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园林七十家》系列作品
湖面上起亭馆
——小沧浪的营建结构与造园艺术
侯林 侯环
济南作为自古以来的园林城市,美如罨画,然而,在历史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园林湮灭无存,且府县志中亦无记载。许多年来,我们依据府县志和明清别集,深入发掘,索隐钩沉,写成《济南园林七十家》。今在风香历下推出,期与读者诸君共享。

小沧浪景致 王琴摄影
之一:230年前,阿林保创建小沧浪
大明湖西北隅,是一处民族形式的“园中园”。这庭院的东北,为铁公祠,祀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铁铉。庭院之西则为小沧浪,小沧浪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它由小沧浪亭、荷池、滨湖曲廊、得月亭等组成,布局奇巧新雅,境界超凡脱俗。
小沧浪至今刚好230年的历史。它的建造者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山东盐运使阿林保。
阿林保(?——1809),字雨窗,号适园。满洲正白旗人。监生。清乾隆三十一年考取笔帖式,四十四年补安徽凤台知县,四十八年升松江府川沙同知,五十二年补直隶河间府知府,五十三年擢山东盐运使,五十五年署山东按察使,五十八年调补浙江盐运使,五十九年,因署山东按察使任内失察曹县盗案,降职以道员用,六十年授长芦盐运使。嘉庆八年,擢安徽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嘉庆十四年卒于任。谥敬敏。著有《适园诗录》。

书影:阿林保《适园诗录》(嘉庆十一年刻本)
阿林保具有较强的施政能力。嘉庆称其:“久膺外任,才猷练达,办理地方事务极为认真。”(《国朝耆献类征卷一百八十七 疆臣三十九 阿林保》)而阿林保在山东的突出业绩则在文化之传承与贡献。嘉庆七年状元、官至云南按察使的吴廷琛称其为:“主持风雅,宏奖士林者。”这是恰如其分的。自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八年,阿林保在山东盐运使任上,创(盐运署)也可园,修铁公祠、佛公祠,建小沧浪,其骄人业绩多在文化创建上。
据时任山东提督学政翁方纲所撰《铁公祠记》《佛公祠记》《小沧浪记》等“三记”(见《复初斋文集》卷五、卷六),又据为之建祠经始者历城知县吴之骥所撰《碑记》(见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建置考二》)等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小沧浪兴建的原委、过程与规模、样式等。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四年,充江西乡试副考官;二十七年,充湖北乡试副考官;二十九年,督学广东;四十四年,充江南乡试副考官;四十六年,擢国子监司业,寻迁洗马;四十八年,充顺天乡试副考官;四十九年,迁詹事府少詹事;五十一年,督学江西;五十五年,擢内阁学士。次年,出为山东学政。嘉庆四年,左迁鸿胪寺卿。著有《两汉金石记》《复初斋集》等。

翁方纲书法作品
乾隆五十六年(1791)九月,翁方纲来济南任山东学政,至次年(五十七年)六月,铁公祠等建成后,“阿公以书石之文为属”(《铁公祠记》),翁方纲遂作《铁公祠记》等三记。
吴之骥(生卒年不详),字念湖,自号铜研。直隶天津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乾隆五十五年官历城知县,五十九年官济南知府。
原来是,济南旧有铁公祠,然颓废已久。济南亦有佛公祠,祀清初康熙间山东巡抚佛伦,祠在西关,亦年久失修。作为佛伦裔孙的阿林保来到山东,一心要重建铁、佛二公祠。佛伦在山东的影响虽然远不及铁铉,但他作为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的山东巡抚,实心任事,惩办贪官,减轻赋税,还有他在长清为缺水民众开凿“佛公井”的事迹,在济南几乎妇孺皆知。道光间,济南诗人王德容便有《佛公井》诗专咏此事:
井养于今称不穷,甘棠遗泽佛桑公佛公伦创始,桑公格告成。
是真泉窟原无竭,非极人为脉岂通?
深藉辘轳拖汲绠,远看田里满携筒。
饮和食德千年迹,临渴犹思创凿功。
(光绪四年刻本《国朝历下诗抄》)
于是,乾隆五十四年,阿林保在建起也可园之后,又在济南风水之地度地建祠。乾隆五十七年初,他委托“于役省门”的前历城知县吴之骥为之经始,吴氏在景致秀丽的大明湖西北隅度地并绘图,得阿林保首肯之后,遂于五十七年“仲春下浣”动工,“夏五上旬”告成。然而,二公祠建成后尚有剩余建筑材料,于是,便以此又建起了小沧浪。(据吴之骥《碑记》)
而翁方纲则在(嘉庆十一年刻本)称:
“运使雨窗阿公既建铁公、佛公二祠于济南明湖之北渚……爰因筑祠余工,度面势,构轩槛,周以回廊,带以弯桥,有亭翼然,有台豁然,地不加高,而城南千佛诸山皆在几席,水香花气摇飏于半陂峰影之间……独此地得于修祠之隅,若天造而神贻之者,雨窗题曰:小沧浪。实则一揽七十二泉之胜有余矣!”(见《复初斋文集卷六》)

书影:翁方纲《小沧浪记》
由此《记》,我们不惟看到小沧浪确系“筑祠余工”而成,且领略了小沧浪的规模与样态,它临湖而建,构造包括:轩、槛、环周回廊、弯桥(“带以弯桥”)、亭(“有亭翼然”)、台(“有台豁然”),较之今日,我们发现,如带之弯桥与豁然壮阔之台,均已不知所踪。
翁方纲生动描写了小沧浪景致及观景之美。“水香花气摇飏于半陂峰影之间”,这是小沧浪自身景致之美,“城南千佛诸山皆在几席”,则是小沧浪借景之美,因而,翁氏认为:小沧浪这名字起得谦虚了些,实际上,此地可“一揽七十二泉之胜有余矣!”
由于两祠与小沧浪建设的“土木费若干”,“皆吾夫子(指阿林保)所捐俸。”(见吴之骥《碑记》,注:实则亦有商家赞助,见后)因而,小沧浪落成后,便成了阿林保的别业。然而,好景往往不长,阿林保不久调任天津(长芦盐运使),小沧浪遂转让于山东布政使江兰,江兰调云南,此处又转让于新上任的山东提督学政阮元。
之二:小沧浪营建结构与审美特征
1、小沧浪:“杜子美之北渚”
小沧浪的名气与美感在于,它单是所处的位置便能将人们惊呆。
唐代,杜甫来济,在古历亭(今五龙潭一带)宴饮,写下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称道济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诗的首句便是“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宋代,济南贤太守曾巩便建起北渚亭以志纪念,然而,时移世易,这赫赫有名的“北渚”,后人却不知何处了。
而在《小沧浪记》里,翁方纲根据清初济南郡人、大诗人王士禛王渔洋先生的考证,认为北渚即今大明湖西北小沧浪之所在处。他说:
“昔渔洋先生谓:水面、历下诸亭,皆在湖之南,不足以当北渚遗址。晁无咎所赋《北渚亭》□更在其北者,当即斯地欤?!”

王士禛画像
王士禛《香祖笔记》是这样表述的:
“吾郡遗文,惟晁无咎《北渚亭赋》最为瑰丽……今水面亭、历下亭皆在明湖之南,而湖北水关之西有小圃,传为北渚亭故址,尚有古屋数椽,修竹数十竿。其地濒湖背城,绝无高明爽垲之观,不知子固所创、无咎所赋,果此地否?……俟访诸故老。”
其后王士禛又据苏辙《北渚亭》“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句称:“北渚亭当在北城之上无疑。”因又疑为北极台。
(见《王士禛全集》《香祖笔记》卷十二,齐鲁书社2007年版)
由此可知,小沧浪即北渚虽不能作为最后定论,但包含小沧浪继而向东延伸,此一区域为古之北渚当是无疑的。
乾隆五十八年后,小沧浪的另一主人、著名学者阮元干脆直接将小沧浪称为“杜子美之北渚”了。他说:
“小沧浪者,历下明湖西北隅别业,即杜子美(杜甫)所言北渚也。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见《小沧浪笔谈》)

书影:阮元《小沧浪笔谈》
寥寥数语,一幅世外仙境的图画,跃然纸上。而鱼鸟、白莲,正小沧浪亦应是当年北渚之典型风物也!
2、小沧浪的营建结构:随董香草游观小沧浪
应该感谢《广齐音》,感谢它的作者济南府平原县的名士董芸董香草先生,给我们留下当年小沧浪如此翔实的资料,如同照相一般的生动画面。翁方纲《小沧浪记》中虽有描写,但未免简略了些,粗疏了些,当然,我们可以两相对照着读来。
董芸(?——1801)字香草,号书农。济南府平原县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平原县志》称其:“气度风雅,博读经史,教授生徒终日无倦容。文章雅健,尤工词赋,以诗名世……著有《广齐音》、《半隐园诗集》。”
董芸《广齐音》为嘉庆二年济南红蕉馆朱宁(朱畹)刻本,其创作当在乾隆末年,这也就是说,其时小沧浪刚刚建成,因而,他的叙述描绘实为“新鲜出炉”,相当真切可信。他这样写道:
“小沧浪在铁公祠西偏,门东向。入门,砌石子为路。杂花铺锦。路西北隅,修竹十余竿。中有堂,三楹。西为平台,容数人列坐,宜望月。下台循长廊南行数十步,稍折而东为水榭,开窗面南山,环列如屏障。榭半浸水中,导湖水自廊下入,北流,折而东,板桥跨之,水自桥下㶁㶁鸣,又折而北,迤西汇为方池,莲花盛开,鯈鱼数百头,倏忽往来游泳,时槛外有白鹤,方刷羽,见人避池中立,俯而啄,不顾。过桥,别一径东北出,径尽得小山,山筑土叠石为之,石骨瘦削,巉巉刻露。山顶建一亭,高于平台者数尺,坐亭中小憩,全湖烟景尽在一览中矣。” (清嘉庆二年刻本《广齐音·小沧浪》)

书影: 《广齐音·小沧浪》
在历史形成的济南人关于小沧浪的称谓中,是有广狭二意的,广义的指称为小沧浪的整个庭院;狭义的则仅指沧浪亭,古人称“榭”“水榭”或“湖西馆”“小沧浪馆”的便是。董芸的描写,是从广义的整个小沧浪庭院展开的,由此,我们可以欣赏到小沧浪的整体环境。
由此段文字可知,当年,小沧浪与铁公祠也许是隔开的,小沧浪自有门户(“门东向”)。而小沧浪庭院中,则是花枝春满,如同锦绣;修竹摇风,清雅在眼。(“杂花铺锦”“修竹十余竿”)庭院中间为堂庑三楹。西为平台,便是翁《记》所谓“有台豁然”,此处董芸却详解了此台的规模与用途:“容数人列坐,宜望月”,原来是一处观景望月台,故有豁然开阔之致。下得台来“循长廊南行数十步,稍折而东为水榭”,水榭,即小沧浪亭,这就是小沧浪最美的核心建筑了,沧浪亭坐北朝南,半浸湖水之中,打开南窗,千佛诸山如同屏障,青翠直扑眼底。正观景之最佳处也。此水榭的作用,还在导引湖水自回廊之下穿过,然后北流,折向东,此处又造一板桥,水声鸣溅,水光潋滟,实用而审美,这不知是否翁《记》所谓“弯桥”?湖水又北而西,汇为方池,此又小沧浪一大美丽景观,当时便有莲花盛开、鯈鱼游泳、白鹤刷羽。过桥东北行,则为假山,山顶有亭,坐亭中小憩,又一观湖之佳处,所谓:“全湖烟景尽在一览中矣!”

小沧浪亭南 王琴摄影
犹如一篇游记作品,诗人带我们游览小沧浪,全部景点尽在眼中。比照今日,亭、池俱在,而月台,则已不知所踪。
3、湖面上起亭馆,雅趣无穷
小沧浪的创造性,在于将人的居住环境,固化在美丽的湖面上。
它提供了一个人与水、人与湖——更为亲近的场所。
当时,极具艺术感觉的济南诗人、画家朱照有《湖西新馆》诗:
城隅亭馆地幽遐,画槛雕栏事踵华。
长夜追欢遥月色,千金治宴为荷花。
(清稿本《锦秋老屋稿》)
湖西新馆,即小沧浪。此诗下有诗人自注:“阿运司林保假商家之力,于城隅间湖面上起亭馆,为宴宾之所。额曰:小有沧浪。”
“湖面上起亭馆”,轻松平易,似随手拈来,却又精准无比,好是独到的眼光与语言表达能力!
又有多年侨寓济南的诗人、《济南竹枝词》作者王初桐,锦心绣口,作《为阿运使题小沧浪》一首:
人与沧浪一例清,不教岩叟独知名。
即从水面开三径,更向波心结数楹。
柄柄荷香围几席,层层峦翠扑帘旌。
却看澈底琉璃滑,重把明湖号濯缨。
(清刻本《海右集》)
好诗!尤是“即从水面开三径,更向波心结数楹”句,巧妙地概括了小沧浪的特征在于,它将人们的风雅世界开发到了“水面”和“波心”之上,从而荷香围来,岚翠扑来。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一体、和谐。

学者阮元像
小沧浪的后继主人阮元,夏日经常在此读书或避暑,他所见所描绘的湖面亭馆之情景才叫妙绝:
“或避暑竟日,或坐月终夜,笔床茶灶,夷犹其间。鹊华在北,惜为城堞所掩;历山在南,苍翠万状;遥望梵宇,小如箱箧。或黑云堆墨,骤雨翻盆;万荷竞响,跳珠溅玉,霅然而霁;残霞雌霓,起于几席。斜日向晚,湖风生凉;皓月转空,疏星落水;鸳鸯鸂鶒,拍拍然不避人也。及其清露湿衣,仰见参昴,城头落月,大如车轮,天将曙矣。此境罕有人领之者。”
小沧浪是美的。
然而,大凡湖光山色之美,是须在知音眼中与胸中的。而小沧浪一旦到了阮元笔下,才算真正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美质与韵味。
这样的感觉与悟性,是阮元深感自豪的。所以,他又写道:
我向沧浪独立时,五更露气到清池。
城头落月青黄色,多少鸳鸯睡不知。
鸳鸯不知而诗人有知。
此谓之:人湖合一、天人合一。
小沧浪是中国古代传统造园艺术精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鲜明体现。
4、廊榭有纡回之趣,亭台极爽朗之观
前面较为粗略地谈到小沧浪作为观瞻的价值,未曾全面、深入地展开。今从小沧浪作为观景胜地的细部情节,加以描绘分析。
清嘉道间济南名士范坰有小沧浪诗:
祠西新筑小沧浪,六月轻风藕芰香。
日暮城隅人半醉,一篙清波柳荫长。
诗后有注:“廊榭有纡回之趣,亭台极爽朗之观,一时觞咏称极盛焉!”
(参见清刻本《如好色斋稿戊·风沦集》)

书影:范坰《如好色斋稿戊·风沦集》
“日暮城隅人半醉”,足以见出当时小沧浪熙来人往的觞咏之盛况,而这又显然基于小沧浪“廊榭有纡回之趣,亭台极爽朗之观”的独特、美艳之风味造型。
我们先看小沧浪即沧浪亭自身的观瞻价值。它是阿林保参照苏州沧浪亭所建造。典出《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亭坐北朝南,半浸湖水之中,歇山飞檐,结构精巧,外设围廊坐栏,今檐下悬挂为咸丰间山东巡抚崇恩题写的“小沧浪亭”匾额,工稳雅致。难得的是,小沧浪亭周围,三面荷塘,四面柳浪,小桥流水,莲花溢香,把个小沧浪亭,红绿如锦、花团锦簇地围了一个圆圈,而那片阔大的莲池水域,偏又澄澈照人,且不时映出蓝天白云、丽日芳树之曼妙风姿,加之白鹤刷羽,锦鳞游泳,宛如仙境一般。

小沧浪亭与荷池 王琴摄影
小沧浪又是绝妙的所谓“借景”观览之地。沧浪亭的整个结构,便是借助面面轩窗,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应该说,小沧浪的整个环境犹如天造地设地是用作观景的,从沧浪亭、滨湖曲廊、昔日之望月台、假山及山亭,还有民国间所建之得月亭,等等。尤可记者,是小沧浪为济南人观看“佛山倒影”之最佳处,公园在此特立石碑以纪,因为此处正是刘鹗《老残游记》中描写老残所见“佛山倒影”之处,刘鹗小说家兼诗家之华彩文笔,堪称妙绝,他这样写老残所见: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敬告读者:
《济南园林七十家》(实收录七十八家)一书,侯林、侯环合著。此书一边写作,一边自2019年初开始在个人公众号《风香历下》连载,计三年之久,感谢《爱济南》每期必转,《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亦发表其中不少作品。因而未经出版,已在社会上特别是济南学界有了强烈反响。在此期间,笔者曾收到大量热心读者问讯,询问写作进程,并特别关注此书何时能够结集出版,现敬告读者,此书业已列入济南市政协今年之出版计划,预计年底或明年初由济南出版社隆重推出。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