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虎迎玉兔,我们即将迎来2023年欢乐祥和的玉兔年春节。北国正是千里冰封白茫茫一片,南国却是繁花似锦、鲜花盛开,满眼尽是花的海洋。原本寂静的乡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各家各户忙碌筹备着年宵品,深巷里飘来阵阵油香。


▲土华的新春花市热闹非凡。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广府人家做事讲究好意头,年宵炸煎堆也讲究细致活。做煎堆,先是将糯谷变成谷花,拌上糖胶捏成一个个拳头大的爆谷花馅,然后再贴上一层用面粉研制的水粉皮包裹好,然后放在滚烫的花生油锅里拨动,炸至表面金黄即可,美其名曰“煎堆碌碌金银满屋”。除了煎堆,还有各色制作精良的年宵品,如炸油角、旦散和炸薯条等,都是春节招呼来访亲朋好友的饮茶小食。


▲广府年味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接财神
除夕夜里12点,寂静的乡村沸腾起来,鞭炮声此起彼伏,落下遍地嫣红纸屑,家家户户点燃香火,烛烟火味弥漫在空气中。深巷传来儿童清脆的接财神声,由远而近,夹着鞭炮声,更有浓浓的年味。
原来乡村有个民间习俗叫“接财神”,孩子们在年廿八就忙着在家里认真模仿学写“财神”两字,他们把红纸裁成长方形的红纸,学着字帖上的字歪歪斜斜一笔一画地写上。“接财神”的钟声一响,他们便全体出动,向各家各户“送财神”。
他们边走边高声有节奏喊着:“接财神啦!财神来到财主家……”此时辰正是送、接财神的吉时。乡村中阿婶、阿姨、阿婆连声叫着接财神,并回赠给孩子们一封利是钱。
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孩子们还千方百计搜集到旧的龙船钉,或是狮鼓上废弃的大头钉,镶嵌在大木屐底部,晚上走起路来与白石板摩擦出长长的火星点,几个孩子前后而行,火星点点,时明时暗,和着送财神的稚嫩童孩声,又是一道迎接新年的风景线。
百叟宴
昔时的乡村一年有两次百叟宴。一次是清明节祠堂祭祖祈福,另一次就是年卅(大年三十)。
祠堂是乡村姓氏宗族的根。它是公众议事、办学、解困的公众场所,慎终追远,备受同宗同源的父老乡亲乡的爱戴和尊重。在年卅,它也成为举办百叟宴的场地。
年卅一早,祠堂内摆好桌子,厨房师傅、村中阿叔阿婶忙得不可开交,杀鸡、宰鹅、配料、择菜有序进行着。备用百叟宴既要照顾老人家的牙口,又要做得美味十足。地道菜肴必不可少的是一道香芋扣猪肉,既油腻又软糯,第二道菜是年年有余(鱼)和祝福百叟们长长久久的虾米粉丝煲……细数下来足有十大“红鸡碗”(一种村中常见的大碗)菜式。
中午时分,村中老人鱼贯入席,后辈殷勤招呼,百叟们笑逐颜开,互祝来年岁岁平安。百叟宴一直持续到下午,祠堂会给每个老人备一份“大红鸡碗”的家乡香芋扣肉让他们各自回家享用。酒席散后,各家后人来接老人回家,迎接大年初一新年伊始,享受晩年的幸福。
广府民间过大年习俗多多,既承载着满满的尊老爱老,同时也承载着孩子们满满的期盼与向往。
【图文记者 李卓颖】
【编辑 孟令奇】
消息来源:谭鉴洪

整理发布:广东省文化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