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体会作者的多种人生感受。
学习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的:体会作者多种情感。
联系个人实际正确对待和处理不良情绪。
教学重点:不同人生感受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难点:对“闲人”的理解以及所体现的情感。
过程:
一、引入内容,板书题目。
同学们好。(稍停)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中,总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就像现在外面是晴天,心里却灰暗阴沉。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通过对苏轼写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再学习,相信大家会有一定的收获。
而且在下课时,老师还有一项特殊的作业要布置给大家,一定要力行。记住,“力行”。
示生集体齐读一下全文。
二、示生齐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短文一开头,作者交代自己将做什么事情?
睡了没有?
2.是什么原因改变想法起来?
能不能想到作者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适时引导提示)
板书:见月起行 热爱生活
3.接着,作者要做什么去?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又能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寻找朋友 善于分享
4、寻张怀民寻到了没有?
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适时点拨),有一个字透露了出来,是哪个词?(亦)
5、寻到怀民后,二人是什么表现,读一下原文。
想象一下这种情景,作者散步时情态会是怎样的?
内心也会是怎样的?(深入挖掘)
板书:散步叙说 悠闲述怀
6、从文中对月色几句的描写可看出月光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里有没有作者对今夜月色的感情?
有,又会是怎么样的感受?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此时,作者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感受?
板书:月光澄澈 美好愉悦
_小结_经常寻找并有意去发现令人欢快喜悦的人,物,或者事情,与之相处,
或置身其中,并且懂得分享,一定会濡养我们个人的思想性格,培养乐观向上的思想性格。
(二)同学们,大家不要忘记,写作本文时,作者正经历着怎样的不幸遭遇?
学生回答后及时板书:遭遇贬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境况下,作者会有哪些感受?
(教师及时板书相关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失落 抑郁 孤寂
3.文章收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么样的内心感受?
适时引导启发:作者从内心上愿不愿做这种清闲之人?
有没有什么办法不被贬官?没办法就叫——(无奈)
同时,说这话内心生气吗?所以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愤懑。
板书:愤懑
(三)对比一下,贬官遭遇与今夜在承天寺夜游两件事,哪个在先,那个在后?哪个事情大,哪个事情小?
既然如此,对于个人这样大的不幸遭遇,作者是否就自我消沉一蹶不振呢?
这从前文好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示生再回头感受作者积极向上的地地方,并且再深刻体会。
三、拓展延神
对照作者,联系个人,在我们同学自己遇到某种不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示2-3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积极赞扬。
补充,除了有多种方式调节消减不良情绪,我们还可求得他人帮助。
此外,面对他人情绪低落时我们也要真诚积极得帮助。
四、回顾本节内容并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总会遇到这祥那样的坎坷、不顺、挫折、困难。
面对它们,我们应该向作者苏轼那样,保持着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那么,自己必将收获一个健康、积极,向上也必定是快乐的人生。
希望我们不只是在今天的学习中,更要运用到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中。
五.作业
1.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能够体现当时多种不适的感受,力求生动细致。
2.学会经常劝说身边正有着灰暗情绪的他人(长期)。
《记承天寺夜游》板节设计
A.见月起行 热爱生活
B.寻找朋友 善于分享
E、遭遇贬官 失落 抑郁 孤寂
无奈 愤懑
C.散步叙说 悠闲述怀
D.月光澄澈 美好愉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大
启发:
面对不幸,豁达处之。
学会生活 绝不堕落。
课后反思:
1.自我感到自己的课堂语言不够干净利落。
2.马莲芳老师指出的在课堂开始自己讲的让学生配合自己这句话的确欠考虑。
3.展示板书(因疫情限制,自己用在纸条上写板书内容替代板书文字)不及时。
附:
公开课展示的板书设计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