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回来了
——巩义癸卯年正月风情留真
文 / 杨西京

人流车流,流的
后不见尾,前不见头;
流向
初一的广场、公园;
流向
火树银花的街头路口;
流向
十五一个个文艺汇演点;
流向
烟花腾空的万条红绸……
——啊,久别的年味,
回归在城乡街巷的人流车流。
和着鞭唱,助着炮鸣,
掌声,
送给五千年传下的习俗风情;
笑声,
送给锣鼓迸发的百姓心声;
象惊蛰那声春雷一样的嬉闹,
送给元宵之夜烟花飞舞的长空……
——啊,久别的年味,
回归在千家万户开心的欢呼声声。

回来了,中封山畔那
高跷蹈舞的一队队长龙;
高昂的龙头,仰视着
黄帝扫平蚩尤的熊虎图腾;
神光熠熠的龙眼,注目着
河洛古国五千三百年的英姿伟影;
迸金吐银的龙吟,高诵着
战国春秋龙争虎斗的时空行踪;
啊,年味,
给河洛古国的后人,
送来,
五千三百年风行的民俗文明。

回来了,体育馆,中心广场……
暴风骤雨似得锣鼓铿锵;
“中华第一狮”正演“五子登科”,
“中原狮王”展施着非遗项目的千年苍桑:
一声声狮吼,
大写着大秦雄师一统华夏的华章;
一步步攀高,
宣示着当年万方景仰的汉唐;
一个个亮相,
展示着宋元明清的万里海疆;
啊,年味,
向这座三千年的东周古城,
送来,
炎黄子孙踔厉风发的雄风。

回来了,伊洛河畔一个个
摩肩擦踵的公园游园;
踩高跷,玩犟驴,
抬花轿,划旱船,
跳花毡,甩长鞭,
河洛大鼓,二家弦……
香玉故乡的百姓,
一群群席地舞,一群群台前练;
你演“白蛇传”,
我唱“花木兰”……
年味,展示着嵩邙时空
民俗文化的悠久渊源;
年味,高歌着河洛大地
疫消天蓝,国泰民安……
回来了,伊洛长堤上空
烟火礼花的五彩斑斓;
“呯”,
千株万株红珊瑚,
飞植在天地之间;
“呯”,
千条万条红绸,
把点点胭脂红,抹在天边;
“呯”,
千朵万朵金银花,
飞落着和群星争光斗妍;
“呯”,“呯”,“呯”,
千朵石榴花儿开,万朵梨花颤;
象巩义一声声发展的冲锋号,
象东周一颗颗攻坚的信号弹;
年味,
把挑大梁,走前头,
化为杜甫故里
进军的鼓点;
年味,
把现代化标杆县市,
化为香玉家乡
愿景的明天!
啊,
年味回来了,
带着
华夏民族五千三百年的苍桑面容;
带着
河洛大地五千三百年的民俗风情;
带着
新时代进军新征程的发展使命;
带着
这方地域八十万人民心中的“中国梦”!
啊,
年味回来了……
作者简介:杨西京,亦用名杨西景。从军十九载,地方工作十六年。一直热爱业余写作,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发表公文、新闻、文学作品上千篇。近年与友人合作,出版诗集《竹林之歌》,在《奔流》、《海外文摘》、新华网客户端发表、连载五部长、中篇小说。
汇聚群众文艺,传播河洛文化
文字|杨西京
图片|网 络
编辑|芳 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