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稷
播讲:夏帅盟 编配:杨建松

上期:第十章 坚守岗位
播讲者夏帅盟给赵洪洋主任的留言:
赵主任,您好,在录制过程中深深的被您的这些文字打动着,您还有胡学斌教授、王羡科护士长以及杜科业医生等等,真的是在抗疫战场上最可爱的人,尤其是您记录自己坐在干休所门口没法与母亲相见,在门口吃饭的情节,让我在播讲时泪如雨下……感恩通过这次播读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了疫情时期医务人员的不易,待到大家都完全摘下口罩,在不影响您和科室工作的情况下,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去神经外科参观,看看故事中的英雄们,和大家说一声,感谢你们!同时也非常荣幸能与您和杨秘书长一起来完成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危机时刻
第十一章 战友 我不能让你倒下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抽调医务人员火速驰援湖北,援鄂医疗队员最多时达到4万余人,很快解决了医务人员紧缺的问题,及时救治了大批新冠肺患者,这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援鄂医疗队在抗击新冠肺疫情中立下了不世功勋,队员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因此,他们在湖北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乡父老和全国人民的心,党中央和各省政府更是十分关注援鄂医疗队员的健康和人身安全。
2020年2月22日下午四时,神经外科赵主任突然接到医院党委副书记、时任武展方舱医院院长孙晖教授电话,支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展方舱医院的海南省中医院护士陈锦王在一线工作时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就地行颅脑CT提示左侧颞叶小血肿,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赵主任马上想到可能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或是脑血管畸形。赵主任立即安排值班医生协调放射影像科医生,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颅脑CTA检查和肺部CT检查,很快确诊为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直径达6-7mm,在迅速做了核酸检测后,按防控要求,特事特办安排了住院和术前检查和治疗。
与此同时,中央督导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兼省卫健委主任王贺胜同志、省委副秘书长陈亮同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同志、省文旅厅厅长雷文洁同志、省卫健委巡视员姚锡武等不辞辛苦,迅速赶往医院,与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副院长夏家红教授、党委副书记孙晖教授、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教授、副主任姜晓兵教授、介入专家胡学斌教授一起讨论治疗方案。术前讨论会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会议室举行,王贺胜同志首先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关心关爱抗疫医护人员的指示精神,转达了孙春兰副总理对全体医务人员的关心和慰问,感谢武汉协和医院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对援鄂志愿者的关心和第一时间的救治,虽然陈锦王同志不幸罹患颅内动脉瘤并破裂出血,但他不幸中的万幸是他在湖北省甚至是全国排名靠前的一流医院进行治疗,而且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他的救治。王贺胜主任表示,他对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有信心,希望协和神经外科专家通过最精心的照顾,最精湛的技术,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彰显出协和医院的水平和实力。同时,希望海南省援鄂医疗队领队和患者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相信医院、相信医生,通力配合,争取获得最好的结果。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教授说:“首先感谢省委领导不辞辛苦,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指导工作,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用最好的治疗方法挽救我们同一个战壕的兄弟,在目前特殊环境下,以最小的创伤为他拆除颅内的这颗炸弹。”

术前讨论的焦点围绕着三个主题:1.手术时机;2.手术方式;3.手术防护级别。如果不是疫情的原因,手术当然越早做越好,考虑陈锦王工作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无法排除感染的可能性,但他的核酸检测结果要第二天才能出来,现在陈锦王的意识是模糊状态,如果立即手术成功,预后很好,如果等一晚上,万一动脉瘤再次破裂,那有可能性命不保,即使手术,预后也可能差很多。从这个角度出发,立即手术的决定取得一致。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手术方式,如果在平常,手术可能会选择开颅夹闭的方式更合适一些,但陈锦王不能排除新冠肺感染,如手术需三级防护下进行,这将大大增加开颅手术夹闭的难度,手术创伤相比微创的介入治疗也是很大的,而且手术时间也会大大延长,综合这些分析,认为微创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三级防护下对手术操作影响小的优势,所以决定立即在三级防护下对陈锦王实施微创介入手术。手术方案得到了院领导和省领导及海南省援鄂医疗队领导的理解和认可。电话联系家属同意手术。手术者由胡学斌教授担任,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复合手术室进行,为以防万一介入手术不成功,赵主任让姜晓兵教授做好同一手术室开颅夹闭的准备,这是复合手术室的优势,可以在同一间手术室做介入和显微开颅两种不同的手术,而不必转运患者到其它手术间。

(脑动脉瘤的两种手术方式)
会后,胡学斌教授和姜晓兵教授去做术前准备去了。赵主任利用这段间隔向省领导简单介绍了神经外科的发展过程和现阶段亚专科建设的特点,举行讨论会的神经外科监护室也是目前国际、国内设施最好的神经外科监护室。听赵主任介绍这监护室这么好,王贺胜主任很高兴应邀参观一下。可当走到缓冲区,他得知要换防护服才能入内时,他说:“现在防护服依然是紧俏物资,我们就不要为参观耗费了,等疫情过后我再来。”王主任吩咐巡视员姚锡武留下随时了解手术进行的情况并向他汇报。望着王主任离去的背影,赵主任心里想到党中央,习主席派了孙春兰、王贺胜来一线亲临指挥,他们和医务人员一样兢兢业业,日夜奔波,只要上下一心,战胜疫情指日可待。春来兰花盛开之时,定是恭贺胜利之日。


( 设施先进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王贺胜主任走后,赵主任赶到了手术室,复合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已就绪,这时他发现主刀教授胡学斌的面色有些紧张,手有些微微颤抖,胡教授曾是赵主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在科室亚专科建设中,担任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负责人。他理解胡教授此时的心情,抢救援鄂医疗队员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从中央领导、省领导到医院领导和神经外科同行以致全国人民都会关注此次手术的结果,成败与否不仅事关个人,也会影响到......此时,赵主任想到的是不能加重胡教授的紧张情绪,只有放开手脚,轻松上阵才能最好发挥术者的技能。他走到胡教授跟前,紧紧握了一下他的手说:“这种手术,你已做过近千例了,以你的操作技术,拿下这个手术是有把握的,别想太多,就把这个病人当作你平常手术的病人。”胡教授点点头,紧张的面容松弛下来,他披挂整齐后,满怀信心地奔向了他手术者的位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颅内动脉瘤被成功栓塞,3D造影显示动脉瘤已经不再显影,分支血管引流通畅。患者也很快从全麻中苏醒过来,肌力和四肢活动均正常。隔着铅玻璃窗和视频注视手术的赵主任终于舒了一口长气,他向身着防护服的胡教授一手树起大拇指,一手比了个”V”字,胡教授也高兴的举起了双手。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呀!
第二天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媒体均报告了陈锦王手术成功的消息。看到这些报道,赵主任有种自豪的感觉。他想起了20年前,自己也是临危受命,主刀抢救在武汉广场被歹徒用枪击伤头部的警察方亮,伤者当时头部被子弹贯通伤,昏迷,瞳孔散大。手术很成功,后经康复治疗恢复到能生活自理,被公安部授予英雄称号。现在曾经是自己的学生又成功挽救了援鄂医疗队员的生命,真是江山代有英雄出啊。想到此,赵主任感到无比的欣慰。
为了术后得到更好的治疗,2月24日18时,在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主持下,全国神经外科多位顶级专家参加了对陈锦王的网络会诊。《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次会诊,“参加会诊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硕,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组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首席专家李佑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家赵元立、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海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建农。专家们一致认为,武汉协和医院前期的治疗非常及时而且效果很好,目前患者恢复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针对陈锦王的实际情况,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持续监测血压和生命体征;近1—2周仍要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特别是脑血管痉挛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或者夹层所致假性动脉瘤短期再增大甚至再出血的风险;暂时不宜长距离转运;全身检查,考虑一些先天或者少见因素引起的动脉瘤,以及多发动脉瘤的可能性等。专家们认为,对陈锦王的治疗,极大地鼓舞了抗击疫情一线白衣战士们的士气,在紧急、艰苦的环境中体现了中国神经外科的高超水平。“

(以赵继宗院士为首的中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顶级专家为陈护士会诊)
这次在抗疫前线特殊环境下的成功手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抗疫医护人员的关爱,体现了湖北人民与抗疫医护人员的患难与共,体现了武汉协和医院应对复杂环境综合救治能力,体现了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介入团队的实力。在陈锦王出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我想跟方舱的工作人员说,加油吧,等到疫情结束了,我们一起回家,如果我恢复好了,我会继续跟你们一起去战斗,战胜这次的疫情。”

2月28日凌晨五点,天刚擦亮,连续上了三个夜班的广西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梁小霞护士坐上专车赶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工作中,梁小霞突感不适,在带班老师的多次劝说下,她才答应到护士站休息一会,并婉拒了老师陪同的好意。不幸的是,出舱过程中,梁小霞晕倒在缓冲区,心跳骤停。附近的医生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实施心肺复苏,神经外科李琦医生就是参与抢救医生中的一员。那天,李琦医生刚完成自己一天的工作,正好出舱,闻听有呼救声,立即返回舱内,看到有麻醉科和重症医生在奋力抢救,李琦医生到达现场后迅速进行了神经功能评估,梁小霞已经是深度昏迷状态,双瞳散大,现场专家快速商议后决定,由于患者以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为重,以心内科和神经外科医生为核心主持抢救工作,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李琦医生作为外科医生,迅速精准地完成了继续抢救所需的各种有创操作,身着三级防护装备,插管状态下胃肠减压,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及血气采集,都在十五分钟内一次成功,为持续抢救创造了有利条件。心内科和神经外科根据梁小霞护士的现状,结合各专科特点,共同制定了液体复苏和去甲肾等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方案。半小时后,梁小霞的循环状态即已趋于稳定,血压心率均控制在了正常范围。为了进一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李琦医生在严密控制血压的同时,迅速开展了床边亚低温治疗,心率,血压,呼吸,亚低温的体温被精确地控制在了一个平衡点。两小时后,梁小霞同志的瞳孔开始回缩并稳定在了3mm,这是脑功能有所恢复的征兆。这一鼓舞人心的现象给现场抢救的同志们都打了一支强心剂,大家更有信心坚持下去了。持续的抢救一直在进行,现场的两位医生一直不敢松懈,片刻不离床边,严密观察着梁小霞的各项指标。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ICU专门开辟的隔离区准备完毕,梁小霞护士在心内科和神经外科两位医生的护送下成功转运交接。此时,舱内已经过去了漫长的9个小时。因为超长时间的舱内工作,他的鼻部和面颊出现明显的压疮。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出舱时,他想的是嘱咐第二天接班的医生要重点观察的内容。其后,神经外科医生和护士积极报名参与了梁小霞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在梁小霞病情再度恶化时,赵主任还协助治疗组联系北京宣武医院凌锋教授和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参与了线上会诊,提出了宝贵的治疗建议。2020年3月30日梁小霞由专机转运回广西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 长时间舱内工作的李琦,面部出现明显压疮)
3月7日武汉市武昌医院杨园街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沈护士长,工作中被发现倒在隔离酒店内,沈护士长主要负责辖区密接点、隔离点的巡诊和中药的发放。她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后,脑部CT报告显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大面积出血,情况非常危险,马上被转运到武汉协和医院。 值班医生是神经外科八年制毕业的女博士唐楠主治医师,她检查患者发现其深昏迷,双瞳散大,紧急手术刻不容缓。不等核酸报告出来,唐医生按防控流程将其转运到手术室,三级防护下施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平常穿普通手术衣要完成这样的手术,即使男医生也觉得体力消耗大,而一位女医生在穿着包括防护服在内的多层手术衣,外加防护面罩,三层手套,要完成这台手术可想难度之大。在打开骨窗后,她已感觉脸上和身上的汗水在流淌,护目镜也模糊了,手被三层手套勒得发麻。她想歇一下再干,可想到这位护士在抗疫一线倒下,面对同一战壕的战友,每耽搁一分钟意味着战友要多流一分钟的血,增加并发症的机会,必须争分夺秒挽救回她的生命,她振奋起精神,集中精力,克服困难,找准血肿部位,快速清除。手术终于结束了,唐楠医生感觉脚已泡在汗水里,人已筋疲力尽,她在淋浴间冲洗时,感觉到如释重负,手术过程如电影般在她脑海里又过了一遍,术后脑压明显下来了,但愿这位战友会好起来。她步态蹒跚地走出手术室,不顾劳累再次来到沈护士长床边,她观察到患者的瞳孔缩小了。有希望,唐楠医生内心喊出了这一声。沈护士长的生命被挽救了回来,目前还在接受康复治疗。
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满怀对疫情中倒下的战友的深情,克服种种困难也要让战友浴火重生!
后续——第十二章
敬请期待 更加精彩……

赵洪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播讲:夏帅盟,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全国曹灿杯朗诵大赛金奖,湖北省普通话大赛一等奖。
编配: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请点击下面链接,欣赏作者更多作品——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理发》
《送饭》
《珍惜那轮夕阳》
《医师如将士》
《医师节 何为医者仁心 ?》
《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