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福 海博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系北方珍稀乡土树种,既是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种植效益非常好的经济林果。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题记
陕北野生文冠果(木瓜)较多,是文冠果发源地之一,是文冠果适宜生长的地方。建议陕西大力发展文冠果,把文冠果产业做大做强,建设美丽陕西造福广大人民。
发展文冠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等优惠政策。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有"北方油茶"和"中国油橄榄"之称;它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是优良的木材树种和常用中药材;它是抗旱节水、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卓越的特点。
文冠果具有喜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能力,病虫害少、生命力顽强、寿命长达2000年的优点。既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特别好的绿化和美化效果,是目前最有特色的造林树种和绿化树种,也是最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珍稀树种,她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在沙漠戈壁和冰天雪地里生长,可抵抗北方的干旱和严寒,抵御自然界的一切灾害。她的寿龄长达2000年,比胡杨还要长1000年,千年的古树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目前所知,年龄最长的是陕西省合阳县黄甫庄镇河西坡村1700年的文冠果,每年仍然还在开花结果。
陕西省合阳县黄甫庄镇河西坡村1700年的开花结果文冠果树
陕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文冠果的生长。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东经 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陕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 500 米到 2000 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的90%。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
文冠果是陕北、渭北分布极为普遍的乡土树种,分布和产量最多的是延安地区的延安、甘泉、富县、延长、安塞、黄陵、宜君、延川,榆林地区的清涧等县。最北部的定边、神木、府谷,渭北高原东起韩城、合阳,西止麟游、陇县均有残存的文冠果或成片的天然林。
陕西黄土高原土壤最大的优越性是土层深厚、疏松、耕性好,一般厚度在数十米至百米以上,磷、钾含量丰富,氮素缺乏。栽培文冠果只须重视增施氮肥、适当补充磷肥。文冠果耐旱不耐涝,陕北至渭北一般年降水量自200-60毫米不等,山区雨量略多,只要加强土壤保墒措施,也是可以满足其丰产要求的。此外,资料显示,蒲城县文冠果自盛花期(4月7日至15日) 至果实开裂全熟期(6月20日至7月2日)仅80余天,果实这样短的生育期,非常有利于经营管护。
我建议陕西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把绿化树和经济林果,以及退耕还林、精准扶贫项目,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节水树种文冠果,使广大农民兄弟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北方。如果把北方的生态林、绿化树和经济林果,以及退耕还林、精准扶贫项目,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树种文冠果,建立一个山川秀美的陕西就不再是梦想。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上苍恩赐给北方干旱地区的战略性资源。它既是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种植效益非常好的经济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可发展成为甘肃最大的农林产业之一。
庄稼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既然文冠果是一种油料树种,就与胡麻或油菜籽相比,可得出种植文冠果树的十大理由:第一,它比胡麻或油菜籽节水、少肥、省工,也就是省钱,五年后的大树即使不浇水少管护,也不会被旱死;第二,它比胡麻或油菜籽产量高、价值好,种子可榨油、叶子做茶叶,枝干是中药,五六年产值达万元以上;第三,文冠果寿命长达2000年,因此种下一片文冠果,就像开了一个绿色银行,将使您享受到取之不尽的财富;第四,种子晒干后可库存10年以上,食用油在没有高温和强光的条件下可保存10年不坏,而且其食用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人人都可食用,永远不会滞销;第五,土地升值快,成材文冠果林是土地价格的数倍;第六,可享受苗木补助和生态造林等多项造林补助;第七,可享受国家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每亩林地补助1500元;第八,可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通知》中的政策和项目;第九,办上林权证后可享受国家贴息贷款政策(即利息由国家出),每亩地可贷1万元,最长可贷30年;第十、种植文冠果几百亩或几千亩的单位,可开发文冠果风景旅游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度假旅游。村民们可以到旅游公司上班,或者自己在家搞农家乐,大家都可以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文冠果又名"文官果"和"僧灯毛道"。在藏、蒙佛教界,把文冠果树视为神树,把文冠果油称作神油,只有活佛和少数高级僧侣、喇嘛才有机会和资格食用。
文冠果象征着官运亨通。在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在应试完等待发榜时,考生们就会涌到京城西山八大处的四处大悲寺两棵文冠果下,借着"文官果"的喻意,在这树下吟诗作画,并祈求文官果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山东莱芜刘庄曾经有一棵古文冠果树,传说是清代的一个县老爷从北方带来的。县老爷认为,文冠果有保佑文官官运长久的作用。
民间流传:"闻到文官果,当官不用愁:摸到文官果,升官在眼前:吃到文官果,当官一辈子"。在晋北,文冠果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当地人取其谐音,称之为"文官果"。农户喜欢把文冠果栽在土窑洞的脑畔上,成熟的文冠果落下来,他们会说:"文曲星降临了","文官入院了"。文冠果也象征长寿、吉祥,有些农户栽种在院子里,既作为观赏树,也是辟邪的神树。
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更是天然保健品和美容珍品,俗称长生不老药。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堪称食用油之王。不饱和脂肪酸可调整人体各种机能,排除人体内多余"垃圾",使人健康长寿。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王力华研究员在《文冠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论文中介绍:文冠果油属半干性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4%,多数为人体必需油脂(不能自身合成),易于人体吸收消化,有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有减少脱发和发生皮肤病的作用。文冠果有抗炎、改善心血管、抗病毒、抗癌、抗艾滋病(HIV)活性等功效;对风湿性关节炎、消肿止痛、皮肤风热症、遗尿症、老年痴呆、肝炎、中毒性肝损伤等有一定的疗效;可降低胆固醇、降血脂;对6种癌细胞(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白血病)有高抑制活性的作用。种仁提取物文冠果皂苷是非常重要的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文冠果油含有神经酸和文冠果皂苷,能补充大脑营养,修复大脑创伤,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被科学家称为"脑黄金"。
文冠果保健食用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含的神经酸(Nervonic Acid约3%~5%),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含有神经酸的食用植物油。神经酸对婴幼儿大脑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神经酸是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核心天然成分。是各国科学家公认的唯一一个能够修复疏通受损大脑神经并促使神经细胞再生的双效神奇物质。神经酸的缺乏将会引起脑中风后遗症、脑瘫、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等脑疾病。
文冠果皂苷的结构类型属齐敦果烷型(OTS)三萜皂甙。有关研究专家指出,从构效关系看,其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是开发新型抗癌药品和重要材料。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王力华、杨柏珍两位专家通过对文冠果壳苷的研究得知,其对人体多种肿瘤细胞有高抑制活性(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白血病)。同时,还有活化脑细胞,增强学习记忆力,可开发治疗智力低下及老年痴呆症的新药。
文冠果油具有消化血液脂质物,软化血管,消除血栓质,阻断皮下脂肪形成,降低血脂、胆固醇的特效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别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油份中亚油酸是中药"益寿宁"的主要成份,具有极好的降血压作用。文冠果油具有极好的医疗和保健作用,过去在药店里曾经论滴卖配药,长期食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
文冠果油不油腻,可直接口服;也可像其他食用油一样凉拌、炒菜、煮菜、煮饭、美容;还可在煮米饭时给水里滴几点,蒸出来的米饭将变得香美而松软。保健品不是药,没有药物来得快,长期食用效果更加显著。
文冠果叶片含蛋白质19.18%~23%,其含量高于红茶,咖啡 因含量接近花茶,且具有消脂功效,当茶饮用可以起到利尿、止血、减肥、安眠、去风湿、降三高等作用,尤其对降低胆固醇有特效。
文冠果是高雅的观赏植物,树质坚硬,纹理美观,具有很大的综合开发潜力。株形优美,花色艳丽,香气溢人,花期长达30多天,作为庭院观赏植物,大中型盆景植物,具有瘦、拙、艳、香的特点,且可人工控制树型,创造各种奇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文冠果花序较长,有些长达30厘米,每一花序上都挂着大量的花朵。花朵由基部到顶端渐次开放,有的已绚丽夺目,有的却含苞待放。花瓣粉白色,基部初为鹅黄色,以后逐渐转变为紫红色。飘柔的花序,白里泛黄、黄中透红、红里发紫的花冠在春风的摇曳中,如舞蹈中的裙装,如飘扬中的彩带,在嫩绿的新叶的衬托下的确艳丽夺目、光彩照人。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景泰县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突变极端天气,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172人参赛,8人受伤,21人遇难,死亡率超过12%,如此重大的赛事伤亡极为罕见,成了令世人胆寒的"夺命越野赛"。曾经救下六名参赛选手的牧羊人朱克铭表示"这种恶劣天气挺常见。"
景泰,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河西走廊东端风口,日照强度大,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十种九不收。民谚形容:"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山上光溜溜,羊皮不粘草。"在景电工程上水前,就是荒滩野岭,土壤沙化,昼夜温差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精辟总结。
景泰,极端恶劣天气频发,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虽然这里不是养人的好地方,然而只有这样的极端天气才能培育出高品质的种苗,这里培育的文冠果种苗无论移栽到哪里,都能经受得住任何极端天气的考验。
5月21日至24日,马成福正在鄂尔多斯考察文冠果苗木移栽情况。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全和常村胡小平,4月在一处风口地段种植1万棵文冠果苗木,经过3次霜冻成活率依然高达95%以上。胡小平感慨万千地说:"多年前,鄂尔多斯就想大力发展文冠果,可惜每年种每年死,成活率很差,大家都灰心了。我看您的知名度高,就大胆选了您的苗子,但每次霜冻我都很担心,刚出的嫩芽都冻掉了,可是很快新芽又出来了,现在长势都很好。我决心与您精诚合作,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搞好生态绿化,发展社会经济,致富当地百姓。"
文冠果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千百年来曾多次被提倡和推广,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这么好的产业发展不起来呢?除了宗教、文化与政治因素之外,文冠果也存在"移栽成活难"和何这"千花一果"等技术难题。"移栽成活难"是种植方面的难题,"千花一果"是经济价值问题。这两个难关不攻克,文冠果就发展不起来。
西北文冠果基地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西北文冠果基地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8代共20年时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315授予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0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新品种,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还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原来兰州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西北文冠果基地员工在兰州新区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荒山上种植了50万棵文冠果;原来白银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发展了50多万亩文冠果。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我们培育的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扩散到了西北、东北、华北,引种到了四川、江苏、湖北等南方地区,我们的高产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
2016年6月3日,甘肃日报报道《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千花一果"难题》: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景泰县和兰州新区的西北文冠果基地看到:这里刚定标两年的苗子就开始挂果,三年的果树已经硕果累累,有的果子压弯了枝头。西北文冠果基地已经突破"千花一果"的难关,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4月20日,甘肃日报报道《马成福和他的文冠果产业》:"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是制约文冠果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历经18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破解了这两大难题,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移栽成活难'主要是没有重视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马成福采取"控水育苗"和谨防根部失水两项措施,打破了"从挖到栽不能超过三天"的禁忌,大大延长了移栽时间,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为了培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马成福精选全国56个地方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苗挂果早、挂果多,就摘下来再次育苗。这样连续选育6代,终于选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他们的文冠果种苗每年还在继续精选,这样高产性能就越来越稳定,高产种苗就越来越多。
2019年6月,马成福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排名第19位。"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在全国共征集到183位工匠人才,评审组根据从事工作年限、特殊技能应用、产业成果推广、脱贫攻坚效果、区域内社会反响等综合因素考量,最终选定168名。
7月,鉴于马成福在文冠果行业扎实的实践技术和超强的理论功底,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甘肃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破格评审为农民技师中级职称。
9月,马成福给主席写信,建议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回信答复了他:
马成福同志:文冠果是我国的乡土树种,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花期长、花色艳丽等特点,可以作为城乡绿化树种、景观树种,适合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国家支持西部地区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地方林业重点工程种植文冠果,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并享受相应的补助政策。
文冠果还是木本油料树种、经济树种。其种仁含油量较高,可以作为食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其花、叶、果皮等器官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国家高度重视文冠果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并予以积极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已经明确将文冠果列为木本油料树种。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了《文冠果油》(LS/T 3265-2019)行业标准。我局专门成立了文冠果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文冠果良种选育、产品开发等科学研究。下一步,我局将协调有关部委继续关注文冠果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支持文冠果产业健康发展。感谢您对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10月28日,中国科学网以《从报告文学作家到文冠果专家--记文冠果杂交之父马成福》为题报道: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0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的难题,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
11月,第32届中华大地之光征评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马成福获得"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荣誉称号。他的成长经历《我为什么钟情文冠果20年》在《大地之光》总第20期杂志上发表。
马成福的梦想是: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