封成了革命者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祖父同岳维峻是同窗好友,此时受其感召,满怀报国壮志,由陕赴豫追随胡、岳参加国民革命。被任命为河南遂平知县,父亲作为家眷亦随任前往。

出乎预料的是1925年初北方革命运动遭受了重大损失,先是3月12 日从北京传出孙中山逝世的噩耗,接着4月10 日又从开封传出胡景翼病殁的凶讯。1925年4月,岳维峻继胡笠僧,任二军军长兼河南军务督办,岳继任河南军务督办后,思想准备不足,脑袋有点膨胀,四面出击,造成力量分散,形势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国民军势力的发展和北方革命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和直奉军阀的惊恐。帝国主义列强积极支援奉直军阀,并促使它们联合起来进攻国民军。先是当年10月吴佩孚东山再起,年末奉直军阀实现了反革命联合,段祺瑞被推为临时执政,实际上掌握了总统与总理的权力,冯玉祥被迫下野。1926年1 月吴佩孚从豫南、豫东、豫西兵分三路,进攻河南,疯狂反扑,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岳部三面受敌,国民军遭到直、奉、晋、鲁军的联合夹击,此时的岳维峻却难以应对,接连失策,陷入一退再退的狼狈窘境,形势十分危急。军阀们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进步力量的强烈谴责,2月7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表《为吴佩孚联奉进攻国民军事告全国民众》书,指出:中国政局发生了最大的变动,即“由进步势力结合进攻反动势力的局面,转而成了反动势力结合反攻进步势力的局面。”号召民众“打倒吴佩孚,援助国民军”。
吴部南路军司令寇英杰,率领鄂军进攻豫南,在信阳遭到岳部蒋朗亭的顽强抵抗,屡攻不克,吴佩孚见信阳城久攻不下,便留下部分兵力对信阳实施包围监视,主力绕道北进。祖父任职的遂平县就在信阳之北,此时岌岌可危,祖父明知时局严重,大祸将临,本可明哲保身,一走了之,但他却镇定自若地安排当时随任的四弟蔚文携家眷(包括我的五叔父、父亲以及大哥、二哥)绕道回陕,使父亲逃过一劫。祖父自己却毅然决然地坚守任所。这时豫中各县的县长大都弃城而走以求自保,有人也劝他以走为上,但他却义正词严斩钉截铁地表示:“守土之官,当与城共存亡!”透过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具有崇高志向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他为了国民革命坚守职责,而将个人的生死安危完全置之度外,以至于2月下旬城破被俘,但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抱着报国为民的革命信念,吞金自尽,慨然赴死,以自己忠烈的壮举表示了对祸国殃民的北洋军阀的深恶痛绝与誓不两立。祖父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践行者,把自己宝贵的生命,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贡献给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堪为民国英烈,的确可歌可泣。据《民国蒲城县志稿》第635页“人物志·忠勇篇”中载:“冯益文,字焕堂,清附贡生。为人质直好义,事亲以孝闻。民国初年被举为县议会议员。遇事敢言,刚正不阿。后迁河南遂平县知事,政绩颇著。洎豫中事变起,邑令闻风多弃城走。或劝益文去,曰:‘吾为守土之官,当与城共存亡,去将安之?’城陷,被执不屈,遂仰药而死。”
父亲此时只有十二三岁,又遭失怙之祸,其悲可知。祖父死后,家中又生变故,分家析居,原祖业按祖父辈一分为四,祖父的这一份又一分为六,也就是说,父亲分得的家业是原大户的二十四分之一,只有三间男厅大房和八亩半田产,靠此显然无法维持生计,由此可见,父亲幼年的遭遇是很不幸的。多亏祖父生前的好友吴厚甫出面,让父亲去裕蒲钱行当学徒,即所谓“学相公”,这才缓过气来。
吴厚甫当时是钱行经理,亦即所谓“大掌柜”。裕蒲钱行的前身是保商官钱局,成立于民国元年,即1912年,经当时县府批准由十家商号集资设立,并由县援拨一万串文,扩大资本,营业之余,兼支一切过往官吏军队差务。1913年改保商官钱局为裕蒲钱行,印发纸币在县内流通,群众称“绺子”,至1935年11月实行法币政策后停止流通。钱行经营模式同于一般商行,经理称大掌柜,副经理称掌柜。父亲在钱行由学徒,而后任掌柜,以至于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接刘慎之之手任大掌柜。对于钱行,我如今仍有模糊记忆,大约是在县城北街路西北寺巷口那个地方,当时不知什么原因,钱行后边的房子内还存放着竞化社(后改为正化社)的戏箱。刘慎之与父亲任钱行经理的交接文书,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见到,因为那时处于阶级斗争的年代而未能保存下来,实为可惜。
寄身钱行,生活有了依托,形势日渐好转,父亲的家计也由辗转租赁变为固定房产,在县城内花园巷六号有了自己的家园。但是日寇飞机的滋扰却构成了对安定生活的巨大威胁。1939年10月16日敌机15架在县城内投弹二百余枚,炸死41人,伤37人,12月19日敌机8 架,在城内投弹44枚,炸死8人。我家对门的粉房即遭厄运,其状惨不忍睹。人们提心吊胆,昼夜不安。为了躲避轰炸的危险,父亲把我同母亲安顿到离县城15里的贾曲朋友常志勤家寄居一年半,时局缓和时方才回城。
1942年经县府决定钱行停办。父亲需要另行择业,适逢李元鼎筹建县志馆,父亲便被聘去管事务,主管财务后勤工作。但工薪锐减,家境日艰,住在城内,在经济上无法应付国民政府的苛捐摊派,1944年初父亲迫于无奈,只得将母亲同我搬回乡下老家,与别人分种庄稼,补贴家用。父亲仍在县志馆干事。是年,李元鼎病逝后李约祉继任馆长,同父亲相处甚好,记得当时县志馆址在古镇巷原缑章保的公馆(今县经委附近),母亲带我去城里探望父亲,常能看到李老先生,他家当时就住此宅的东西厢房,见面后我称他为“李伯”。现在还记得李老先生有个身患残疾的女儿叫爱爱,大我十多岁,父亲让我称她为“姐姐”。父亲当时在县志馆除管事务外,闲余时也参与修志。我的老家村边有个东岳庙,是蒲城南赛的社事中心,庙中碑石甚多,我现在还记得父亲拓明碑的情景。另外,乡友赵作雨先生也告诉我,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当年在县政府前拓碑的形象。据《民国蒲城县志》第1211页载:“民国蒲城县志馆成立于1940年,由原国民政府审计部部长、时任国民参议会华北抗日慰劳视察团团长李元鼎亲任馆长,嗣后由原陕西省教育厅督学李约祉继任,县志馆员有原清月、白瑜、李绍符、冯学武等地方名绅。”在县志馆父亲一直干到解放。1948年到1949年解放军与国民党拉锯战期间,县志馆的人员大部回家,李约祉也去了西安,只留父亲等几人留守,蒲城解放后父亲也回了老家乡下。大约是1949年的麦收前后,李约祉从西安给父亲来了一封信,托父亲代他将县志馆的所有资料移交给人民政府,此信我曾经看过,父亲受托专门上县找政府办理了移交。记得李在信中还邀父亲于空闲时西安一游,限于当时家庭的经济条件,终未成行,也算一件憾事。因为保护县志一事父亲还有幸被载入《蒲城县志》(1991—2005)和《民国蒲城县志》。两书均载有父亲照片。前书载于第929页第四章文化新闻体育界人物,第二节简介,名列第二,其条目内容是:“冯学武(1913.3.13一1976.1.31),蒲城县龙池乡车杜村人。青年时期在蒲城县裕蒲钱行为学徒。1942年,李元鼎、李约祉筹办蒲城县县志馆,聘其参与事务和修志。蒲城解放前夕,志馆人员大部回乡或去西安,他为留守人员之一,保护了志稿的完整。1949年6月,受李约祉之托,把全部志稿(含大事表、建制沿革、吏治、选举、人物、教育、艺文、宗教祠祀、物产、金石、晷候等分志手抄稿)上交县政府。此后回农村一直为基层干部。”后书载于第1210页县志馆人员简介中有:“冯振初(1913~1976)名学武,以字行,车杜村(今属龙池镇)人,青年时期在蒲城县裕蒲钱行(后改为裕蒲号)工作,先后升任副经理、经理。1942年,受李元鼎、李约祉之邀,到县志馆负责后勤总务工作兼采访员。县志馆设立在古镇巷东头缑章保旧公馆,有人曾见他出来寻找碑石,抄写资料。蒲城解放前夕,县志馆人员大部回乡或去西安,他为留守人员,保管资料。1949年6月,李约祉从西安寄信,委托他将全部县志稿和采访资料归交蒲城县人民政府。此后回农村,一直作基层干部。”父亲保护县志旧稿的事迹能够载入县志,这是出乎我预料的,我本以为向政府上交县志文稿这是理所当然的,很平常的事,想不到修志的编辑却把这上升到“保护志稿完整”的高度予以评价,居然还得到了省史志办审稿时的认可,并且要求要加上所护志稿的细目。史志界对于这部《民国蒲城县志稿》也给予了极高的肯定,认为“可以按照可移动的文物来定位。”“其重要的文献、文物和资政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父亲“保护志稿”的事迹被载入县志是十分必要与当之无愧的。

父亲解放后回村参加农业生产,积极投身农村各项运动,先任村农会委员与文书,参与土改、查田定产,后任初级社会计、生产队会计、保管等职,长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待人忠厚诚信,处事刚正耿直,在乡邻中口碑甚佳,也是塑造我精神灵魂的楷模。初回农村时,一家五六口人,只靠八亩半庄稼确难糊口,只能以价格较低的杂粮充饥,我现在仍记得豌豆面馍放在口中越嚼越多难以入喉,用开水来冲以利下咽的情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供我上学,父亲所承担的生活重压真是举步维艰。1950年我在初中一年级时终于被迫辍学。为了实现我复学的愿望,父亲忍痛以十一石小麦的价格变卖了县城的房产,以供我继续上学和维持生计,真是费尽了心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村食粮短缺,由于饥饿难忍,农民在食粮上一时小偷小摸成风,于是生产队的庄稼便有了专人看管的需要,看庄稼的必须是大家信得过的铁面包公,这个任务便众望所归地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为了看护队里的庄稼,他真是操尽了心。妻子就给我讲过她同队里的其他妇女联合起来,同父亲玩捉迷藏偷苜蓿的事,她们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左右开躬整得父亲来回奔跑,刚赶走地这头的人,地那头的人又锈了堆,直搞得父亲气喘嘘嘘,哭笑不得。其时有谚语云:“偷一斗,红旗手;偷一石,是模范;不偷不逮,饿死何该!”但是父亲对此不以为然,他经常说做人要光明正大,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不能失了人品!他担任着队里的保管,尽管自己饿得得了浮肿病,却没有私自动用过集体的一颗粮食。农村“四清”时,队里丢了粮食,工作组简单粗暴,硬逼父亲承认“监守自盗”,他对这种诬陷,异常愤怒,坚决抵制,连群众都看不下去,主动提供破案线索,原是我的一个堂叔因为家中缺粮所为,这才讨回了他的清白。在那个年代生活捉襟见肘,父亲起早贪黑,辛勤操劳,为日月确实吃尽了苦头。我常年在外工作,不仅无暇照顾家庭,自己的子女还得增加父母的拖累,每想至此忆及老人的恩德,确实没齿难忘。

父亲除了吸烟,平时别无嗜好,但他大多时候是以旱烟解瘾,我为他买的纸烟和卷烟,对他都是奢侈用品,经常舍不得抽,只是来了亲朋好友才拿出来享受一下。也许是因为吸烟过量的缘故,父亲在年过六旬后不几年竟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症状,到医院一检查,竟至已是食道癌晚期,医生认为手术已无法挽回了,只好遍寻偏方,盼着有奇迹出现。经人介绍河南禹县有治梅咳气的梅杏丸,吃了以后吞咽竟至顺利了,乙卯年阴历年底,正在一家人庆幸父亲病情好转的时候,父亲却因体弱感冒感染肺炎,长久的病体终于力不能支,于丙辰年正月初一下午5时30分与世长辞了。时为1976年1月31日,享年六十四岁。老人走得很安祥,没有往常癌症患者临终前的痛苦挣扎,就像睡着了一样,我亲眼目睹其气如游丝以至长眠不醒,而又无力挽救,真是五内俱焚!
日月如梭,时光流逝,转眼间四十七年过去,如今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年月,我已步入八十七岁的门槛直奔米寿了,妻贤子孝,一家团圆,幸福和睦,生活美满,这其实都是先辈们的艰辛换来的。祖父为了国民革命而慨然殉国,父亲为了儿女的成长吃苦受罪早离人间,竟没有享过一天福,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如果忘记了老一辈的恩赐,那将愧为子孙啊!
2023年2月21日
作者简介
冯宝哲,男,1938年1月生,蒲城县龙池镇车杜村人,高级经济师。中国楹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研究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省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叶子 莹心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制作:瀛洲居士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总社长兼总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副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牛素梅 主编兼群管 刘东华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李金宏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 副部长 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翁新政(河北)(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副部长 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
格律部
部长 翟英(陕西)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副部长 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副部长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王志元(陕西)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副部长 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邢秉纯(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添加中)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翁新政(河北)(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国学、传播诗经文化、发挥正能量之目的,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