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随想/《泉城晨话》之八十七
杨延斌

近日我连赶了两次王府大集,多年未有过的万人攒动,熙熙攘攘,又看到许多稀罕玩意儿:比如吹糖人,滚棉花糖,做打糕,烙油饼,蒸年糕,炸油香,现炖大锅菜,现磨麻汁香油,烙煎饼,一堆堆活蹦乱跳的鱼虾蟹,叽叽嘎嘎不停地叫嚷的鸡鸭鹅,那些摔炮拉炮,500响1000响红鞭炮,一炸就蹿上天的二踢脚,琳琅满目的钻天猴等等……仿佛几十年的年景记忆,两个大集都看到了,让我从心里找到老年味儿的感觉。
赶集,赶得就是农村农民农产品那种土味道。现在赶集的人,大多都是土地被占用后变成城市人的准城市人,他们赶集,赶得是昔日老年景。我以为这么多人凑到一起赶大集,大家好像不只是买买年货,重要的是,能在集上的比肩接踵中,找回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记忆。我以为这样的年景文化,才是民众心目中的热闹光景,这才是人们祈盼和喜闻乐见的年味儿,这种集市文化不仅仅打压不得,还应该有某种形式的发扬光大。
我反对一边大喊弘扬历史传承,一边挤压传统大集文化的生存空间;也不能一手举着传统文化甚至什么这个非遗那个非遗,一手举着大刀,见旧就砍就拆。有些文化传统老习俗是丢不得砍不得的,比如老人孩子过年要有新衣裳,晚辈要给上人叩首拜年,小孩子要有压岁钱,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也是必须等等。不然的话,还指望大家都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样守在电视机前,把看春晚当成过年的盼头,那样是破了旧也立了新,但一年又一年的春晚渐渐倒了人的胃口,人们对过年的感觉也越来越淡化,也就越过越感觉没意思。按理儿说,过大年应该既守旧又纳新,既要守住传统习俗,又要接纳日新月异的新花样,这样过年,才能越过越丰富多彩且能让人感觉到有新意。
只说现在大集上的年货,已经丰盛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仿佛哪种年货都能把人的记忆拉回来,哪种叫卖声都能呼唤回童年的回味,那种摊靠摊,人挤人的热闹景象,让人体会和逛大商场完全是两种味道。赶集,逛得是随心所欲的自由自在,寻找的是对祖祖辈辈形成的传统年滋味儿。我以为,这种大集上的热闹,才是最接地气且也是民众最想要的繁华年景。
那么,近些年来,那些民众喜闻乐见的年味儿都到哪里去了呢?或者说,是谁把年味儿从民众心里撵得难觅踪迹了呢?我以为是全国各个城市严重脱离民意的所谓“文明城市”大评比所致。换个角度说,我以为全国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力争入选的“文明城市”大评比,只是为少数人的职务升迁打造政绩服务的,而且是以严重的劳民伤财为代价。大家心里谁都明白,那些所谓“文明城市”的虚假水分,一捏哗哗地流淌。我一直感觉不可思议的是,你就是把城市街道,管理得像镜子那么溜光锃亮般干干净净,而没有了市民喜闻乐见的烟火气息,这样的城市还称得上是真正的市井繁华吗?而一个大街小巷见不到烟火气的城市街景,取悦的不是少数人吗?一个不被市民欢迎,那种没有市民积极参与的市井“繁华”,或者说一个评比上“文明城市”的城市,却看不到传统的市民生活景象,早晨没有小食摊儿的叫卖声声,晚上没有可随意逛逛的街巷灯火,难道现代的城市文明标志,就是大街小巷的静悄悄,就是把市民都逼进大商超吗?而且,就算年轻人,青少年逛大商超是一种时尚,那你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一早一晚到哪里去逛?一个让老年人没有街巷可逛的城市,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市井繁荣吗?就算大多数城市都“评上”了“文明城市”,绝大多数市民的祈望,依然是早晨能在街巷三块五块吃一根油条喝一碗豆腐脑的便利,而且,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也是老百姓心里少不得的历史文化习俗传承。
我认为这个社会,有些人眼里的“城市文明”就是一种病。好像不管什么人,只要一有权就生病,只要当上官儿,就把“文明”当做升迁阶梯,且把辖区内没有小商小贩作为“文明”政绩。岂不知,那些扎根在民众心上的叫卖声,也是民生的不可或缺。
我觉得这些年,全国许多城市都病了。那一个个所谓的“文明城市”,仿佛就是以消灭地摊,撵散了大集为标志。我以为,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没必要那么走极端,市民对于传统小地摊儿还是很期许,这是个不争事实且是合理存在,也是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念想。我以为每一个城市,完全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早八点之前晚六时之后,允许市民摆摆地摊儿,做做传统小食点,否则,那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吆喝声不就彻底绝迹啦?依我看,决不能断了民众赶集逛街巷的传统念想。
哪怕这个社会已经先进到处处都是大数据,满街都是机器人,人人都能乘火箭上月球,也永远抹不掉民众对传统烟火气的念想。就像人们尽管生活在高楼大厦,也断不了留恋小河流水,亭台人家…… 一个没有集市热闹的城市,是否等于在城乡之间多了一条深沟?城乡一体化,绝不只是让市郊农村完全跟着城市的感觉走!
城市生活,既要有繁花似锦,也得有灯火阑珊处,更却不得庄稼地里长出的土味道。
2023年1月11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