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筑梦金线河,编织乡村新未来
泰安市肥城市桃园镇营里村党支部书记李明

金线河位于肥城市桃园镇以南,发源于杨顾李水库和罗汉水库,在营里村地界汇合,自东向西流淌,全长12公里,属内河道。流经顾庄、龙阳、东三、东二、西里、张里、营里、龙岗、屯头、潘庄、里留、郭刘12个行政村,涉及1.1万人口和10000多亩良田,在防洪抗旱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金线河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通过走访老人、搜集村志,我进一步了解了其峥嵘的历史。公元前500年,鲁国内乱,齐国齐景公听说后借机率领将士,一举攻下鲁国郓城,并安置好了鲁昭公,后来又将鲁昭公送回鲁国,得到了鲁国的信任,获得了大汶田,就是现在的汶阳田,解决了人畜饥荒。
后来,齐景公经大汶河、二郎山、肥猪山、凤凰山,来到了现在的营里村,到了以后,他四处查看,发现此处有两条河流,一条发源于尚里村北的白云山,另一条的源头则来自于罗汉村南凤凰山上的几十个山头,汇集营里,最终流向东平湖。看到这里河水势浩荡,河岸土地肥沃,良田万亩,大声赞到:“此地不可多得,军需宝地也”。当即下令全军将士在此安营扎寨,又见这河水源流众多,水清见底,阳光下水波荡漾,宛如万条金线,便封名为金线河。时下,又南以肥猪山为届,北以康王河为界,划为军营驻地,在两河交界处,用木搭起了栅栏,做为营房。齐军在此驻扎数日,军民们常用营里、营外称呼,栅栏内为营里,栅栏为为营外,齐景公在此训练将士。数年后,兵精粮足,为齐国称霸春秋立下了基业。
此后两千年,人们依河建村成镇,金线河两岸的人民在它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共同繁荣了这片桃乡热土。这是金线河的故事,也是我们营里村村名的由来。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金线河则是养育我们祖先的母亲河,“树高千尺不忘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根脉,我以前是做生意的,天南海北的跑,见过汹涌澎湃的长江,也见过滔滔不绝的黄河,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金线河。这也是我回乡发展的根源。
70年代,由于河道整治,在我们村产生了近200亩荒地,坑洼不平,常年废弃,不少村民在河道内围垦种树,对辖区内的河道和水利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这一痛点,我们村党支部经过细致讨论,报请党委批准,经过细致精密部署,对河道进行了复垦、整治,目前该片土地已达到粮食种植的要求,原来废弃河道现在每年为村级创造每年20余万元收入。金线河,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不停的奔涌着财富,流淌着“金线”,哺育着桃乡父老。
金线河河道治理工作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村委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近几年,营里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下,营里村连续两年稳创佳绩,许多工作取得了突出进展。当然目前的发展,距离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有一段距离。“资源闲置”一直是困扰村级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村党支部将继续秉持“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良策,让乡村发展的步伐更加轻快!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生逢伟大的时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不忘本方能成就未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贡献、为党守初心,这是我对党和祖国人民,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情体现。
金线河是母亲河,潺潺流水哺育了两岸人民;金线河也是一条财富河,条条金线富足了父老乡亲;她自古至今,默默流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我也将像家乡的金线河一样为桃乡父老奉献自己
无论时境如何变迁,我都将坚守党的信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保持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扎根在这片丰沃的土地,奔腾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带着不变的初心、使命和坚定不移的根基,像前辈们学习,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勇立时代潮头,沿着时代的潮流向前,用我的信仰与付出,为我们可爱的家乡孕吐出根根金线,为家乡的人民编织出幸福的未来,向着更远大的前程,逐梦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