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住建部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陕西省商洛市积极探索,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从城市发展、产业植入、业态提升、人文环境等多维度、系统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明晰思路,精准定位,优化城市设计塑特色。立足秦岭山水城市特色,把“显山、露水、透绿”作为首要条件,科学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做优顶层设计,确定了打造“一都四区”(中国康养之都,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治理创新区)发展思路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发展定位及“双对标、双50”战略(对标205万商洛人民和1300万西安市民,争取吸引50万西安市民来商洛购房康养度假,成为“新市民”;争取吸引50万西安市民在商洛山水乡村租房康养度假,成为“新村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树立整体思维、系统观念,坚持市、县(区)、镇全域一体,以“四精标准”(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把商洛建成“三有三生三宜”(有文化、有内涵、有品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2.0版本现代化城市,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新跨越”,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找准抓手,内外结合,开展城市体检寻病灶。锚定“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和“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要求,立足现状,将城市体检作为查找“城市病”,推动城市更新的基础性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破题”,在2021年住建部发布的8大类、65项城市体检规定指标基础上创新实施了“312工程”(开展城市功能管理和服务短板、违法建设、城市安全三个检视;围绕检视问题制定一个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城市治理问题和城市发展机会两个清单)自选指标,形成了“65+X”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体检方案、委托专业机构、精细开展体检,“中西医结合”寻找“城市病灶”,列出城市“病历清单”,针对性提出“治疗方案”。
——对标治理,靶向施策,实施城市更新补短板。将城市更新作为“治病良方”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融入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地上与地下统筹、新区与旧城同步、产业与城市协同,拒绝“摊大饼”、实施“微更新”,不断强基补短,提升承载能力。一是树立更新“整体观”。坚持“大城建”理念,统筹山、水、城关系,修复山脉、贯通水脉、连通绿脉、延续文脉,打破部门职责界限,根据体检问题清单,区分轻重缓急,共同分担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任务,做到市域一体推进。开展“争一流、夺红旗”和“五个论英雄”活动,推行周末现场会制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城市的“里子”和“面子”,实现山水融合、景城融合、产城融合、人城融合和全域景区化、城市公园化、功能完善化、格局安全化、风貌人文化、产业特色化,让城市更安全、更健康、更宜居。二是大力建设“公园群”。围绕把每个县建成公园城市、把全域打造成一个大的城市公园目标,2021年下半年以来,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拆违建绿、留白增绿,利用违建拆除腾退地、空闲地、边角地、废弃地、街头转角等地块共建设103个“口袋公园”,位居陕西地市榜首,让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充分体现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三是打通城市“主动脉”。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修路、架桥、建高铁和机场,高铁大道、环城西路、仙娥湖片区道路桥梁、刘湾大桥以及西十、西康高铁和丹宁、洛卢、澄商高速加快建设,商洛支线机场、西合高铁、商郧高速积极推进,筑强了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主城区发展框架拉大至71.3平方公里。四是做足做活“水文章”。推行“水生态治理+”模式,把中心城市“2+7”(丹江、南秦河及7条沟峪)、各县县城“1+N”(1条县河和其他河流)水生态修复作为彰显城市特色和内涵的重要内容,建设了两河口生态岛亲水公园、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滨水绿地和黄沙河水体景观廊道等示范项目,实现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景,让老百姓能够看到水、亲近水、享受水,把城市水系打造成为“城市会客厅”。五是历史文化“得传承”。在更新中保护,在保护中更新,挖掘地域文化,加快市博物馆、莲湖公园、四皓公园、龙山公园等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项目建设,对城市的古树、古泉、老建筑等“老物件”编制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设计发布了能够展现每个城市精神的标识(LOGO)和宣传口号,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六是服务配套“大完善”。围绕打造“四个城市”(宜居城市、康养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目标),在旧城改造、项目征迁中,把群众当家人,用“四最理念”(最好的位置、最好的配套、最好的标准、最好的质量)安置群众,让群众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强力推进城市停车场、汽车充电站、精品酒店、学校医院、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发电、污水处理、最美公厕、线缆落地、休闲健身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形成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公园圈、15分钟便民圈。七是县城建设“齐提质”。各县区齐头并进认真落实《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打造各具特色的“名县美城”,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以人为本,共同缔造,精细城市管理增温度。坚持人民至上,把为人民建城、依靠人民建城、体现人民意志贯穿城市更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管理城市,解决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城市发展的“愿景图”变成市民幸福的“实景图”。一是实施城市标准化管理。出台了全省首部《县城建设管理导则》,健全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对照标准管、细致精致管,加快建立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二是实施城市综合化整治。巩固秦岭“五乱”问题治理成果,运用“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工作机制,在全市集中开展违法户外广告、违法建筑“两拆”整治,拆出公平正义、拆出发展环境、拆除空间美丽;对城市门户区、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实施清洁行动;推行“以城带村”的环境整治模式,在全市农村大力开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让青山、绿水、22℃和蓝天、白云、土房子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成为农民富裕的金山银山,进一步凸显镇村特色和品牌,通过环境改善带动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实施城市风貌化控制。完善管理制度,编制《城市风貌控制导则》,对城市家具、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风貌实行严格管控,打通视线通道和城市围墙,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四是实施城市智慧化服务。抢抓国家加快推进“新城建”重大机遇,深化城市治理大数据应用,整合各类城市信息化系统(平台)资源,将智慧城管综合服务平台融入“秦岭智谷·数字商洛”建设内容,用信息服务和改善民生。五是实施城市安全化运行。推行“人盯人+防抢撤”城市内涝治理机制,深入开展自建房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有序实施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安全韧性全面增强。六是实施城市市场化经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对城市供水、供气等公共资源资产交由市政府平台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盘活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融资增资,激发虹吸效应,让资本产生效益,提升城市和资产价值;举办首届乡党回乡发展大会,推行企业家“早餐会”制度,大力发展首位产业和总部经济,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引进大品牌、大集团、大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提高城市综合品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陕西省商洛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采取基础设施补短强基、园林绿化品质提升、民生服务优化增温等系列举措,使城市面貌、整体形象、人居环境、发展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整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进一步唱响打靓“中国康养之都”“22℃商洛”品牌,推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 来源:商洛市创园办 文:光鹏伟 图:田亚鹏 杨建峰 顾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