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河圈,隔岸花分一脉香
冷 梅
金秋九月,莱芜区作家协会一行人来到了庙河圈,举行了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仪式后对庙河圈进行了采风,一时间,这个小而安静的村庄,立马热闹起来。庙河圈,名不见经传,她如小家碧玉,隐入深闺人未识。如果说到大冶水库,说到汇河,人们便都知晓,实际上庙河圈村就在大冶水库西岸,河水绕村一圈流入汇河,成为汇河之源。
今天的庙河圈,已不见茅屋瓦舍,农民全部住上了楼房,一排排居民楼,一座座别墅,在河岸西侧矗立,气派非凡;河岸绿柳环绕,花香鸟语;河水如镜清明,碧波荡漾。
行走在庙河圈,沐浴着秋天和暖的阳光,闻着河岸花草的香味,我们思绪万千,庙河圈旧貌换新颜,短短的几年,发生了巨变,庙河圈人是如何做到的?通过交谈,包村第一书记张敬光和村书记兼村主任张庆莲用这几年踏踏实实的工作业绩给了我们答案。看到眼前的美景,一副对子涌上心头,“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庙河圈村,化蚕成蝶式的蜕变,如一幅画卷一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一、 点石成金,乡村巨变
驻村第一书记张敬光虽然文质彬彬,但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自他来后,村里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村民们都说文化人当书记就是不一样。张敬光书记还是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是莱芜区作家协会的活跃作家,自从包村后,工作忙碌,虽然作协活动少了,但从没忘记作协,这次庙河圈成立作协写作基地,便是由他积极促成。
“张书记可是我们村的‘大名人’,自从他来了,村里不仅亮起了路灯,修整了污水管网,还有了集体产业,我们的生活简直变了一个样。”村民们这样夸他们的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和村书记,强强联手,庙河圈乡村振兴的路子才越走越敞亮。

村书记张庆莲,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自打从幼儿教师岗位退下后,当上了庙河圈的村书记,带领村班子成员一干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艰苦岁月,让一个纤弱的女子成长为庙河圈的铿锵玫瑰,她低调内敛,红朴朴的圆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一头短发又透着说一不二的干练,撸起袖子加油干,正是这种精神,让她成为了庙河圈的好带头人。说起旧村改造的那些事儿,张庆莲滔滔不绝:那是2018年8月31日召开的党员大会,通过后又召开两次村民大会,一个月就开始了搬迁,村里和莱芜凤凰建工集团合作开发项目,农民土地流转,经济盘活了,农民收入增多了,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村里也搞起来旅游项目,乡亲们对未来有了盼头。这个项目本来是其他村的,机缘巧合,庙里圈人用强大的凝聚力争取过来了,张庆莲书记说,当时村民签字搬迁,只用了两个小时,签字率百分之百。进行旧村改造,虽然顺利,但是里面也碰到许多困难,最难的是钉子户的工作,一年后,当新居落成,拆迁旧村时,几个不愿搬迁村民的工作又成了最大的难题,新农村建设,刻不容缓,村干部跑断腿,磨破嘴,和开发商为农民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才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到2021年9月30日,庙河圈村全部都搬到了楼房上,至此完成了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赶上好时候了”,“‘点石成金’全靠党的好政策”村民对旧村改造如是说。

二、驻村,念好致富经
张敬光是济南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派驻庙河圈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早出晚归,时刻把振兴农村经济挂在心上,想方设法搞活经济,带领农民致富。
张敬光书记搬出他的工作纪要,那厚厚的一本,装订平整,里面一项项一条条,让人惊讶。书记有文化,就是不同,这本工作纪要,不光是记录,也是成绩,这些成绩,实实在在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他还搬出一本自已写的书《让乡村更美好》,也是大部头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有他对美丽乡村的规划和描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找准定位、明确思路、蹚出新路,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所在。”张敬光书记这样对我们说,他来到村子给农民干得第一件好事就是把庙河圈村的粉皮制作工艺进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种传统粉皮的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四邻八乡的村民,都知道庙河圈的粉皮好吃,口感筋道,薄而透亮,有嚼劲,这得益于他们得天独后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水好土好,种出的红薯口感好,粉皮就好,再加上传统的工艺制作,让庙河圈的粉皮成为远近闻名的舌尖美食。张书记为“申遗”的事情可谓大费周折,从准备第一手资料到制作录制视频,忙得不亦乐乎。
张敬光书记对我们说:“ 当时我刚刚来,听村民说,传统工艺粉皮的制作过程太过繁琐,劳动强度较大,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做粉皮,这门传统工艺面临失传。”为了让传统工艺传承下去,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联系相关负责部门,帮助申报了莱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正式列入莱芜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粉皮厂申请“非遗”,增加了知名度,打开了销路,产量多了,收入也多了,村民们都这样夸他们的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真心为咱农民办实事,是咱农民的贴心人、好带头人。”而今庙河圈村“非遗”粉皮年生产3万余斤,年经济收入达30余万元。“
“通过申请‘非遗’,增加了知名度,订单多了,效益越来越好,感觉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促使我们要把这门手艺做好,传承好!”“非遗”粉皮传承人付来明、付来国两兄弟这样说。“非遗”粉皮正走出庙河圈村,走向全国。
农村要发展,主要靠产业支撑。第一书记张敬光来后和村书记张庆莲及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们,整修了道路,安装了路灯,又修建了文化长廊。村民们都说张书记来了后,变化一个接一个,村民们都夸他是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的好书记。
旧村改造后,庙河圈要发展,离不开产业项目带动,“水岸玫香”项目是莱城区重点项目,幅射四个村,以庙河圈为龙头,张敬光书记对这个项目非常上心,他们请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做规划,以前他就是搞城市规划建设的,这个他比较内行,从这个项目方方面面着手,细处到停车场,道路规划等,项目完成后,庙河圈的河岸将变成被玫瑰环绕的河岸,绿水环绕,花香弥漫,庙河圈将如仙景一般。

三、 庙河圈,汇河环绕绿水长流
我们沿庙河圈河岸一圈行走着,这条河在汇河的源头,村民们说,历史上曾经大旱之年,旁边的大冶水库水干了,这里的水也不会干,汇河之源,缘来如此。
第一书记张敬光告诉我们,莱芜区“一线十村”的项目,庙河村也在之列,有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油干!他们注重了村领导班子建设,把有能力有才能的人才引进来。班子成员中有大学生,老中青结合,分工合作。村书记张庆莲对我们说,我们干工作从不冒进,村工作一直都是上游,从不争个第一名。一些媒体来宣传,也被他们拒绝,他们只踏踏实实干好自已的本职工作。我们听了不由得感叹:真乃人生大智慧。
村里路修宽了,连村桥建好了,自来水通了,连村路修好了,他们就考虑下一步建民宿了。他们建起了文化长廊,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建太阳能路灯,照亮乡亲们脚下的路,把乡村路环起来,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村书记张庆莲说,他们建起了50亩猕猴桃园,猕猴桃产量高,一亩地可产5~8千斤,他们的猕猴桃因为地理位置好,口感好,一些网红自动联系他们,网红代货,省去了老百姓出去卖的麻烦,前景非常好。
成立农村合作社,这是庙河圈的又一大手笔,振兴乡村,不搞活经济怎么行?经过多方考查,一个餐饮项目成功落地,成立合作社,由村民入股,依靠帮扶项目,按股分红,加上向村里交租金,这个餐饮项目顺利开展起来了,这就是在北和园的酱牛骨店,可别小看这个店,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村合作社,社员们按股分红,村书记任董事长,占地三百多平方,自开办以来,天天爆满,营业额可观,服务员全是庙河圈的村民。
“水岸玫香”项目,以庙河圈为源头,向三面幅射,带动周边旅游和经济。成立村合作社,利民惠民,庙河圈也走在了前头。
庙河圈虽小,妙不可言;汇河源如泉,源远流长。庙河圈,你将还会带给我们多少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