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孟国泰先生称赞杨德发老师:“勤于思考,敢为人先;谦虚好学,严谨认真;无私奉献,持之以恒。”杨德发老师认为:越无私的人,越伟大;越自私的人,越渺小。人的修德,可概括为去私:使自己的私越来越少,直到少到为零。今选杨德发老师新作《越无私越伟大》,以飨读者。
读到《蒋自立与自我教育》第208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蒋自立二三事”产生了一条灵感:无私形成人的伟大。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什么“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呢?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末学认为,“无私”这个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方太公司有句广告辞,“因爱伟大”,这句广告辞抓准了伟大的原因。
爱=无私奉献。
我们来考察一下母爱。人们常说“母爱是伟大的”。为什么说母爱是伟大的呢?因为几乎天下所有的母亲均能为自己的子女无私奉献,几乎都不求回报;母亲的子女因能得到母亲的无私奉献(爱)而体验到“母爱是伟大的”。邻居的孩子、同一个小区的孩子、同一个班的孩子,没有得到这位母亲的无私奉献,也就体验不到这位母亲的伟大。换句话说,母爱是伟大的,是仅限于得到母爱的孩子来说的。如果有位母亲将对自己孩子的爱扩大,扩大到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的孩子也无私奉献,那么这位母亲的伟大将远远伟大于只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案例1】岳母罗太芬有两位女儿贺仁娟、贺仁霞(贺仁霞是杨德发爱人),有一天岳母在家中说“只要我的两位女儿开心我就开心!”这就体现了岳母作为她的两位女儿的母亲的爱。由此不难发现“母爱是伟大的”。我听了岳母的话,在心里想并对爱人贺仁霞说:“地球上76亿人除杨德发以外的人开心杨德发才开心!”先让他人开心后让自己开心,这体现的是杨德发对天下人的爱!这也是杨德发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的动力。
【案例2】于海玲老师坚持每天免费为杨德发校对文章,也体现的是对天下人的大爱!
说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去除夸张的成分,可以理解为:陶行知对天下所有人做到了无私奉献。陶行知为了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的最高道德。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大公无私;完全无私;无私奉献。共产主义者具有最大的德;对人类的爱是最大的爱。
越无私,越伟大;越自私,越渺小。
人的修德,可概括为去私:使自己的私越来越少,直到少到为零。
《蒋自立与自我教育》第212页有一段对《思想形成伟大——蒋自立二三事》一文的简评,其中有一句“作者截取生活中几个横断面,运用特定技法,着力表现蒋自立老师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思想品格。”爱生如子:“子”指孩子,“生”指学生,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私奉献。《蒋自立与自我教育》一书中还有多处提到蒋自立老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奉献”的事实。“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反义是“心底有私天地窄”——打自己的小九九(打小算盘)。“无私奉献”的反义是“自私索取”——一门心思谋取自已的私利。蒋自立老师之所以能由普通教师成长为杰出教师、优秀教育家,正在于蒋自立老师把无私奉献的范围扩大了——只要读了当时65岁的蒋自立老师呕心沥血写出的《蒋自立与自我教育》的人重视了自我教育、学会了自我教育,就得到了蒋自立老师无私的爱,从这个角度来说,蒋自立老师也像陶行知那样因其著作(精神财富)而做到了“爱满天下”——无私奉献满天下。
为什么我在《杨德发:关于德的计算公式:V=100/S-1》一文只选一个变量(自私)来计算德的大小呢?
因为无私形成伟大。
末学每天写文章、刊出文章,可否视为无私奉献、无私分享?可否视为在践行自己的信仰——共产主义(道德)?可否做到爱满天下?
当今世界首富马斯克把他的全部物质财富分给发给地球上的76亿人,能否做到爱满天下?不能,因为每个人分不到多少且分发的成本很高。历史上只有陶朱公[范蠡(lǐ),被尊“财神”]三次成为首富之后三次将物质财富分发出去,但也未能实现分发给当时天下的每一个人。换句话说,用物质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爱满天下的。捐了很多钱的邵逸夫、田家炳、马云、曹德旺、李嘉诚等均不可能做到爱满天下。
用精神财富则可以实现爱满天下。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理论、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当今地球上76亿人都得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均得到了他们的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做到了爱满天下。所以靠“精神财富”可以做到爱满天下。因而我们要十分重视创造精神财富。请您想清楚,哪些行为是创造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杨德发,1966年3月出生于重庆市梁平区仁贤镇五一村大竹林,中国物理学会会员,重庆市重点课题《学本式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获奖100余次,在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2300余篇。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