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文联】
崔永仁 ,1928年生,巩义市鲁庄镇小相村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会员。其探索研究的潜彩画能随光线、温度、风力等自然条件产生不同的的画面和色彩,潜彩作品《贵妃出浴图》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
民间传说,从前有人画了一幅《蝈蝈图》,将其悬挂于室中。如果蝈蝈爬上草叶,天必晴;蝈蝈从草叶上爬下来,天必阴;蝈蝈钻入草丛,那么这一天必然下雨。这种画作,是我国历史上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它能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奇妙的变幻,因而人们叫它“神画”。这就是始于唐代而誉隆华夏的“潜彩画”。
潜彩画,颜料潜藏在画中,随着温度、湿度、风力等外在环境的变化或隐或显。
潜彩画的第五代传承人——崔永仁老先生,从小就酷爱艺术。据其介绍,他爷爷传授他绘画技法,后来通过拜访名师,以及翻阅书籍资料,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新发掘出了与唐代“神画”一脉相承的“潜彩画”。
崔永仁先生家邻少林寺,年轻时,他常去看大型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传说这幅巨画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手笔,不仅构思精美,人物形象生动,而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颜色。
神画奇变,使崔永仁流连忘返,可惜该画作技法已经失传。为拯救此一珍贵遗产,使潜彩画重新焕发光彩,崔永仁先生孜孜不倦地研究。
潜彩画系罕见之作,最初接触时,崔永仁只是经由老师们口头上的传授,没有一次现场表演,他按照老师教的程序试验多次,未见效果。他重找请教老师,再进行试验,反复多次,却一直没有成效。无奈只好找有关此类的书籍查阅,经过几十年的搜集,终于在部分书本内见到散落记载,但也只是点滴文字,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后又经自己的苦心探研,终于初见成效,于是连续多年探研,找到变化规律,作出了部分作品。
在漫长的三十年的时光里,崔永仁先生艰难地进行着探索。他到处采集各种能配制特殊颜料的花草。终于在1984年,经过千万次的试验后,成功地画出了第一幅能显能隐的“神画”。这种画要用特殊颜料和特殊技法,一幅画先后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进行长达一年时间的绘制、观察才能完成。
崔永仁先生创作的潜彩画可以因温度高低、光线的明暗、气流的强弱以及湿度的大小而变幻各种颜色。崔永仁的潜彩画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发掘并继承了古人的艺术成就,并且不断地创新和发扬光大。
1991年初崔永仁到广州参加“中华百绝博览会”,他的画作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多方媒体的报道。崔永仁多次进入中南海为领导作画,并题词、合影留念。联合国庆祝世界老人节时,他的作品集《中国老人》颁发给一百九十一个国家元首收藏。
编辑 | 陈新改
审核 | 赵培
来源 | 巩义市美术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