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物和他的故事
褚丽君

褚廷信
我的一生中做过无数次的次选择和决定,但这一次,无疑是我做出的一个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决定——2017年10月23日,怀着坦然而崇敬的心情,将父亲戎马一生留下的十六件遗物,无偿捐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捧着绿色的收藏证书,久久地望着爸爸视为生命至高无上的荣誉,眼前浮现出爸爸他讲过多次的故事。
父亲1930年农历十月25日出生在河北泊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父亲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跨过鸭绿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父亲的部队是铁道兵独立桥梁团。1951年在朝鲜的美国军队实施“绞杀战”对朝鲜的铁路进行狂轰滥炸,铁路桥梁更是美军轰炸的重点。英雄的铁道兵每天都冒着敌机的炮火抢修铁路,保证一条“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安全畅通。
在父亲反复回忆讲述的抗美援朝故事中,有几个必讲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场是残酷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和牺牲。铁道兵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抢修钢铁运输线,已经成为常态,你炸我修,再炸再修。但那次经历,却让父亲一生难忘。那天,敌机丧心病狂的轰炸后,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立刻冲到桥上抢修被炸坏的铁路,刚进入状态,不料狡猾的敌机又飞回来进行第二轮轰炸!桥上还没来得及抢修的钢轨再次被炸得变形,枕木燃起了大火,桥墩也被炸断了,江水被炸得掀起一个个高高的水柱,敌机还在疯狂地轰炸,炮弹一个接一个的密集地落在桥上,裸露的桥面毫无藏身之地,想撤回去已经不可能了!情急之下,父亲和他的战友每个人抱着一根枕木跳到冰冷的江水中,漂到下游才被战友们救起来。头顶着炮火在刺骨的江河中沉浮,要多需大的毅力和运气躲过这一劫?

敌机为阻断钢铁运输线的畅通,经常偷袭目标。部队正在桥上抢修,突然敌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飞到大桥的上面开始轰炸。敌机飞得很低,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向大桥上倾泻着大量的炸弹,一时间大桥上已经是一片浓烟火海,弹片横飞。父亲和战士们迅速撤退。突然,他发现一个战友的后背被弹片击中,已经昏过去。父亲迅速背起受重伤的战友向桥下撤去,敌机发现了他们,机枪疯狂地射出一串串的子弹,打在他们的周围,光秃秃的江边没有任何可以掩护的物体,父亲背着负伤的战友,一会拼命快跑,一会儿卧倒,左右躲闪着敌机的扫射。待敌机飞走后,父亲放下那个战友,只见鲜血已经染红了军装,战友已经停止了呼吸,无论父亲怎样哭喊,他的战友再也没有醒来。父亲紧紧抱着朝夕相处的战友不肯松开,望着这个牺牲在自己背上的年轻战友,刚刚还在一起并肩战斗,转眼间便永远离开了自己,没有留下一句话!父亲的心里无比悲愤,战场上没有什么比自己亲爱的战友在你面前牺牲更让人撕心裂肺的疼痛,眼里是对牺牲战友难过的泪水,心里是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多少年后,父亲都没有忘记这位战友,每次说起时都是黯然神伤。活着是幸运的,父亲说。
在一次抢修铁路时,正值洪水期,江水暴涨,需要抢修的铁路被洪水淹没无法施工。父亲看到后挺身而出,向领导提出由他带领四个战友完成排水任务,并且向上级保证“不完成任务不回去,坚决与大雨洪水作斗争!”他们淋着大雨,站在齐腰深的水里面连续奋战了11个多小时,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抢修朝鲜南江正桥时,木型板和水泥桥墩中间有一人多深的水无法施工,父亲主动要求下到水里面,他凭着共产党员的坚强毅力和良好的水性,在朝鲜还很冷的五月份冰冷的水中奋力工作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将装有沙子的草袋子挤进木型板和桥墩之间,当他从水中出来后身上已经湿透了,双腿僵硬浑身颤抖,冻得说不出来话。
做排架和换道口是抢修铁路的重要工作。连里面指定由父亲负责这项工作。他看到在狭小的作业场地人多,施展不开,影响了施工进度,他重新分配人员,变一班作业为两班倒作业,这样改变施工方法后,由三个人每天做一个半8米长的排架到每天做三个排架,在锯道口材料时起初四个人每天只能完成8根,父亲也是合理安排人员,改变施工方法,提高到每天四个人完成20根,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由于敌机的轰炸,导致运输困难,抢修铁路的工具和材料非常缺乏,做排架时候没有铁钉,父亲就在休息的时候到处捡铁丝,回来自己做铁钉。每次从施工现场回来手里面都不会空着,看见一截铁丝,一颗道钉都要捡回来,有的战友说“你捡这一个两个有什么用呢?”父亲说“你不要小看了这一个道钉,到急用时,没有这一个道钉就跑不了火车!”他总是放弃休息时间为大家修理工具,甚至修好了一个被敌机炸坏的平车,战友们纷纷表示要向父亲学习!
1953年父亲回国后先后参加了黎湛铁路、鹰厦铁路、杭长铁路和包兰铁路建设。
父亲荣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团先进生产者一次,在铁道兵绵阳学校学习毕业时被铁道兵政治部授予五好学员,并且在1960年代表铁道兵光荣地出席了国庆节观礼活动。国庆节观礼结束后,毛主席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解放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并合影留念。

党和人民军队给予的荣誉,父亲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在病重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珍藏了一辈子的证件奖章,殷殷嘱托我们妥善保管。交代好这件事后,2002年4月19日,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亲人,走完了他73岁的人生。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近70年了,这场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父亲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党和人民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今天我把这些遗物捐献给军博,回归社会,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感到无比欣慰。
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1年9月,“抗美援朝精神”被列入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永流传……

作者褚丽君,1970年12月入伍,服役于铁道兵东北嫩江基地机械连 战士。退役后任沈阳无线电八厂团支部书记 ,技术科助理工程师,沈阳海关副处级调研员。爱好旅游、文学,作品散见于铁道兵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有文章分别收入海关系统“海关统计文苑集”和“风华正茂铁道兵女兵风采录”。
槛外人 2-2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