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根性:
《尚书·洪范》里的大中之道
胡春雨
洪者,大也;范者,法也,加起来就是中国人治国安邦的大经大法。了解中国,不能不读《尚书·洪范》。
请出大法,来自周武王推翻殷纣统治后,拜访前朝遗老箕子的现场。此时新政权刚刚建立,如何收平天下、创业垂统,亟待寻求国家道路。武王坦诚求教:“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提出了天下太平的终极之问——上天赋于人类生命与性灵,自有使之和谐共生之常道,其中义理安在?来自汉唐盛世的《尚书正义》,为中国人提炼出一道基本哲学命题:天道人事之间有其必然规律,“失道则死,合道则生。”无论世象万变,必有真理永恒,需要我们世代追求。
箕子经过深沉的考虑,把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大舜时代大禹治水的壮举:当“鲧湮洪水,汩陈其五行”,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灾难性后果,触犯天怒人怨。艰危之际,大舜毅然“废父兴子”,启用大禹治水,一时感天动地,赢得上苍眷顾。于是至神至圣的一刻,在华夏大地上演:“禹治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上天把安定下民的九条真理,即“洪范九畴”镌刻龟背之上,让“彝伦攸叙”,为万世开太平。贯穿其中的治世精神,与“无过不及”的尧舜心传一脉相承,我们叫做“大中之道”。

我们生活在科技文明的时代,无法谛视天帝的诏命。但我相信,只有如此恢弘的刻画,才能记述最壮丽的历史。龟,意味着坚贞永恒;天书,乃大自然的神曲。洛水蜿蜒中原腹地,中华文明在此交汇成长。先民在伟大领袖带领下战天斗地,历经无数磨难与求索,终于领悟到上天仁爱之心,求索到必由之路,让我们安身立命生生不息。于是把历史的精神,以精神的写照,永远镌刻在民族精神的意象中。超越历史的现场,成就真理的永恒。
“洪范九畴”首先是中国人熟知的五行,乃生养我们的世界,以人性化的方式,描述了水、火、木、金、土的特质。原来五行并不神秘,所谓“行”乃行走的行,意味着世界的永恒运动与变化。《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五行的意义在于以人的立场把握天道:“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无论形态如何变化,科技如何昌明,五行以至为简洁直观的方式把握世界,回顾物质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不同形态,依然由五行变化而成。譬如《管子》云:“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政正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不正也”,从一个侧面阐发了洪范大义。直至今日,围绕土地的归属与利用,发生了多少改天换地的往事。
洪范接着从人事展开,“次二曰敬用五事”,走的依然是《大学》时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路径,进步事业永远从自我革命开始。貌、言、视、听、思五件事,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决定着生命高度。首先是整体精神面貌,恭敬而不放肆,来自内心的敬肃,乃立身之本;其次是妥当恰当的言论,《周易》云:“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制动之主。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说话办事靠不靠谱、多大水平,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然后是善于观察,练就一双明察秋毫、洞察本质的慧眼;然后是善于听取意见,汲取智慧,才能明辨是非,多谋善断;最后是深刻的思想,当我们上下求索,通达人情事理,也便超凡入圣。如此看来,活出生命的高度不易,但要诀并不复杂,只是用一个“敬”字驾驭自己。
做好自己,才能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接着是“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三国志》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解决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永远是生存之基。“货”的概念大体包含了今日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今日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王道。《左传》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以无用为大用,乃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以诚敬的信念、规范的仪节,寄托神圣的价值、精神的血脉,关乎灵魂之大,亟待重构。继而工程建设、文化教育、司法治安、交际往来、武装力量,以人为本,为国家治理展开了基本框架,留给每个时代写出自己的版本。
“八政”规模宏大,把握的关键在于一个“农”字,对此古人解读为“厚”,意谓“政施于民,善不厌深”,足见中国式的政治伦理。接着就是仰观天象,“施人之政,用天之道”,以年、月、日、星辰、历数为“五纪”,毕竟人类只是上苍的孩子。敬天法祖、天人合一,乃中国人固有的精神传统,让我们不忘本来,敬畏感恩。破除迷信,可以是修正信仰的迷失,但不是放弃信仰,让灵魂游荡。接着,终于来到了洪范的中心地带:“次五曰建用皇极”。在中华文化里,“皇”乃“大”的意思,至于“极”,应是最高原则。在汉唐时代恢弘的国家哲学里,被高度概括为一个“中”字,加起来就是中国人根本的治世精神:“大中之道”。每个文明都有赖以存在的准则,直到清代,高悬金銮殿上的“建极绥猷”,说的便是这层意思。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在“顺天布政”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是文化层面的构建。《孟子》讲:“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心也”。在中国这样的文明体,“政,谓法度禁令,所以制其外也;教,谓导德齐礼,所以格其心也”,离不开法治和德治两腿走路。苏东坡在宋朝命运的转折点上曾经说过:“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自古而然。
洪范提出凝聚核心价值观,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盘,办法是“敛时五福,用敷赐厥庶民”,顺应人性中的美好向往,引领社会崇德向善。在此过程中,“乃以大中教民也”,所以“皆求大中,是为善之总”,无论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皆是如此。在先进文化持续浸润下,人民会“积久渐以成性”。在这样的社会里,“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行为中正,风俗醇厚,人民普遍信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各种丑恶行为、错误思潮没有市场,安享和谐社会之福。这样的场景,令人想起孙中山先生的论断:“一个国家的伟大,不在于它的人民富有,而在于它的人民幸福”。在中华文化里,人类只要发扬上天赐予的德性与智慧,“若能五事皆敬,则五福集来归之”。
和谐社会不可能从天而降,在于让人民看到团结向善的力量。“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对于德才兼备、操守坚贞的优秀人才,要充分使用起来,选人用人、精英阶层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但注意不能求全责备,贵在循循善诱,以各种形式劝人向善。在社会治理中,既照顾困难群体,又坚持从严治吏,“无虐茕独,而畏高明”。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使之享有与其才德贡献相应的尊荣,从而凝聚人心,“使羞其行,而邦其昌”。但对于本质恶劣的人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其作汝用咎”,迟早败乃公事。
按照箕子为武王作出的远景规划,以强烈的责任担当、高超的领导艺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最终让社会走上公平正直、坦荡无私的正轨,远离营私自立、偏颇作恶的邪路。“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实现社会风清气正。洪范的崇高政治理想是,“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到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之际,孙中山先生提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因此谋国者的责任是,“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回顾历史,一以贯之。
洪范在方法论上,提出了正直、刚克、柔克三种品德,既要注意守正纠偏,又视情况刚柔相济,社会政治混乱时从严治理,清明稳定时宽缓不苛,“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令人想起汉光武帝的“柔道治国”,其中大义如王夫之所言,“柔者非弱之谓也,反本自治,顺人心以不犯阴阳之忌”。毕竟,“刚不恒用”,不得不然,以柔治国才是常态。万物变化无穷,应酬万变贵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在维护最高领导权威上不能含糊,一旦权力分化弱化、各种派系杂糅,势必上下大乱,“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偏僻,民用僭忒。”其惨烈后果,“言秉权之臣必灭家,复害其国也。”阅览古今,不仅是先见之明。

《礼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当然体现在箕子“择建立卜筮人”的论述中,这种传统在大量出土的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证。占卜的原理,对今人而言可能不好理解,但从洪范的论述中,至少可以看见祖先对天道的敬畏,体现为严谨的态度,“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在面对重大抉择时,“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无论论证方式如何展开,这种民主决策作风,无疑具有高度合理性。至于评判吉凶的原理是否“科学”,似不宜以后人的眼光臧否古人。
在随后的“庶征”中,先哲以宏大的思考、壮阔的场景,突破天人之间的藩篱,展示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气度。这个世界上,大自然有其常道,人是其中的主动性因素。也许所谓神学,乃人类对宇宙精神的把握,投射在吾人性灵之中。先哲告诉我们,譬如气象变化决定万物生长死灭,就像人事得失决定时代盛衰进退。《荀子》云“万物同宇而异体”,天人之间并非截然对立的世界,朱子以为“总合天地万物的理,只是一个理”。譬如执政者严肃恭敬,就像好雨时至,“曰肃,时雨若”;所行狂悖,就像大雨成灾,“曰狂,恒雨若”;政治清明就像阳光普照,“曰乂,时阳若”;道路错误就像骄阳肆虐,“曰僭,恒阳若”。洪范又从明察、谋划、思想共五个方面论述了人事得失及其不同后果,结合中外历史经验,可谓鞭辟入里。
洪范把君、臣、吏、民根据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比作岁、月、日、星,关系理顺了、位置摆正了,则“百谷用成,乂用明”,人民丰衣足食,社会政治清明,其中一个关键指标是“俊民用章,家用平康”,君子道长,贤能在位。一旦人事失序,譬如天体混乱,各种社会病症随之爆发,甚至惨不忍睹。洪范“又言民各有心,须齐正之”。对此《资治通鉴》总结道:“教化,国家之急务;风俗,天下之大事。”结合今日世界个人主义横行、民粹主义泛滥等乱象,不是一句主权在民、生而自由可以解释。乃知“既言大中治民,不可改易”,当人们把某种原本深邃的思想引向极端,甚至走向它的反面,只能自食其果。恭读洪范,学到的是进取精神,也是忧患意识,乃知中正之道无所不在。
最后,洪范在尘世之中为中国人树立了信仰:“为善致福,为恶致凶”。我们现实的遭际,来自终身的修行,只有在各自位置上做好自己,才能获得福报,否则将给自己甚至子孙种下恶果。人生的终极理想不在来世,而在于以大中之道广种福田,收获五福:长寿、富裕、健康、美德,直至圆满善终;当我们偏离中道走上邪路,则会遭遇横祸、酿成疾患、陷入忧愁、生活贫困、品行恶劣,最终沦为弱者。一切福祸,皆由心生。
一篇洪范,传授的是中国人的治世精神,落脚点却是成就每一个人的生命。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