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1958年,全国进行大跃进运动。当时,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称三面红旗。大炼钢铁,青壮年男女劳力,上山砍柴,下河淘沙,到处是简易炼铁炉,并采取大搬家,集体吃大食堂饭,大部分人家迁移而居,家里粮食充公,砸锅炼铁,一派狂热,如火如荼,家家户户不能冒炊烟,有工作员巡视监督,如发现谁家开伙冒烟,进行批斗,家家户户是断炊无粮。
刚开始一段时间,食堂伙食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堂亦无米下锅,那里还有白面馍,只能烧些黑豆糁汤,每家人都饥肠辘辘。到吃饭时间,人们早早排队,端着瓦盆提着篮,按人头舀几瓢能照见人影的黑豆糁汤和黑豆面饼。我扯着爷爷的棉袍襟子,来回打饭,回到家后,爷爷、奶奶、母亲将清汤喝了,将碗底剩下屈指可数的几粒糁子倒在我的碗中。
大搬家,我家搬到本家伯父的上房屋里居住,开始极不习惯,认生认床认家。傍晚,哭闹着跟祖母说:“咱回咱屋,咱回咱屋”,祖母泪水涟漪。我家祖宅也被学校占用,所居南屋是低年级学生教室,上房三间半被作为学校食堂使用,东西厦子房是炊事员及管伙的住室,有家不能回。当时,真的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是夜不闭户,而是家徒四壁,无物可偷,路无遗,无啥可捡。
有一天早晨,孩提的我到院中撒尿,有幸拣到一粒小豆,如同捡到一颗金豆一般,高兴地交给祖母,每每想起,记忆犹新。当时,父亲在洛河南教学,带领学生到南山砍柴,并参与修建马营涧洛南渠,平时难得见上一面,有一次回家,拿回一只斑鸠,祖母用家里的铜盆煮食,用一把麦秸断断续续续火,怕冒大烟,还让我到外面放哨,说怕工作员知道了,不愿意咱。
这期间,青壮年男女劳力被分配炼钢铁修水库,到南山砍柴等,地里庄稼无人收种,只能由老弱孤寡及妇女照料,秋季的红薯秧笼头一提,脚一踢,就算收获了,什么都是突击、跃进,结果红薯被大雪冻坏,烂在地里。这几年间,人们下地见有生玉米穗就啃,啃吃生茄子、南瓜,还有的吃野菜、树皮,甚至吃棉花杆皮做的饼子,用玉米外包皮泡泡,熬淀粉汤喝。
后来,我被饿得骨瘦如柴,只能坐在门墩上撒尿,当时没啥吃的,营养跟不上,腿软站不起来。在这几年间,缺衣少食,饿得好多人患浮肿病,青壮年妇女连月经都绝了。现在看来,在这期间,出生的人口很少。后来,解散食堂,各回各家,结束混乱的形势。是年,实行借地与民,开小片荒自留地,1962年秋季,粮食大丰收,如久旱逢干露,雪中送炭,救了中国,救了人民。吃食堂饭饿死了两个本家的伯父,这两个人,老实本分,憨厚实在,饥饿交加,被活活饿死了,一个叫张保中,一个叫张保珍,还有一个叫杨东方的,其实,他们年龄都不大,只有四十多岁,每每念此,唏嘘不已。
这些陈年旧事,虽然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但是,我们要常记在心,不能遗忘,常说遗忘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立此存照,要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们跟着共产党是谋幸福生活的,这些悲剧不能重演,人民也决不允许重演。

作者简介:张松武,回族镇王西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