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洒脱
高增荣
今天我们读庄子的《逍遥游》,他那奇特怪诞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浪漫,自在自由的洒脱,不由人击节赞叹。而生活中的庄子,也是一位不阿权贵,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的圣人。

可是谁能想到,出身楚国公族(王族)、曾做过漆园吏的庄子,一生生活贫穷困顿,以织草鞋为生,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要向邻居去借粮。
然而,庄子在精神上却是富翁。他不仅在精神上是自由者,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回过头来再说庄子的“洒脱”。我觉得,有两个故事,最能说明庄子的“洒脱”。
故事一:有一天,楚王派两位大臣去拜访庄子,请他去做官,管理国事。正在濮水垂钓的庄子头也不回地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位大夫回答说:”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说:“往矣,吾将曳尾涂中。”庄子宁肯如活着的龟甩着尾巴在泥水中快乐自在,也不愿像死去三千岁的神龟一样被用丝巾包着藏在庙堂之上。在那战乱不堪、杀伐不断的时代,宫廷里充满着险恶的争权夺利,庄子鄙弃荣华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视人格和自由为生命,实在是洒脱得令人高不可企,洒脱得出神入化!
故事二:庄子的好友惠子在梁国做相国,庄子准备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恐怕是要代替你啊。于是惠子担心自己的位子被庄子抢了去,就在国内搜查庄子三天三夜。当他正在为搜不到庄子发愁时,庄子来到了惠子府上。庄子见到惠子后,知道了他的忧虑和作为,就对他讲了一个寓言:“南方有鸟,其名鵷雏(音渊除),子知之乎?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子欲以子之之梁国下我邪?’”他以鵷雏(古书上说的一种凤凰一类的鸟)的行为比拟自己高洁的操守,幽默地用鸱以腐鼠为宝惟恐鵷雏占有来嘲笑了惠子,表示自己没有夺相之意,只是来看看朋友而已。惠子听完庄子的寓言,脸一下红到了脖后根,一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惠子的低下和世俗与庄子的高洁和洒脱形成了天壤之别的鲜明对照。

庄子和惠施
也许在今天,庄子的“洒脱”不会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有人可能认为庄子的“洒脱”是一种无奈之举,是逃避现实的消极行为。因为经济是基础,民以食为天,谁也不想过苦行僧的生活。但今天的人和社会,却过于功利和世俗,为了生存,为了升迁,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功名利禄,有的人不惜出卖人格,低三下四,奴颜于权贵,婢膝于金钱,失去了最为宝贵的自由,失去了自己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岂不是得不尝失呀!
人不能太世俗、太物质、太功利、太厚黑。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人区别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有思想和精神,这是人最为宝贵的东西。 当然,我不主张过苦行僧的生活。在今天,只要我们时不时用庄子的思想来净化一下我们过于世俗的心灵,只要我们在物质上知足一些,在精神上多追求一些,或者说把物质看轻一些,把精神看重一些,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多一些自由的“洒脱”,我们的生活就会与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近。
作者简介

高增荣,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曾任咸阳彩虹学校副校长、咸阳彩虹中学执行校长、咸阳彩虹中学国际部执行校长、陕西省重点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咸阳市德育教育学会理事长、咸阳市文综教学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及基地学校负责人等职务;1995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政治教师之一,其先进事迹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政治教育》、《咸阳日报》等刊物报道。酷爱文学,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杂文、散文、随笔、论文、读书札记、诗歌1000余篇(首);撰写和发表论文、演讲稿50多篇,参与编写教学辅导资料13册;编著中学生校本读物《趣味哲学》,出版发行教育随笔集《会思考的芦苇》一书,主编并出版《咸阳彩虹学校志》。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在《秦商》杂志发表,并在咸阳市临帖展中获优秀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