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
白 水

韩国国立庆尚大学
汉语会话课上,我向韩国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所大学里面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和韩国学生相比,他们有什么特点?同学们是学中文的,大概都对中国文化比较关注,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感兴趣,有的已经和他们交朋友,帮助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听说在这里的中国留学生有三四百人,大约占全部外国留学生的一半。我走在校园里,就常常听到有人说中国话。那么,能不能说一说你们对他们的印象?”
听到这个问题,有不少同学马上露出微笑,表明他们早有思考,有什么心得。可是一会儿又安静下来,甚至有的面露难色,大概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请同学们不要有什么顾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好的方面可以说,不好的方面也可以说,没关系。更不要因为我是中国老师就不好意思说,没关系的。”转念一想,是不是自己问这个问题不合适?于是又补充几句,又觉得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语言真是奇妙,有人认为语言一经说出,即归于虚无,杳无踪迹;有人说语言无比沉重,一言九鼎,而且永恒。
“我觉得,”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说:“中国学生很勤奋,努力学习。他们都有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到韩国来,积极进取,不怕困难。”这个学生中文说得比较流利,曾到中国留学,还在中国结识了一个女朋友。他平时上课比较活跃,我和他交流得比较多一些。他的发言打破尴尬局面,大家都好像因此松了口气。“他们每天都起得早,七点多就起床,学习用功,我们都八点多才起床。”一个女生接着说。其他学生点头说是,我不由地微笑。韩国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睡得晚,所以起得晚,中国学生起得早,因为睡得早。但不管怎样,这倒是一个明显的不同。这些韩国学生真是聪明又可爱。
但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思考。由此可见中国和韩国民族性、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诸多不同。有哪些呢?想来想去,确实又不好回答。人最复杂多变,连我自己也一时有一时的想法。自己来这里时间不长,和韩国学生、中国留学生还没有什么多少交往,浮光掠影的一瞥,没什么深刻印象。但既然想到这个问题,自己就该说一说,哪怕简单肤浅,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不然老挂在心上,觉得憋闷,也觉得对不起那些韩国学生,自己都不思考,却想去难为学生。
有哪些不同呢?长相不同?有人曾告诉我,朝鲜族男性脸型稍长的占多,女性的脸型多是圆圆的,就如以前那些画报上的模样,这我倒没怎么看出来。传统韩服是很独特,很漂亮,可现在韩国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都是现代时装,不穿韩服。不过从衣着打扮上看,中国留学生和韩国学生还真有些不同。韩国学生爱打扮,好化妆,现在甚至整容成风,所以韩国学生看起来都很帅,很漂亮。男生女生都追逐时尚潮流,比如韩国男生都穿紧身的衣服,把健美的身材呈现出来,女生的衣着更新颖亮丽,化妆浓艳,香气袭人。中国留学生则显得稍微土气一些,衣着较为宽松,化妆不很明显。人们常说入乡随俗,有的中国留学生向韩国学生学习,一样穿着打扮。有一次在食堂和几个中国留学生一块儿吃饭,一个学生对身旁的同学说:“你是不是都变成韩国人了?浑身上下都是韩国样式。”大家都笑了,那小伙子没说什么,倒颇为自得地说:“怎么样?你羡慕嫉妒恨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伙子长得标致帅气,再配上新潮的韩式打扮,真有韩国电影明星的风范呢。
装束不只是外在形象,让别人赏心悦目,其实也是内在精神的表现,给人以美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把“理念”换成“精神”,那么就非常符合人们生活中的审美活动了。韩国人积极拼搏,力争上游,不甘人后,国家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不断变化,时尚流行发展迅速,年轻人紧跟潮流,尽情释放青春魅力。中国留学生衣着打扮似乎更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朴素的精神,不事雕琢,不求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心态宽松随和,安然闲适,有天人合一的意味。因此,有人显得松散懈怠,大大咧咧,不修边幅,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衣着随意,摇摇晃晃,东张西望,就应该是中国留学生了。韩国学生即使穿短裤也是贴身的,脚步快速,神情专注。
在韩国待了一年的时间,结识一些中国留学生,有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还时常联系。他乡遇故人,倍感亲切,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很多美好品质,更觉珍贵。
小陈是我的老乡,家就在威海市,离我家不远。她在这里的人文大学攻读韩语专业硕士学位。韩语中的“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学院”,“大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大学”。她说话口音有很多东北话的味道,原来她从小在东北的姥姥家长大。她爸妈觉得山东的孩子太苦太累,升学竞争激烈,压力大,便让她在东北念书,高考会容易一点。她在东北的一所大学中读韩语专业,毕业时还想继续学习,自己想办法申请到韩国来读研。据她说,那时还比较容易,奖学金多一些。“只有我自己跑到韩国来读研,我们班上其他同学毕业找工作,有的到现在还没找到呢,我研究生都快毕业了。”她说,脸上不由露出一些自豪的神色。我问她:“你自己申请,自己跑到这里来?你爸妈放心?”“那怎么办?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爸妈现在高兴呢!”早先山东人曾“闯关东”,这个在东北长大的山东姑娘现在又“闯韩国”,追求自己的梦想,要开创一番事业。
小张是河北人,在经营大学攻读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他是一位非常勤奋能干的小伙子,经常在路上遇到他骑摩托车送外卖,打工挣钱。不愧是学经营管理的,生财有道,他乒乓球打得很好,有时在学校附近的健身房陪人练球挣钱,还曾代表什么单位参加比赛,得过奖。既锻炼身体,玩得高兴,结交朋友,还有收入,一举多得。挣不少钱吧,假期里把爸爸妈妈接到韩国来,租一辆车,他开车带爸妈各处旅游,把韩国南部的名胜古迹都看了一遍。真是幸福的一家人!他学习成绩很好,可以申请继续在这里读博士的,导师很喜欢他。但后来他没有申请读博,因为考虑再三,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学问,也不喜欢日复一日坐下来看书写文章。他更愿意在社会活动中做一些具体事情。自力者强,自知者明,小伙子前途无量,将来一定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或经理人。
留学生中也有南方人,小蒋来自浙江温州,身材修长,眉清目秀,常面带微笑,温文儒雅。说话慢声细语,透着江南才子的洒脱和灵气。他说他是最早来这里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从本科到硕士,现在正读博士,已在这里度过八年多的时光,他比一般韩国学生都要熟悉这个城市,这所学校。谈起他的专业,我不禁吃一惊,竟然是国际关系,而且研究方向的正是东北亚局势。我一听就不禁紧张、头疼,东北亚可是全世界政治角逐的焦点、热点,更是危险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常常千钧一发,一触即发,牵动全世界的神经。这位南方的文雅书生,竟研究这么严重刺激、极具挑战性的题目,真出乎我的想象。
出乎想象的事情还更多,谈到毕业后的打算,他竟然要去开鱼塘养鱼,“回到老家买块地,雇挖掘机搞个鱼塘,买了鱼苗放进去,再买饲料喂养,一年不少收入。我们老家不少人这样发家致富,高兴了就自己撒网或垂钓,多自在。”小蒋说。“那你的专业呢?你在这里花费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啊!”我问他。“工作不关专业的事,这不行吗?我在这里这么多年,有很多收获,没白白浪费大好青春,有许多美好经历的。”他笑着说。“我总觉得学了这么多年,拿了学位,很不容易,最好不要轻易放弃。回国后找个学校当老师,应该可以的吧。教授自己的专业,还可以继续研究。”我说。小蒋说:“这样是不错,可以说是学以致用,但我不喜欢。我觉得学问不一定要用,如果和‘用’联系起来,学问不自由,思想不自由,搞出来的什么成果不会有真正价值。我回家养鱼,闲来没事想一想国际关系,挺有意思。”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著书都为稻粱谋”,所以许多书才都是垃圾。姜太公曾是钓鱼翁,后来成就大事业。小蒋养一塘鱼,前途也不是我这样的俗人所能想象。
小彭是四川人,在国内上本科,来这儿做交换生,待一年时间。他是学建筑的,这个学校的建筑专业还很有实力,但他并不会韩语,“没关系,”他说,“看那些图纸,自己想,自己研究,语言不同,反正道理都一样。学问那么多,哪能指望在这儿的课堂上学?交换生是来上学,更主要的是出来开阔一下视野,看看新鲜的事物,另外的一种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他的话语中透着四川人的直率爽朗。他对我说:“老师,我选了您的一门课,因为其他的课真的是听不懂。但我不一定每次都去上课,只是为了要选够学分。”我说:“没关系,你们趁这个机会好好见识一下,多到处走走看看。”他的确去了许多城市,后来也把爸爸妈妈接到韩国来,一同到处观光游览,体验韩国文化。他喜欢交朋友,韩国的,中国的,一块儿吃饭、唱歌、游玩,不长时间便小有名气,许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中国留学生,热情豪爽,很有人缘。但他可不是逢场作戏,虚与应付,和谁都拿出满腔热情,坦诚相待,真心实意。
韩国流行吃炸鸡喝啤酒,小彭常常一天三顿吃炸鸡,也不嫌腻。是吃不惯食堂的泡菜加米饭,还是要深入体会韩国的新时尚?学营养学的同学看不下去,对他说:“少吃点,这样会把胃弄坏的,对身体不好!”小彭说:“我喜欢吃,没觉得不舒服。”同学说:“你现在没觉着,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这么油腻,会增加肝脏、心脏、血管的负担,加快老化,血液变得黏稠,运行不畅,身体机能下降。甚至会影响寿命。”小彭无奈地笑了:“我不知道,我没有这么多知识。人不能这样活着吧,要是不快乐,怕这怕那,那还活个什么劲?你说的有道理,我记着,明天少吃一顿,好吧?你别生气哦。”那同学也笑了。
小王是一名语言生,先到这里学习韩语,然后再参加入学考试,在韩国上大学。他找我换韩币,到我宿舍里来。我请他喝饮料,坐一块儿聊天,因为有人一块儿说说中国话,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他也心情不错,给我说他的故事:“我上高中时练长跑,可成绩并不是很好,高中上完了,没考上好点的学校。爸妈说让我到这儿来,听说这里上大学比较容易。我们这一批语言生来了三十多个,大部分是这样子,高考不理想。”“是啊”,我说,“中国学生多,升学压力大。”“也是怨我,从小好玩,不喜欢学习。那时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做梦一样。还想当什么冠军,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来到韩国后才明白一点。一大把钱,往外一拿,交这费那费,眼看就没了,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爸妈挣钱不容易。”我问他:“你自己有什么打算?”他说:“好好学习,过年后就参加考试,多考几个学校,总要上一个大学。先考这所大学,然后还要到釜山、首尔去考试。为了自己,也为了爸妈,多努力吧。”我安慰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你们运动员都有敢拼搏能吃苦的精神,特别是跑长跑,更有坚韧毅力。有这些优秀品质,考什么大学都很有希望。”他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
小王问我大学生活怎样,韩国学生怎样学习等,还给我讲了一些以前参加比赛的事情。他说:“不知怎么回事,今天说这么多话,我以前不大好说话的。好像自己一个人出国后,才明白许多事情,憋在心里,想说出来。不好意思,耽误您的时间了。”我说:“哪里,我也很想和人说说话,一个人闷得慌。”把他送走后,想想刚才的谈话,不禁有些感动,记起曾经读过的一句谚语:“如果是真爱孩子,就打发他独自出远门。”
还有不少留学生,令我常常回想起来,如合伙开中国饭店的三个女生,自发组织球队和外国留学生比赛的小伙子,等等。有一天,我在学校附近公园里散步,看到一块篮球场地上有人在打球,觉得是中国留学生,于是走过去。刚开始听到他们说话,竟没听懂,后来才听明白,他们确实是中国留学生,只不过说山东某地的方言,又满嘴脏话、口头禅,十句里怕只有一两句是正经话。怎么会这样!让韩国人听到多不好。我看看周围,几个韩国人匆匆而过,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幸好他们都听不懂中国话,说实在的,刚才我都差点听不出来。
不愿意听这样的话,走远一点。但还忍不住回头看一看这几位老乡,听不见他们说话了,心情好一些。找个长椅坐下来,看一看他们的矫健身姿,欣赏娴熟球技。几个小伙子身材粗壮高大,不愧“山东大汉”的名声。他们在球场上跑来跑去,互相追逐,奋力拼抢,跳跃投篮,哇呀呀乱叫,沉迷在激烈的体育游戏中。这正是他们的本色演出,痛痛快快,酣畅淋漓地释放自己。看他们动作敏捷有力,生龙活虎一般。傍晚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个个似乎熠熠生辉,金光闪闪的样子。
这也是一群可爱的中国留学生,青春洋溢,放射无限的激情与活力!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