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笔拙,没有过多专业语句阐述王红瑛作品的艺术灵魂,她的人物,花鸟画作品,对人物,花鸟的刻画很细腻,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这一方面本身作为女性画家,内心的阴柔之美对她的作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画作较男性画家更为柔美,与众不同。
王红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成员,上海书画院、香山画院、海墨画院特聘画师。上海市宝山区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宝山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逸仙画院常务副院长。

无论是那个画派,那个时代,中国画人物塑造中笔墨的品质很重要,笔墨有共同的规范和法则,也应有自己的个人体会和心得,以至个性。王红瑛作品不论笔墨的共同规范还是个性特色,都为形象塑造和画面服务。她笔墨本身也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可以自觉地去探寻。创作对王红瑛来说,不会刻意去做“个性化”的笔墨符号,她在长期锤炼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修养自然地流露于笔端。王红瑛作品不追逐笔墨的个性化,不求笔墨的华丽,而是潜心于用自己理解的笔墨塑造形象和组织画面。她追求笔墨的力度和质美,追求画面品格的纯正和质朴。王红瑛的人物,花鸟作品巧妙融合了工笔画法,画面干净利索,线条清晰生动。她无疑是前者,运墨冲水、工界用笔恰当好处,可见她的工笔画功力深厚,加之画面中淡淡的南风古韵,使得整体画面不仅色墨氤氲之味出来了,更显得张力十足,典型江南海墨清秀格式。

王红瑛作品
王红瑛作品那传神的人物画线条、出神入化的少许工笔手法,令观者如痴如醉,人物花鸟作品,典雅端庄,散发着作品的魅力;气宇轩昂,人物面貌栩栩如生;丽人空寂,婉约中吐露多少思绪,多幅工笔和写意人物造像,成为她的擅长。王红瑛骨子里海派画家的温婉细腻,使之作品骨格清奇、风情万种,色墨交融,但她的作品不媚俗,反而暗香浮动,飘逸着人文情怀和人性的美丽。

王红瑛作品
细观王红瑛作品肖像造型传神而洒脱,墨气洋溢,品味上乘。不同的创作理念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于王红瑛身上,便是数种画风的共融共盛。她多次总结与思考当下的中国画创作道路,画家的职业特点与操守,创作大作品的条件与成败得失,古今中外大师的创作及生活状态,等等问题,做到与时代俱进。她把自己的创作定位在中西优秀元素的融合。当然,融合是要有前提的,最关键的在于选择。中国画的传统有精华也有不适合今天的东西,要选择适合自己为我所用。在吸纳西方绘画时,她从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绘画入手。王红瑛的创作源泉来源于生活,大部分题材来源于身边感动自己的事物。

王红瑛作品
创作中,往往“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王红瑛绘画创作遵循的原则。绘画表现形式,讲究独到,准确。她为了充分表现好一个细节,创作中都要仔细观察,做到细节准确,容量巨大。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作品就不会是一般的作品了。好的人物,花鸟画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审美惊喜,无非是在神采、笔墨、韵味三个方面有让人耳目一新之处。王红瑛的人物,花鸟画恰好印证了这一点,观她的作品会带给你出乎意料的精神愉悦。
自古以来,创作的动力都是在被生活感动之后有一种如鲠在喉,非吐不快的强烈欲望开始的,因而在所选择的工具只能是自己驾轻就熟,用起来得心应手的艺术语言,久而久之,就形成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面貌。至于要给观众营造审美感触这一点,真的就不是画家所设定的那样,王红瑛人物,花鸟画就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情绪,笔下画出的是我看到的那一瞬间让我感动的作品,看得出她是倾尽所有情感去画的,观众能在她的这种情感的画面里,感受到没有体验过的东西,一种生命的活动和不屈,一种感触。

王红瑛作品
多年来王红瑛总是用一种赞美的情绪去表达情感。许多时候出去采风写生,最多的就是拍照或是速写,经常在一堆照片中翻来翻去,总想在画画时给画面增加一些她所认为理想的感觉。有时看着照片中的人物,想起拍照他们时的情景,想起他们在追求生命、追求幸福时所表现出的样子,常常让王红瑛有种感动溢在心头,甚至流泪。人们都有不同或者太多的困楚,但他们善于释放生活的重负,大口呼吸生活的阳光,努力改善着自己的行为……这一切,是那样深地留在王红瑛的记忆里,伴她经历着成长和人生。所以在创作中,她也总是竭尽全力的想要表达他们对生活的信仰和执着精神。
王红瑛善于国画研究和创作,以传统为皈依,又不古于传统,吸收其精华,又能够大胆出新,学习借鉴工画的技法,但又不拘于工画的形式,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和内在的人文品质,通过一幅幅作品,弘扬和丰富了国画精神,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
“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垢。”、“画之所贵存我。”艺术贵在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继承。王红瑛时常激励自己要根据自身情况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画风。当然她也强调,要形成鲜明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需要在长期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使用“特技”不等于风格;处心积虑地变花样不等于风格。

王红瑛作品
我很欣赏,“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这句铭以学者,以画者为任。王红瑛以探索为人生乐事,以不断创新为人生追求,她笔下的一幅幅作品无疑是她不断探索的重要见证。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画家全面的素养和深度,她通过她的人物画、花鸟画传达给我们一种信息,真正的画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稍有些判断的人都会发觉,当下画坛的突出的现象之一,所谓的画家只是掌握一点基本技法的画匠而已,他们笔下的东西只是一些不断重复的行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王红瑛是个例证,她的敏感,锐利,她的广博,都是少见的。多年来她从来没有松懈过,几乎一直在孜孜以求攀登目标。

王红瑛作品
实践证明,中国画的中国味最主要表现是笔墨线条,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等工具灵活多变的特殊性能和画家个人感性及书法艺术功力,使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千变万化的笔墨趣味,形成绝妙的韵味十足的艺术线条美。而不是像西方的传教士郎世宁那样画中国画,虽然把形象画得维妙维肖,就是缺乏中国味的线条美。
王红瑛运用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于水墨流动间,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她大笔挥洒色彩,使她的作品充满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她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理念——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画国画,用西画的肌理技法充实中国画笔墨,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创新。
作者:郭兴华,(最后一缕春风)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摄影师,新能源汽车部件企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