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绪南
2012年下半年以来,位于长寿镇东南方向的轿顶山移民村落次第建成,这是黄金洞水库最后一批移民户的安置点,在平江县人民政府、长寿镇人民政府安居工程建设中,是规模比较大,耗资较大的安居工程。共有24栋,住进了离这里有三四十公里远的湘东最大的黄金洞乡水库供水工程的第二批移民1800户,总人口六千多人。现在建制为长寿镇四个社区中间的一个,称为轿顶山社区。当时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可以说:要多痛就有多痛,很多山民不适应小集镇生活环境,刚迁移轿顶山来时,好多山民又悄悄地返回到原来山里居住的地方,就着原来的旧房子(或者也成为危房)或是打上草棚栖身,打猎、寻山货,加工竹笋、采摘或挖掘中草药、摘菌子什么的,晒干或简单加工出山货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
是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何况人乎。政府也理解他们。山民们的青山绿水的环保意识在政府的指导下,虽然在逐渐加强,但不是一下子能按计划完成的。如果没有那次与死神搏斗的难忘经历,也许一部分人也不会在轿顶山安居下来。六年前,黄金洞乡茶蔸窝发生了罕见的山洪爆发,镇上负责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人员在排查各处险情时,发现有六位移民没有居住在轿顶山移民村,根据了解,那几户移民村的山民,是返回原来的山区为生计采些山货挣几个零花钱。于是工作人员锁定他们去的地方,开着车,冒着倾盆大雨,不怕山高路远,将他们从那险象环生的危房里抢救出来。那一幕幕如放电影一样,一山体滑坡前,原来的一栋老房子里,窜进来一窝子小野猪崽子,旋即又烦躁不安的跑出去了,并发出唧唧的哀求声。雨的世界里如末日来临。闪电似蛇一样飞舞着,在附近的山林中炸响,浓烈的硫磺味在弥漫,那厚厚的云雨层,也不能被它撕裂些许口子,那一串串炸雷又似乎要将山体撼动。狂风暴雨更加肆无忌惮,好多饱经风霜的老树被狂风拦腰折断。在老房子门前的红石磉枕上呆坐着吸旱烟的老骆(后来成为社区的干部,名叫骆先进,已退线),觉察到这一异常状态,也似一只嗅觉灵敏的猎狗一样,大声疾呼:快出去,有危险。呆在老房子里的其他五位山民还不知怎么一回事,莽莽撞撞跟着老骆冒雨跑出来,刚刚跑出厅门口,那后墙被一股子泥石流推得倒塌了。他们本能地爬上屋侧面的一个土坎,那浑浊的山洪很快围追了他们,东奔西撞向他们张着血盆大口,他们立足的那灌木丛生的土坎,如冰渣儿,在水的洗削下,瞬间缩小,草木砂土分崩离析,求生的欲望使他们无目的地扯着男人沙哑的声音呼救着:“救命啦……”他们惶恐无措,如末日来临。排查险情的政府工作人员恰在此时,如天兵天将一般赶到。他们把自己安危抛在脑后,一心要救这遇上危险的六位山民兄弟,把刚刚从山坡上密林处砍伐的藤蔓草草扭曲成一股绳索,抛给了惊恐万状的遇险者,藤萝刚好被他们抓住后,他们站在着的土坎也被山洪掀翻了,徐徐向下滑动,四位施救者与被救者抱成一团,向那没有险情的地方,迅速移动,当那股子汹涌的山洪倾泻而下,刚才立足的土坎不再存在的时候,他们吓得傻了眼,但已瘫软在远离危险的山坡上了。后来他们成为患难之交的兄弟。不论贵贱,不论平民百姓,常常打成一片找乐子。国家工作人员与山民融洽相处,休戚与共是最好的见证。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莫过于他们。他们共同拥有今天幸福的时光,太值得珍惜了,觉得生命太可贵了。
山民们从此抛掉所有的幻想,在轿顶山移村落安居乐业。十年来的奋斗、拼搏,再就业,使他们有了重建新家园的打算。开铺,经营山货等土特产,经营各种服务业,甚至摆地摊,什么都做,只要能养家糊口,能发家致富。大多数的家庭有了小汽车,或者小型货车。他们不一味的伸手向政府索取,轿顶山成了新型的城镇化集约社区,充满着新型的现代化气息。
但每年四五次,他们还是要进山去的:如阳春三月里,采集各种杂菇菌类,晒干是好吃的食料。或者是在天晴气朗的时候,将扎在太密的竹林的春笋挖出来,还有将那些爆得横东顺西的不能上林的“鸡窝笋”也挖出来,晒成笋干。他们不像塅里入那掠夺性的挖掘,山民们最讨厌他们鬼一样的精明,只要见到爆出来的笋,大细不论,一概挖出,你看他们那副徳行,如鬼子进了村,大大咧咧在平坦一点的地方,垒上几块石块,将随行带来的巨锅搁上,盛上半锅山泉水,就地取材,烧起锅来,狼烟四起,将剥掉壳的白牙笋,垒在锅里,一层层加叠,将大块的塑料布密封,边缘压在滚烫的锅里,高大的蒸笼就这样形成,炆上一锅笋就是几百斤上千斤的笋块。看得山民们干瞪眼。山民们从来不这样架大势,他们沿袭旧法,一锅一锅盖着锅盖炆笋,一块一块地晒干,遇上阴雨天,他们将炆熟的笋放在木榨上压扁,待夏日炎炎烈日下,再松榨将笋片晒干,山民们制作的榨笋非常好吃,深受食客们青睐。到了炎炎夏日,摘胶股蓝,夏枯草等中草药。秋季:是挖采阳溜姜,经过七蒸七晒的精心炮制,就成了名贵的中药材,是补身体,浸泡药酒的好药材。到了冬季,那些滋阴补肾的“黄鸡项”,移民们是要去挖采的。还有那姜花笋,是餐桌上的佳肴美味。所有这些山货的获取,移民们是有序进行的,不会实行“三光政策”。
轿顶山移民们的幸福生活正在开启正常模式,笔者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永远温馨快乐的生活。

作者简介
方绪南,注册法律工作者,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