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5041——5060)
张 鹏

5041.无论在家,在办公室,还是玩手机时,总喜欢搜索网络上的作家讲演,作家的讲演总是妙语连珠,洋溢着敏感与多情,用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人类和社会,自然和历史,语言和思想。莫言、刘震云、阎连科、毕飞宇、余华、曹文轩等人的讲演,总让身处三、四线小城的文化荒凉地带的我,如饮醇醪,茅塞顿开。
5042.冬月二十九,全天晴冷,早晨青岛友人电我,夜有薄雪,可见昨晚八时三刻左右我匆匆邂逅相遇的小雪花绝非空穴来风,只不过,量少太,时间短,不留痕迹。今天有三重意义,首先,冬月之月底,明天入腊月;其次,冬至,昼短夜长达极致;再次,今乃一九第一天,数九寒天拉开序幕。天空一碧万里,阳光灿烂,居家度日。上午在电脑上听莫言北大演讲《我的创作经验:历史与语言》和刘震云在香港的讲演《从<1942>到<我不是潘金莲>》。通过聆听名人在名校的讲演,能让我暂时忘却自己所在的小城以及城郊的荒凉。午后小憩,读《论语》的文学性相关研究论文若干。四时半下楼观日落,今日碧空如洗,西山之巅无片云,即将落山的太阳依然光华灿烂,令我无法直视。直到夕阳隐去了最后一丝面影,我才大胆远望山边的红晕,这是今年最早的日落,黄昏的余晖诗意盎然,几只灰喜鹊在杨树上啁啾跳跃,与我一起沐浴在冬至的暮光中。晚饭后,继续读《论语》研究资料。八时半下楼,于小区偏远平台处仰望星空。这是许久未见的繁星满天,冬至的漫漫长夜,漆黑的夜空,给星辰提供了辽阔的背景。天冷,九时上楼,星星们不惧寒夜漫漫,用星光彼此取暖。疫情大水漫灌,祈祷众生平安。
5043.今天,又到了新一年考研的前夕。自然而然,我忆及自己的考研。2000年,我考研时,考研的时间安排在腊月中旬中段的周六、周日和周一,两天半,时距春节两周。考研地点,是在曲阜师大的地理楼。考试的前一天上午,我和同事张荣刚、蒋廷峰一行三人,从泗水老一中南墙根搭乘中巴,赶往27公里之外的考点投宿。车上,仍读考研复习资料的“时事政治”部分。赶到曲阜师大招待所,早已客满,于是去了东门外的市民开办的“桃源旅社”住宿,一天一夜一人六块钱,其实就在老板自家四合院的西厢房里,无任何取暖设施。天寒地冻中,我把未住人的床铺上的三床被褥移到自己床上,还好,没冻着。当夜,一场暴雪席卷曲阜。
5044.考研那年,我二十六岁,已经在泗水教过五年初中英语,我喜欢英语,也喜欢教书,但不喜欢当初中英语教师。考研于我,是天经地义的事,酷爱中国文学,业余基本上是在泗水新华书店读书。英语底子好,博览饱读,关心时政,我考研基本上没专门复习过,做了十几套历届考研真题,以自己每天坚持读写的底气,无所畏惧地投考了。考研那年,我已有房子,已婚,大儿子一岁半。我没上过考研辅导班,没耽误过工作,当着一个百多名学生的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教着两个班的英语,家里装修着房子,就去考了。现在看来,经年累月地读写,英语底子厚,强烈地想从县城考走,导致了我的考研成功。
5045.腊月初一,晴天丽日,冷。上午看莫言在香港公开大学讲演,时尚未获诺奖,又看莫言在牛津大学讲演。午后休息。因疫情汹汹,处处风声鹤唳,谨小慎微。居家,未散步。明日为全国硕士入学初试,忆及二十二年前自己在曲阜投考,感慨良深。愿天下才俊皆能登科,愿登科者皆能荣华富贵,以慰苦读之艰辛。夜读自遣,偶于阳台窗畔仰观木星之清光璀璨,见一星之美而知繁星美美与共。人间多疫疾,青天当祜佑。朝夕忧叹,唯愿平安。
5046.腊月初二的新鲜阳光,照亮我阳台上窗外的每一根防盗钢窗的不锈钢棂,钢棂闪闪发光。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感受到了太阳的恩威。与太阳比,地球微不足道;与地球比,我微不足道。整个地球有史以来承受的阳光照射,不及太阳一秒钟散发的光。在微不足道中,津津乐道着宇宙的神奇与不可思议,感受着生命的珍贵与伟大。
5047.尽管今天的生活中,我的焦虑、困扰、烦恼、失望也接踵而至,从未消失,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一切与考研成功之前相比,可谓轻若鸿毛。对一个成年人而言,怀抱才具而不被社会认可,找不到一个证明自己社会价值的有力证据,一天天生活在他人的轻蔑与无视中,才是最大的焦虑不安。考研前,作为一个自命不凡的青年,我一直在为自己寻找这个证据。
5048.《林冲棒打洪教头》是百看不厌的水浒大戏。身怀绝技的人,有可能龙落浅滩,饱受羞辱,被乡野匹夫无耻宵小戏弄羞辱。但要相信,舞台和时机一旦到来,拳脚一旦施展,厉害的人终究厉害,不厉害的人把脖颈折断,也难望其项背。这是让人拍手称快之处。
5049.午后,打开电脑,欣赏《射雕英雄传》《再向虎山行》《上海滩》《西游记》《几度夕阳红》等等八十年代的片头序曲、主题曲、插曲,深情重温十几岁时的美好记忆。那时,不少电视剧,我是坐在邻居院子里的马扎上匆匆看过的。未曾想,三十年后,在电脑上,肆意欣赏。回眸青春记忆,唤醒沉寂旧梦。
5050.腊月初二,Christmas Eve,天晴。早晨七时半,旭日初照,阳台上欣赏晨光熹微。上午观看2011版水浒电视剧之《林冲棒打洪教头》两遍,深为林冲的人品、武功叹赏,可惜社会不容其在体制内好好过日子。读《周作人传》之“兄弟失和”细节。中午因取快递,匆匆下楼一趟,迅即返回,深惧疫情之现状。午休。下午北窗远望泰山峰峦,晴空下益增其峻。可惜蛰伏小楼,无法畅游。又读周作人散文数则。水盆边看小鱼游弋,消遣。晚间,阳台上望木星,灿亮。今日为考研首日,估计明后天考完后,各地学生各归各家,大学校园或可于元旦前后自由进出,估计而已。
5051.腊月初三,早六时三刻下床,阳台上外望,东方欲晓未晓,一片暖红的静美。隆冬之晨,太阳在我们即将看到它之前,业已温暖着东方地平线上的天空。世界静悄悄,孕育着一个朗朗的乾坤,祈祷一切人平安静好,圣诞快乐。
5052.返回创作时空,设身处地,感受作品产生的情境,是阅读必须直面的。读文、史、哲,了解作者的生存时空,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才能建立与文字与作家对话的精神平台。《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产物,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甚至低下的生产力,以及孔子和弟子们的籍贯周边的山水、民俗、物产,都是《论语》产生的温床,都值得品咂和细究。
5053.腊月初三,圣诞节,晴空万里,阳光通透灿烂,冷。疫汹,居家读写。上午读《北京文学地图》之小杨家胡同、厂甸、护城河、地安门诸节。午休后,读《吴宓日记》1937年下半年抗战爆发以后,吴宓由北平赴湖南长沙国立临时大学的一段日记。吴宓自11月7日从北平东站乘火车离开北平,历经天津停留3日,又乘舟经烟台、威海至青岛,复乘胶济线火车于14日抵济南。换乘津浦线火车经被炸后的泰安,15日抵徐州。于此换陇海线火车16日抵郑州。换乘平汉线火车17日抵汉口。次日乘粤汉线火车,终于19日抵长沙临时大学。于此盘桓至12月6日,又乘火车赴衡山,次日达南岳,居于山间之文学院教授宿舍。战火纷飞中,山间授课,亦一奇特经历矣。颠沛流离中,吴宓之日记一日不辍,甚佩。晚饭后六时半左右,阳台上观初三之金色细弓状月亮,此乃腊月首次赏月。关门闭户,日日防疫,枯守小楼,唯有心驰八方,神游天下。
5054.天道忌巧,天道忌速,天道忌猾。如果你曾经干过投机取巧之事,记住,只有老老实实下苦功夫,才能赎罪。多少精明奸猾之人,无不败在造化的惩罚上。一位老人告诉我,天底下不存在依靠奸猾机巧畅通无阻之人,正如不存在一生行窃而从未失手之贼。甚至,连小偷本人都不会希望子承父业,也希望后代耕读传家,诗书继世。
5055.代际能量传递、补偿与守恒。高中时代,一位韩姓英语教师,一次上课时偶尔谈到,一个人在他自己这一代突飞猛进飞黄腾达,一定是因为他的前几代饱受压抑没能发达;同时,这一代的过于辉煌灿烂,往往透支了下几代的能量。三十多年过去了,英语老师的话,我依然记忆犹新,而且深深认同。所以,有时不妨自我安慰,这一代未能释放的能量,或许后几代人会替我们弥补缺憾。
5056.午后,上床休息前,我把棉拖鞋放在阳台窗外的小平台上,让最温暖热烈的阳光好好晒晒它们,一觉醒来,两三个小时的曝晒让棉拖鞋松软挺括宜人。即使居家枯守,也要感受阳光的力量,从细节上呵护好自己的饮食起居。
5057.腊月初四,晴冷依然,蜗居在家。朝看旭日,午晒暖阳,夜观新月,读写自遣,劳逸张弛。上午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直觉主义与意识流”一节。午休后,听古典十大名曲。入夜,欣赏初四的月亮,清新,金黄,楚楚动人。与师兄纵论时局,回忆二十年前硕士即将毕业前的那段时光,共同叮嘱小心防疫。日子天天大同小异,唯有文字能让我安静欣慰。
5058.当言不由衷、沉默寡言和反复压抑、内心发酵成为常态,理性、敞亮、自由地言说,反而成为空谷足音。每个人都有天然的表达欲望和言说天赋,但真正将言说和表达坚持下来,却并非易事。尤其是,意不称物和言不逮意造成的表达困窘,制造了沉默的大多数。
5059.居家过日子,小心翼翼。充分利用阳光资源,把毛巾、鞋袜、被褥频繁曝晒,希望来自太阳的光线,能杀毒消菌,增加阳光的温馨与暖意,慰藉自己的压抑与孤独。
5060.不出门的日子,心还是很野,回忆并幻想诗意与远方。搬椅子,坐在中国地图前,痴情地温习那些曾留下自己足迹的城市和山水。对于远行,我是果断的,一个地方,去了就是去了,将来回忆往事或看电影时,这个地方与自己就有了关系。未来,一旦自由了,加倍旅行,千万别等到年迈体弱时惘然地看着地图叹息。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