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践行初心使命 护佑母婴安全
——记辽宁省妇幼保健院(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二科主任袁德利
文/于学忠
人们常用“誉满杏林”一词赞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但若想要获得这样的评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有很多头衔和名号: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和内镜专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和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会委员、辽宁省妇科盆底专业委会和生殖内分必专业委会及妇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沈阳市医学医妇科微创专业委员、辽宁省基卫技术委员会专家成员之一,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他也曾获得无数荣誉:连续两届即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手术视频大赛获优秀奖;2015年在全国医药卫生工作评比中,被授予“青年才俊,生命英雄”之“探索之星”荣誉称号……然而在他自己看来,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妇产科医生,他就是辽宁省妇幼保健院(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二科主任袁德利。
33多年来,他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爱岗敬业、文明行医,模范地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题 记
医术严谨 精益求精
袁德利,男,1968年8月5日出生,辽宁省盖州市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现任辽宁省妇幼保健院(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二科主任,主任医师。1989年7月25日,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捍卫女性健康 守护生命摇篮
“只有掌握精湛的医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临床工作33年来,期间曾多次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袁德利逐渐对妇产科急危重症处理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熟练地掌握了妇科的新知识。每当遇到疑难和急危重症患者,袁德利总是表现出强烈的求知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欲望,主动请缨。刻苦地钻研和学习,让他的技术水平飞速提升。
作为辽宁省妇幼保健院(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二科主任和业务骨干,擅长产科各种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女性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如子宫异常出血,闭经,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和多囊卵巢综合症。慢性盆腔痛及盆腔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如急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脱垂和尿失禁。还擅长妇科宫腔镜和腹腔镜及阴式微创手术及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手术。特别是对妇产科危急重症的病人有独道之处,如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及肝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痫,异位妊娠和卵巢破裂腹腔内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上有较高的造诣。
从事妇产科工作33年来,袁德利潜心钻研技术,精益求精。门诊看病妇产科共接诊16万人次,妇科手术2万余例,产科剖宫产科手术1.8万余例,接产超过2万余例。
33年来,经他的手平安诞生的小生命数不胜数,而被他从死亡线上拽回的病人也有很多,袁德利更多地把患者视作亲人。“看得慢,看得仔细,态度超好。”“见到袁主任心里就踏实。”“二胎一定还来找袁主任。”这是孕产妇对袁德利医师的一致评价。
妇二科团队在袁德利主任的带领下,勇于担当、不忘初心,始终以救治和保障患者健康为己任,用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情系病人 无私奉献
对于孕妈妈来说,每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一次历险,产科医生是见证者,更是守护者,辽宁省妇幼保健院(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二科主任袁德利,从医33载的历程中,更是迎接无数新生命的降临。
愿与患者为友,乐与同事为亲。他对妇幼患者充满热情,润物无声。他把妇幼儿童放在心里。“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这是他工作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袁德利在33年来的临床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在他眼里,患者只有病情轻重缓急之分,没有身份高低贵贱之别。
产科是医院里风险最大、最累、最苦的科室,他深知一个产科医生肩上的重任,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产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常常为抢救一个危重病人,几天几夜守在病人床旁,直至患者转危为安。

攻坚克难,患者转危为安
2022年0月02日深夜,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妇二科团队在袁德利主任的带领下,在手术室、麻醉科、血液科、化验室、生殖遗传室等相关兄弟科室的全力配合下,攻坚克难,完成了一例极其困难和复杂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患者万某,43岁,因“停经3月余,腹痛伴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急诊入院,患者既往剖宫产1次,异位妊娠1次,自述第2次手术在我省一家三甲医院实施的,当时的手术医生向患者强调:术中探查患者盆腹腔粘连极其严重,手术分离非常困难。这次患者因腹痛伴阴道异常流血急诊来诊。盆腔彩超提示:右侧宫底旁见5.4X4.5cm包块,与子宫关系密切;血HCG值5091mIU/ml,Hb62g/L。入院后快速建立双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急诊输血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进入腹腔极其困难,见空肠与回肠与腹壁广泛粘连,左侧乙状结肠与子宫及腹侧璧广泛粘连,子宫和双侧附件及膀胱都被肠管包裹在其中,这样的腹腔和盆腔在医学上称之为:冰冻盆腔。慢慢仔细找间隙,于右侧结肠沟找到回盲部,还好这个地方有间隙可以分离粘连带进入盆腔,分离履盖在子宫表面的肠管才发现,右侧子宫角突起包块大小约6X6x5cm,呈蓝紫色,如果没有肠管粘连包裏,宫区包块早就破裂了,恐怕患者的病情将更加危急和严重。当把子宫和双侧附件都分离出来后,子宫表面可探及5枚肌瘤,突向浆膜生长,逐个将肌瘤核除,行右侧宫角楔形切除后行宫角修补缝合,核除右侧输卵管处系膜囊肿,手术历时4.5小时,在袁德利主任带领的妇二团队及手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每天他是第一个到病区的人,也是最晚回家的人,他能清楚记得病区里每个患者,却对家人需要的几片药一忘再忘。
袁德利是个热心人,他对病人体贴入微,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病人的疑问。他工作认真负责,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
医务人员从事繁重且高风险的工作,经常遇到患者及家属发牢骚或不理解,同样“身临其境”的袁德利却依然淡定从容。然而,并不是所有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各种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在一次次危重孕产妇抢救过程中,袁德利团队争分夺秒,团结协作,有条不紊地保护母婴平安。在他看来,工作中难免遇到辛苦和委屈,但他更看重欢乐和笑声,尤其是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他作为一名产科医生最感神圣和喜悦的事情。“身边的人都说产科医生的工作不但脏累苦,而且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但我从来不这样认为,每当看着新生儿顺利诞生,一家人的幸福笑脸,我就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袁德利平静地说。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多少年来,袁德利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一名产科医生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默默地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耕耘着这片生命的田园。
严谨务实 管理有方
当下,随着二胎、三胎生育的放开,危重孕产妇较前明显增多,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他引领科室把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定期业务学习,定期教学查房,经常组织病历讨论,严格培训和考核,特别是对每一例特殊,危重病人进行认真讨论,细心处理,总结经验,保证了产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及高危新生儿的及时救治,为产科在高危妊娠规范管理,凶险性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宗旨,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竭尽所能,精心诊治每一位患者,全科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医疗质量稳步提升,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实施微创手术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解除病痛
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充实完善自己,在妇产科领域和手术与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作之余,带领团队潜心科研工作,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两项,发表国家级论文了36篇,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奖七项,个人专著两部。

医者仁心袁德利荣获“探索之星”奖项
“行之苟有恒,久久而芬芳。”袁德利在不断成长的道路上,追求着自己人生的境界,实现着自身的价值。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逐渐对产科急危重症处理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和内镜专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和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会委员、辽宁省妇科盆底专业委会和生殖内分必专业委会及妇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沈阳市医学医妇科微创专业委员、辽宁省基卫技术委员会专家成员之一,辽宁省育龄期女性心血管疾病专业副主任委员,妇产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围绕母婴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把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妇幼保健事业之中,在不断追求上进,勤奋劳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受到省级、市级卫生健康委的表彰;连续两届(第三届和第四届)荣获《中国妇产科网络手术视频大赛》优秀奖;在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第二届“青年才俊,生命英雄”评选中,荣获“探索之星”称号;个人事迹曾在《发现健康卫士——健康中国“妇幼健康卫士”》中展播;拥有许多成就与荣誉的袁德利主任,身上总透着一份淡然。他的事迹多次在报纸、电视上报道,曾被采访他的记者赞誉为“仁心仁术、济人济世”。
他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职业幸福的源泉;他用爱做支点,用责任做杠杆,不仅撬动了自己的幸福,也撬动了无数家庭的幸福,他用爱和责任为妇女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
仁心仁术 济人济世
为医先做人,行医先立德,尽职奉献是他的人生追求。仁医施妙手,爱心传千里。三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为扶贫帮困、爱心助学等捐款捐物,组织爱心医生团队奔赴发生疫情的灾区进行支援,并到贫困地区进行医疗援助,爱心送到需要帮助的人 仁心仁术用爱呵护母婴健康。
若”守初心,“医”路不止。这是袁德利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对他从医之路的高度概括。
“非常时期,孕产妇分娩时间是无法控制的,孕产妇持续入住,甚至有增无减,我们一定要顶住,不能退缩,大家共克时艰!”疫情期间,袁德利主任一直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在做好科室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他带领妇二科团队救治了许多恶性肿瘤病人。为了生命的嘱托,袁德利主任担当尽责,他把患者的需要当成召唤,把救治的责任视作使命,一次又一次用出色的救治成果回报着患者恳切的托付。
“无论走到哪里,作为医务工作者,这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辽宁省妇幼保健院(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二科主任袁德利笑着说。

2008年(左)袁德利与(右)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主任委员)曹泽毅教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袁德利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我是志愿者”,一份简短的救援申请报告表明了他一颗无畏的仁心,显示了他胸中忘我的大爱,彰显了他身有舍己的大德。热忠于公益事业,助残帮扶,资助大学生,多次到地震灾区去医疗援助,被多家电视电台报道过。《人民公仆》2014年8月刊以《廉洁行医,无私奉献的好医生》在全国独家报道。2015年被第二届医药行业“青年才俊生命英雄”当选为“探索之星”。
33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妇产科临床一线,以“医者父母心”对待病人,践行着“大爱无疆”的誓言,谱写着最美医生的大写人生。“行医是一种使命,而非仅仅一种职业。”竭尽所能,不让任何一个病人失望而归。

三十多年的坚守,袁德利以无私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身上,医学是有温暖的,是充满人性关怀的。这就是“医本仁术”、“悬壶济世”。

【作者简介】于学忠,笔名:佚名、文子、文岛,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辽宁盖州人。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版权协会会员、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先后在《青年诗人》、《当代工人》、《诗友》、《鸭绿江》、《营口日报》、《辽宁日报》、《农民日报》、《中华儿女》、《人民公仆》、《赤子》杂志、《商业文化》、《中国国际财经》杂志、《辽河文学》等文学刊物、杂志以及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搜狐网、今日头条、腾讯网、凤凰网等各大网站发表作品。现己结集报告文学集《凝聚的力量》、《山高人为峰》、《岁月深处是芳华》,散文集《盖州情韵流淌千年的风雅》四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