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口位于肥城市桃园镇涝洼村。因有九块高大青色巨石,每块中间都有空弯相隔,形似九尊龙头而得名。九龙口西靠九顶莲花山,东临玉皇山,背靠平顶山。朝南方向,土地平坦开阔,是藏风聚气,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每到雨季,水流湍急,龙头上时有急水流下,像似喷泉,更如瀑布直下,非常壮观,俨然一幅美丽的画卷。

传说历史上九龙口有一怪物,每到晚上走到此处,就有一个庞然大黑柱,你要问是“么”?他就越大,你要问是“啥”?它就慢慢消失。所以,后来人们来到此处看到怪物就问是“啥”。江南一位风水先生来此后,认为左有青龙玉皇山,右有白虎九顶山,后有平顶山为玄武,往南大片土地为朱雀,藏风聚气,是老天赐给的好地方,属于风水宝地。因他离家乡遥远不能享用,于是心生邪念,在石崖上刻了九道伤痕,意为破了风水。九龙口右侧有宋家墓。涝洼宋氏曾在明朝昌盛近二百年,人才蔚起。三世宋昇任河南归德知府;四世宋至孝为举人;五世宋瑞吾为庠生,宋周浩封昭武都尉,宋正为监生,宋虎为武德骑蔚;六世宋作世为增生,宋云卿为省祭官,宋作霖为生员,宋南云为河南郑州知府,宋南圃为河南云昌知事,宋相亭为监生;七世宋次渡为庠生;八世宋怀忠为太学生;九世宋希府为监生。九龙口左边有玉皇山,山前有宋初兴建的玉皇庙。往南为邓家林。邓氏自古德善好施,今有亿万富翁。九龙口上边有一条东南西北方向的大道。这条路曾是安庄、边院一带去往屯头、石横、黄河西走亲逛友,赶集上店,做生意的主要交通要道,常年人流穿梭,往来不断。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在九龙口道路上走过三天三夜,说是急行军。当地老百姓烧好了水,做好了饭,也没时间用。后来得知是参加淮海战役的军队。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走到这里经常见到“鬼火”发生,特别是冬春两季较多。每到晚上,“蓝光”“黄火”就会出现在你的远处或者身边,像是一盏盏灯在大地上漂游。有时随你走动,忽远忽近。小时候,跟老人赶年集回来时经常见到。老人说“鬼火”不伤人,别害怕,它是给人指路的。六十年代后,“鬼火”的影子慢慢的消失了。后来,科学发达了才知道,所谓的“鬼火”,原来是磷的自燃现象。1978年,九龙口声名叫响全国,闻名于世。它源于1977年桃园公社组织的“九龙口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会战。全公社有一万余人参加劳动,把祖辈留下来的各村零星、高低不平的交叉地块,整成大块水浇田。把原来的沟沟坑坑,大小沟壑,统一治理,流向新河道。把几千年的羊肠小道修成能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宽广大道。奋战四十天,用工八十多万个。改造填平四条大沟,削平了十几座山岭,开山炸石,削高填凹,搬动土石一百多万方,修路二十一条,砌石堰一万多米,建水口(水坝子)三百五十多个,涵洞八十多个,排水沟一万三千多米,植树一万多株,修桥梁六座,打深井三十多眼。实现了林、田、路、水综合治理的目标,真正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树成行、路成网,机械化作业的稳产高产田。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二三百斤提高到现在的二千多斤,有的地块亩产达到三千斤。粮食产量比原来提高了近十倍。通过九龙口工程,填沟去岭,多整出土地三百五十多亩,后来建起一个公社农场,从此当地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1978年4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在山东省委副书记秦和珍、泰安地委书记高逢五的陪同下,视察了九龙口农田基本建设工程。1978年5月5日,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农林部长杨立功等带领八个省市的党委书记,在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泰安地委书记高逢五陪同下,视察了桃园公社九龙口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李先念副主席对该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一次革命一次成功”。同年7月,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与会代表800余人,分四批乘坐大巴车前来参观九龙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