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鹰将从这里腾飞 》
作者:廉涛
朗诵:芝霞

古都咸阳东北角,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民用机场平地而起,这就是国家重点工程——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这座占地约7000亩的国家一级机场,经过3年多建设,如今,跑道、滑行道、助航灯及导航台工程已全部竣工;候机大楼、航管、气象楼已进入装修和设备调试阶段。机场主要设施有的已基本完工,有的正在进行最后的“攻坚”,三秦儿女期盼已久的通航指日可待!

1987年8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随着阵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鞭炮声,这块昔日的荒原顿时沸腾了,3000多名建设者在这里拉开了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序幕。为了落实中央领导同志“一要加快进度,二要飞出去”的指示精神,建设者们顶烈日、战严寒、抗黄风、住荒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现在,当你步入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候机大楼内,为旅客服务的餐厅、咖啡厅、机械化行李传送带、安检系统、电力系统、消防系统等设施立刻会使你沉浸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氛围之中。
从候机楼向北望去,长3000米、宽60米的跑道和滑行道宛如巨龙一般横卧在黄土地上,广阔的停机坪与周围的碧草绿荫相辉映,会使你感到心旷神怡。候机楼的东侧,是一座占地7200平方米的航行管制楼,楼内雷达和数据处理终端显示系统、电子计算机室、通讯控制室、气象卫星接收系统,以及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已安装就绪。位于候机楼东北侧的气象大楼与候机大楼、航行管制楼构成立体三角形,显得格外别致。

这里的设备大都是引进的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先进设备,有美国的仪表着陆系统(盲降设备)、法国的全向信标机、美国的容量达480个电路的高质量数字微波传输系统,还有120个电路的有线通信电话同时通往西安。
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与一期工程相配套的供电、供油、供水、供热系统,以及机务维修、货运仓库和主要生活设施现在基本完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咸阳国际机场四周有许多属于全国和陕西省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如武则天之母的陵墓顺陵,周文王、周武王之陵墓周陵、汉元帝刘奭的陵墓渭陵等12座帝王陵墓。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建设无疑给这些长卧在地下的历史遗迹带来了福音,使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历史文物能为现代人一展昔日的风采。

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文明。
如果说,分布在咸阳国际机场周围那灿烂夺目的历史遗迹给三秦大地注入的是悠远的古代文明,那么,咸阳国际机场的建设无疑将给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带来现代文明的新的气息:“据有关部门预测,2000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320万人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最终建成后,终端旅客年吞吐量将可达到2350万人次,可起降波音747等国际大型客机,并将陆续争取开辟通往南亚、东欧、西欧、北美等地的国际航线。”
1991 年 5 月 4 日于西关机场


【李芝霞:热爱朗诵喜欢唱歌,用心感受生活,用爱传递温暖,用声音传递美好,诵读快乐,诗意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