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纪念铁十师的老红军师长李兴弟和夫人新四军老战士许萍
女兵讲历史/王民立
从1955年至1965年,李兴弟师长主持铁十师工作的这十年,是新中国克服经济困难在国防建设中站起来的十年;铁十师在这十年中是铁道兵序列中唯一一个参与了两弹一星多项工程的部队。谨以此文向老红军师长李兴弟致敬!向当年的铁十师官兵致敬!铁十师的老人都很尊重老红军师长李兴弟,弟弟问我能不能写写李师长?一直想写写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动笔,最后决定动笔是因为他的夫人许阿姨仙逝了。2022年12月26日收到弟弟发来的图片,原来是许阿姨去世了!有些震惊有些惋惜。
我知道铁道兵有三位老红军的李师长,一个是铁一师的李万华师长,前两年,105岁去世;一个是铁五师的李绍珠师长,江西中央红军;一个是铁十师的李兴弟师长,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他们仨都是修建过成昆铁路的老红军。
参与过成昆铁路建设的老红军还很多,比如李井泉。李井泉是西南铁路建设的总指挥,他的经历最独特,他参加过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长征,可能是红军中最独特的经历。他和夫人曾经带着孩子们去参观成昆线建设,专门要孩子们去看看成昆线沿途的红军标语。因为成昆线的路径也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路径,我相信这些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亲自参加修建成昆铁路的心情是格外激动的。
李兴弟师长战斗中多次负伤身体不好,1965年就休息了。他家先住铁二院五栋,后住铁十师乐山基地,再后来住成都铁西指。
我是1971年认识许萍阿姨,她和他家孩子每次从乐山来成都就会到我家来,特别和蔼可亲的一位阿姨,还没有说话先就笑眯眯的了。
后来我家和她家搬到一个院子,每次探家回成都,必会拜访李师长家,许阿姨总是笑眯眯地招待我。每次院子里遇到李师长散步,我必会恭恭敬敬地打招呼:李师长好!李师长总会停下来,敲敲拐杖,慢悠悠地用四川话说:你回来了?是的,我回来了。
李兴弟师长比我父亲年长一岁,都是四川人,从鹰厦线他们就同在铁十师工作,他们的关系非常好,李兴弟师长是我父亲敬佩的人。
听父亲曾经说过李兴弟师长写过回忆录,真希望能够看看,研究研究这位老红军的传奇经历。又听说被李师长自己给烧了!据说李兴弟师长写的回忆录是红军时期的真实经历,寄给上面被退回来了。说是写的不全面,不相信有些事可能发生,要找到证明人。李师长生气就烧了。可惜可惜!
什么时期什么样的经历会引起质疑?根据我的历史常识,红四方面军有三个主力师,其中两个师参加西征全军覆没,经历惨痛而坎坷。如果是被打散又自己历经千难万险回到根据地,那就确实难以找到证明人了。难道李兴弟师长是参加过西征的幸存者?
于是我从巴中老红军记录中查询,在恩阳人物中查询到了老红军李兴弟。
李兴弟(1914.10一2000.11),四川巴中恩阳区花丛镇四方碑村人,大校军衔,副军级。1933年5月参加红军,1934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82年离休。李兴弟在部队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1939年获“模范连长”称号。1950-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总部记二等功两次,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1914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在一个佃农家庭。四岁时,父亲离世。母亲李文氏身单力薄,无力抚养爱子,含泪将李兴弟过继给唐家为养子。
1933年6月,李兴弟参加红军,被编入何畏、许世友领导的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特务营二连任战士。
1934年4月就任二连班长,并于当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他离开川陕苏区随军长征。1935年8月,李兴弟被任命为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二营六连排长。
1936年6月12日,李兴弟随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在夹金山下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开始新的征程。
1936年10月10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10月24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四军、第九军、第五军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挺进河西走廊。
红军进入河西走廊后,李兴弟所在的红九军在孙玉清军长的率领下,于打拉池一带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毙伤俘敌500余人,首战告捷,并进驻镇虏堡。
1936年,部队被迫撤出战斗,放弃古浪。李兴弟死里逃生,幸免于难。
1937年3月,梨园口战斗失利后,李兴弟和幸存的战友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1937年10月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参加延安四十里铺集训三个月,于12月到山西杨前区一一五师教导队学习。
1938年9月,李兴弟调任新四军安徽涡阳蒙城等地苏鲁豫支队特务连排长,1939年9月任特务连连长。
1940年12月一1946年,李兴弟任江苏盐阜军区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三营副营长,二营营长,江苏盐阜军区盐城县总队副总队长(副团)等职。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兴弟随师北上,挺进东北后,李兴弟任东北护路军六团副团长、团长。
1948年7月5日,经东北局决定,中央军委批准,李兴弟所在部队整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李兴弟任纵队四支队二十四大队队长。1950年8月,李兴弟任铁道兵团一师二团(第十一桥梁团)团长。
1950年12月,李兴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6月,李兴弟担任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第一副总队长。
1953年11月,李兴弟返回祖国后,在北京学习文化。1954年8月12日任铁道兵第十师代理师长,1955年8月5日任铁道兵第十师师长。
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1988年,中央军委为已离休的李兴弟颁发了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年11月8日,在成都病逝,享年87岁。2001年5月4日,家人按照遗愿将其骨灰护送回老家巴中,安放在“将帅碑林”。
果然被我猜中,“1937年3月,梨园口战斗失利后,李兴弟和幸存的战友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7年10月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从1937年3月到7月,这四个月的经历一定非常坎坷,且难以找到证明人。这段历史,对于李师长来说,一定是一段不愿提起的非常痛苦的回忆!
李师长的儿子京生给我提供了李师长的几个小故事,让李师长在战争中的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起来。
1、我爸参加红军后,在长征路上遭敌人飞机轰炸,左腿关节受伤,还患上痢疾等疾病,他凭着过人的坚强毅力和从小干农活练出的强壮体魄,手杵着拐杖顽强地走出了雪山草地。
2、我爸长征时是排长,到延安后排以上干部进抗大学习,但我爸说想上前线打仗,就报了班长,后来班长也要培训三个月。
3、我爸原名叫李兴地,在抗大学习时毛泽东主席到抗大,碰上我爸问我爸叫什么名字?我爸回答说叫李兴地。主席问哪个“地”?我爸回答“大地的地”,主席说我给你改一下,叫兄弟的弟,全国劳苦大众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我爸就叫李兴弟了。
4、抗大学习完后,我爸到了115师,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后支援新四军到的新四军三师。抗日战争时期,我爸任江苏省盐城县新四军总队副总队长,多年的戎马生涯练就了爸爸智勇双全的本领,他带领的部队经常打胜仗,开辟和壮大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日本鬼子最怕的是“李矮子”,为了捉拿他悬赏一万块大洋要他的人头。
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三师奉命进军东北战场,我爸所在的三师八旅攻防兼备、能征善战,当时,难以攻克的硬仗总是叫爸爸带兵上阵。1946年10月,在四平战役的一场攻坚战斗中,我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敌人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肺部,在当时部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靠着他多年南征北战的强健体魄,在深度昏迷半个月后,竟又神奇地死里逃生,被评定为一级伤残军人。
5、我爸在红军时期就是一名出色的骑兵,带兵打仗从来离不开战马,四平战役中由于肺部受伤致残不能再骑马驰骋沙场了。恰好东北民主联军成立护路军,联军副司令员黄克诚亲自点将,派父亲去担任护路军第六团团长。
6、1948年夏,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护路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我爸任铁道纵队二十四大队大队长。“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成为大队官兵的响亮口号,他们部队在铁路运输线上支援了辽沈战役,切断了国民党军的补给线与陆上逃路,完成了党中央“关门打狗”的战略意图。
7、1949年5月,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我爸任一师三团团长,带领三团的官兵又先后参加了津浦、平汉、陇海铁路的抢修与建设任务,确保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担任护路军六团团长起,一手拿钢枪、一手拿工具,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这项艰巨而危险的保护铁路、修筑铁路工作,贯穿了爸爸以后的全部军旅工作生涯。
8、1950年10月,我爸带领三团官兵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由于完成任务出色,善于攻克难关,后提任铁道工程总队副总队长。他带领部队在敌机不断空袭和气温低至零下20度的严寒中,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的险恶条件下,创造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输轮修办法。官兵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作战部队筑起了一条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前方的志愿军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英雄的爸爸被解放军总部授予二等功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独立勋章各一枚。并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
【未完待续】
槛外人 20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