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李宗恒先生(2016))
本人认识李宗垣先生是在1996年的广州中国大酒店“安溪茶王邀请赛”会上,从那开始我与之结缘,亦茶师亦茶友,亦同门亦知己,人们评价李宗垣先生是安溪茶王创造专家,我称赞李宗垣先生为安溪茶界评茶大师,当然有时也称赞他是安溪茶界泰斗,不过在见面时都是称叫他“老李”,而这位亦师亦友亦同门亦知己的“老李”于2023年2月18号在安溪走了,与人们离别了,以后再没有机会这样的称叫他。为此,我给他写一篇赞文,也表示对他的追忆思念!
(图2:作者李宗垣先生及其大弟子易长青在安溪茶学院)
“茶事人生——把个人全部心血献给安溪茶乡人民”
我说,李宗垣先生,永远是和蔼忠厚谨慎的样子,永远是实实在在诚恳的神情,在茶人眼里他是一位见和的长者;在学生面前他是一位身和的良师,在同事心中他是一位意和的益友,在家庭里他是一位可亲的家长。
我说,这位茶者一生把个人全部心血献给安溪茶乡人民,他就是福建省著名的茶叶专家,安溪铁观音茶叶权威泰斗级人物——李宗垣。
我与李宗垣先生,认识较早,缘分较深,在工作上,我称他为“先生”或“老师”,见面上称他是“老李”,也称谓“师兄”,因我与他既是老乡,是茶友是知友,又是同师门。以前我每每举办铁观音茶事活动都会邀请他,后来我每每回家乡他都会争取探访我。李宗垣,职业评茶师,1942年12月出生,安溪县凤城人。他曾任安溪县茶叶质量评审组组长、高级工程师、高级评茶师、高级茶叶加工师、安溪铁观音集团总审评师。李宗垣为铁观音制作和审评的标准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在一次评茶中如此描述:“谁能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李宗垣,用毕生的精力探究铁观音,是安溪茶界的理论型也是实践型的专家,被尊称为评茶大师,曾有业界人士这样评说李宗垣,说他是“铁观音茶王的创造者”。
李宗垣的茶事人生有三部曲。李宗垣先生,他1962年从福安农专茶叶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安溪茶区工作,历任茶站技术员、茶叶公司审评科长、特种名茶包装厂厂长等职。那时年轻,他边做边学边研究。这是他茶人生第一部曲;他从1980年开始,在《福建茶叶》发表《铁观音看青做青技术》,三年间连续在全国、省茶叶刊物上发表科技文章17篇,同时担任一些学校的茶叶班教师,在县及乡镇办的茶叶培训班讲授茶叶初制一百多场。后来整理出版了《安溪乌龙茶审评技术》。他边著作边讲学。这是他的茶人生第二部曲;他从1993年开始,参加县举办的各种茶事活动,特别是安溪在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澳门、长沙等地举办的茶王赛,创造无数茶王。2006年又整理出版了《安溪铁观音制作与品评》一书。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他开始收徒传艺授业,承师门、立流派、传弟子,诚表茶乡,誉满茶界。这是他人生的第三部曲。
李宗垣是安溪铁观音名茶的领路人。李宗垣先生,他是一位很有担当也很执着的茶人。他在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时,就经常下茶乡为农民讲茶课。在他的记忆中,于1992年有一次在湖上乡讲课,来了一百多个农民,全是就地而坐在地上,静听他讲课,那次他连续讲了三个小时,场中没有一个站起来;他身为茶师,但他一直以学为师,提振师风。在2002年时,还去杭州参加全国第一批高级评茶师考试,那次报考的有十几个,能通过考试的只有4个,他是其中之一。他自己认为,那次连续备考7天7夜,最后通过他是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李宗垣先生,这辈子基乎与茶打交道。他从事茶叶生产及科研事业的道路上,始终是从自己的工作与安溪人民的利益紧密连在一起。1962年他从茶校毕业出来,就一直奋战在茶业战线上,为家乡安溪茶区服务,创造出无数的业绩和成果。2006年在被评定为“泉州茶业十大贡献人物”时说:“这一项荣誉,是对我一辈子的努力的一种认可”。他开拓进取,创新向前,2015年与友人黄建璋和弟子易长青共同牵头创立起“安溪乌龙茶研究会”,为安溪名茶二次腾飞奠定基础,他是安溪茶叶发展的领路人。

李宗垣长期致力于安溪地方历史名茶的传承和发展。李宗垣老师,在工作上不畏艰苦,著书育人,默默无闻,求真务实,深受广大茶农爱戴,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好评。李宗坦对茶叶审评非常专业,也是相当有权威性的。他深知安溪铁观音茶的特殊性,熟悉品质优次、等级划分、价值高低的审评界定。他认为茶叶审评在茶叶产制、科研、收购、加工、销售、外贸等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经常说:茶叶品质是茶叶物理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的综合反映,由此必须根据其外形的条索、色泽、内质和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六大因子,通过感官审评来决定。他常教导他学生和徒弟,如干看茶叶色泽,季节和制茶工艺水平不同会使茶叶呈现不同色泽。发酵较好的呈正常色,发酵充足的呈黄绿色,轻做青的呈绿色或翠绿色,高级茶叶有特殊色,如铁观音的“砂绿”。他经常告诉后学者:乌龙茶类中有“北水南香”之说。闽北乌龙茶是滋味为重,闽南乌龙茶则首推香气,香气也是铁观音审评的首要因子。在审评中,铁观音第一次冲泡嗅香主要是判别浓强度、香型、异杂味,第二次主要是辨别香气浓淡强度、品种纯正度、鲜嫩度,第三次主要是判别香气持久性。三次嗅香前后是连贯的,要综合分析。在滋味上,李老师经常告诉人们:茶叶是一种饮用品,滋味是直接与口腹相通的。为正确品评滋味品饮前不宜吃有强烈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味觉灵敏度。此外,舌尖对温度高低敏感,易为甜味所兴奋,舌两侧为酸味和咸味感受区,舌心舌根易感受苦味,舌根对回甘分辨最清楚。因此,茶汤入口可用舌头循环打转,使各部分都能与茶汤接触,辨别不同味道。李老师经常提醒大家:茶叶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品种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审评标准却是相对固定,这是不是容易产生矛盾?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其实审评也不断在变。特别是1999年以后,清香型铁观音打破了很多传统标准,而他认为审评也要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要结合市场需要,甚至要能够指导生产,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社节、气候、茶树品种、茶园管理、茶叶采制等都会产生影响。李宗垣对这一方面,认品非常深透,他说“铁观音的传统特质是它的香气和韵味,如果改变铁观音的种植环境和方法,它的香气和韵味会怎么变,有待观察。如华安县、南靖县甚至包括一些省外地区,种植出来的铁观音有的香高而味淡,有的味醇而无韵,各有特点。”安溪铁观音如何坚持自己的特色?李宗垣坚定的认为,安溪的铁观音在韵、味、香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出来,安溪的不同茶区产的茶也是各有优缺点,如感德茶香气高但茶水偏淡,长坑茶内质好但茶水偏粗。但有个办法可以改变某个茶区某批次茶叶的品质,那就是茶叶加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拼配。通过拼配,可以根据其品质水平和各自特点拼在一起,取其长处,弥补或掩盖短处,这对提高茶的品质,保持稳定性,对创品牌、统一价格、稳定客户等都有好处。拼配的依据,要根据不同季节、地域、等级、发酵程度等进行拼配,如夏茶拼春茶,可以增加鲜绿度和香气,也使夏茶滋味醇和,冲淡粗涩味。当然,拼配不是简单的1加1。如西坪茶水好,祥华茶香高,两个茶区的特点不同,如果只是简单的拼配,反而可能使品质下降。茶叶需要讲究内质、数量和比率。拼配技术可以改变甚至提高安溪铁观音的整体品质,拼配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而它很复杂,要懂得这项技术是必须有加工的实践过程和深度品评的工作经验,说之容易,做而不易。铁观音许多秘诀,不好言传,为了将铁观音技术的秘诀传下去,2014年李宗垣老师在茶友黄建璋的引领下,追认中国当代茶界泰斗、茶叶审评权威张天福为师尊,为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学第一代弟子,于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弟子,进行传承授业。我为之祝贺,为之赞美。

茶友们,茶人们:
李宗垣先生同我们永别了。他的为人、为茶、业绩、风范将永载安溪茶史册,永久铭刻在安溪茶人心中!
张派茶学(李门)《行为守则》:
爱国爱茶,守法遵规。
以学为师,传承国风。
勤修国学,提升素质,
践行茶礼,增进团结。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固守本心,牢记使命。
服务社会,利乐万帮。
李宗垣老友一路走好!
你的茶友祝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与茶同在,茶魂永存!










————————
【笔者】黄建璋: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茶学第一代弟子,著名茶文化研究专家,茶道六君子,曾是广东省文化学会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茶业蓝皮书副主编、张天福与张宏达研究中心秘书长、曾获中国茶事功勋人物,从事茶文化研20多年,创建5个茶叶研究的社会组织,曾是广东二本省级茶杂志主编,编著书籍多本等,研究黄氏金观音茶、状元铁观音茶、高尔夫茶、莲花禅茶、万三窖茶等茶叶产品几十个,构创茶业五个学术体系,建立黄建璋讲茶堂培养学生,传播茶文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