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南营
——记兴安街道南营村
王梅英
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南营村地处安丘市兴安街道南陲,有据可查者,立村已五百余年,古有别称南山根底营。在籍人口五百余人,在外人员远多于在籍人员,山水田园总计两千二百多亩。村子三面环山,四方有水,飞鸟游鱼,花红柳绿,人杰地灵。
兴安街道南营村,近年来,村委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带领全村村民大干实干。有付出必有收获,南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二
据了解,以前的南营村破屋旧房篱笆院,横看不成趟,竖看不成行。东家门前一棵歪脖树,西家屋后一片小菜园,旮旮旯旯儿的柴草烂成泥,为的是占那一席之地。一年四季,霉草味弥漫在空气里,这些大大小小的草疙瘩是人畜大小便的保护伞;大小动物的栖息地,蚊子、跳蚤、软体动物的发源地;土方、石疙瘩、大粪堆……可谓脏乱差俱全。2019年春天,村委带领村民清理村内五大堆,其中有二三十年没动过的柴禾垛。清理后的南营,村容村貌相对清新。
村里自来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住在高处的家庭就放不出水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住高处的人家就到住低处的住户家里挑水吃。自来水是人家花4.2元一方买来的,挑一担两担还可以,一次两次也说得过去,时间长了就是人家愿意他们也不好意思再去取水吃。没有办法,人们只好到老井里挑水吃。现在的人肩膀和腿的功力极差,挑一担水那真叫累啊!日子久了,难免牢骚连篇:“同样是南营人,人家不出门自来水哗哗淌,咱们喝老井水还得自己挑。啥时候能和人家一样喝上卫生、甘甜的自来水。”2019年8、9月份村内自来水改造,改造费用每户1100元,由本户缴纳600元,政府给予政策性扶持每户补贴500元。就一户交600元钱,村民大会开了小会开,村委工作人员每家每户动员、宣传自来水改造后不但全村人有水吃,还能降低水价……尽管他们跑直了腿、磨薄了嘴还是没有人交钱。住在高处的人家手里的钱攥出汗,怕交了钱照样吃不上水,血汗钱白白打了水漂。住低处的人家而言,改造不改造都能吃上自来水。村委带头交了钱,家家户户都交了钱。钱是人的血脉,有了钱自来水改造工程顺利进行。改造后跑冒滴漏现象没有了,住高处的人家也吃上了水质好、价格低的自来水。改造后水价由改造前水价4.2元一方降至2.48元一方。
原来南营村水泥硬化路只有一条主街,其他大街小巷都是土路,刮风一天土,下雨两脚泥。借政府户户通工程的东风,村委决定把村内所有大街小巷全部水泥硬化,总工程面积11000多平方米,耗资近80万元。费用由政府补助一部分,村委带动村民捐款20万元。农家院里,爸爸高兴地给异乡打拼的儿子打电话,说:“儿子啊,安心工作吧!你老爸以后走路脚不踩泥了。”妈妈坐在炕沿,把全村大街小巷全部水泥硬化的好消息告诉女儿。南营村在外打拼的儿女,惊喜不已,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乡贤们就资助20万元。村委工作人员望着乡贤资助的20万元人民币倍受感动,决心用好这些钱,决不辜负乡贤那一颗颗热爱家乡的心。2019年底户户通工程动工,村委带动村民干地热火朝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户户通工程顺利完工。
南营村文化底蕴雄厚,走出村的人中,从事教育行业的在职人员就有四十多人、高级职称多人、顶尖人才二人、均为近几年毕业的博士后。建国至今军人多达几十人,其中师团营连级军官十多人。
户户通工程完工后,村委工作人员美化家乡计划还在继续,村民建设乡村的工程还没有结束。村委工作人员又用剩余的钱准备把进村的桥加宽到六米,并向街道党委办事处争取,由政府出资,把入村主路由四米加宽到六米。说干就干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村委工作人员战斗在第一线,大车小辆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参战。六米宽的入村路在十里八乡也只有南营村。
2020年初疫情初现,村委号召全村村民齐心协力抗疫。短短一天时间里,村委带动村民捐款22000元,准备用于购买口罩、消毒液……当时决定村口值班及村内喷药者给予报酬,由村民自愿报名。结果报名者众多,村民情愿吃自己家的饭、喝自己家的水为抗疫尽微薄之力,就这样,使有酬劳动变成了义务劳动。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疫情初过,南营村用节余的捐款安装了十盏太阳能路灯,从村口一直到安孔路,这是附近十里八乡南营村是第一个村外路边安装路灯的。茶饭之余,村民经常三五成群,漫步在路灯下,或高谈阔论,或轻言漫语,很是惬意。
“农村在要富,发展林果多种树”。2020年,村委却与村民协商把村内房前屋后栽植的经济苗木替换成绿化苗木,村民难免有怨言。村委工作人员带头把自家房前屋后已是硕果累累的大果树放倒,并郑重其事的声明:几条主要街道和沿河两岸由村委出资进行乔、灌木搭配以及花草绿化比例。村委带了头,村民心里有了底,纷纷响应,积极参与。绿化工程圆满成功后,总投资近20万元,含苗木采购费,运输费,栽种费及后期管理费。
村中有条小河,穿村而过,河堤石砌,河内小湖,两岸垂柳,间植花草,水流潺潺,游鱼戏虾,虾欺小蟹,蟹躲石下,顽童取之。这幅画卷,乡村风味尽在其中!如果以村比人,那么小河穿腰而过,故名玉带河。相传曾经有一位风水先生打此经过,不禁驻足观看,自言自语:“蟒袍缠玉带,文武两不缺。”虽是传言,却是南营村真实写照。
南营村属丘陵地带,每年汛期已到住低处的人家就头疼,无情的洪水自上而下,灌满了他们的院子,屋门口用编织袋装土堵住,屋里大人孩子用水瓢、勺子,盆、甚至吃饭用的碗往外泼水,门口防水袋磊得越高,门外的水位升得越快。没办法,男人出门顶风冒雨排水。院里水位慢慢下降,男人喜出望外。外面骂声已近,东临找上门来,二人拉拉扯扯去了村委。
男人无精打采进屋,望着院里猛涨的水唉声叹气,什么时候不再遭洪水罪。因排水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村委工作人员绞尽脑汁、极力想着如何解决村内排水问题。
2020年春,环村玉带河开工砌筑,村民们认定:村委要办的事都是为村民着想,都是好事,只要做就一定能成功。村民纷纷响应,积极投入。要办实事困难摆在面前:预计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万元,现在主体工程已完工,护堤围栏及加强两岸绿化等工作正在筹备中。所需费用正在筹划中,计划向政府争取一块政策性扶持,其余的由村内自筹。虽说玉带河还有不完美之处,但村民早已不再受洪水的气了。
2020年秋天到2021年春天,南营村先后建起了文化广场、农民书屋、村史馆以及篮球场。总投资四十多万元。其中村内自筹十万元左右,其他不足部分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文旅局争取政策扶持。
文化广场建成后,村民自发成立歌舞队,并联系附近村子歌舞爱好者,参与者多达百余人,已经初具规模,组织者竟是南营村村民。平时经常在村内演出,每逢重大节日,如春节、国庆节等是必演之日,并且到附近村庄巡演,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
老人说“千买卖万买卖不如庄户地里搬土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说人只要勤劳就能丰衣足食。随着时代变迁,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现在提倡以科技求发展,向知识要效益。
农民书屋藏书万册,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司马迁《史记》、《孙子兵法》、《童话故事》、《儿童读物》、《农科技教材》……可谓满汉全席。南营人不出书屋,谈古论今、观天下。
南营村建起了村史馆,通过挖掘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照片,记录乡村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为村民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架起了一座记忆桥梁。
走进南营村史馆,传统农具、老式生活用品、芦笙、木鼓、铜鼓、石磨、纤绳、煤油灯、马尾斗笠……这些特色物件儿还原了昔日南营的古朴,见证了那个时期生产力的落后。南营村史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内容很丰富,每一处的创意都别具一格。
真理名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一代又一代的南营人演绎着这一长寿秘诀,是因为村里没有健身器械与场所。篮球场建成以后,不但青壮年人活跃在球场,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抱着球跑上几圈后,投几个球进蓝赶赶时髦、卖卖老。呀呀学语的孩子不能投篮就用脚踢,篮球变成了足球。篮球场丰富了南营人的生活,强健了南营人的体魄。
2022年春夏之交,耗费数万元人工机械费,清理村内残垣断壁五十处,大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的清新指数。2021年夏天,南营村出资四万多元,炎炎烈日之下,村委与村民并肩作战,加固修缮了村里两个最大人工湖的泄洪通道,保障了汛期村庄安全。
村委工作人员说:“自2019年以来,每年都为村庄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从不敢懈怠。”今年村委把村民弃种或者不想种的几十亩山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计划用于发展蜜薯产业,循序渐进地带动附近村庄,打造兴安蜜薯产业园。村民得到了实惠,村里也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两全其美地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听介绍、看现场……对南营村的村容村貌以及在振兴乡村的大好形势下,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正在开发的项目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三
综合南营村的发展经验证明:“乡村要振兴,村干部是村民的主身骨,街道办政府是村干部的靠山,群众是实干家;干群同心,同舟共济,无坚不摧,无事不成,三者缺一不可。
微信热线: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