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绕陂田竹绕篱”,行走在海宁市周王庙镇的博儒桥村,斜阳农家,水田环绕,阡陌交通,宛如进入了一幅精美的油画。
曾经老百姓口中“穷乡僻壤”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却已经是移步换景,5平方公里的村域里,密布着大大小小19个精品公园,更因此入选全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

那博儒桥村是怎么从“一穷二白”做到现在美轮美奂的呢?
两个字:“众筹。”换言之,就是发动群众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2004年,陆联村和博儒村两村合并而成博儒桥村。由于村庄位置偏僻、资源匮乏,当时的博儒桥村是有名的贫困村。“陆联陆联苦似黄连,博儒博儒身在熔炉”,村民们甚至编出了这样的民谣自嘲。

“有钱才有底气,要富民先富村。”在随后的日子里,村书记吴清江带领村两委新班子成员,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引进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渐渐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了,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
物质富足了,精神需求也要跟上,目前,博儒桥村共有150户农户出资,600多户农户无偿提供土地,建成19个“口袋公园”,实现村庄保留点全覆盖,真正把公园搬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到如今开窗见绿、出门见景,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博儒桥村,凝聚了全村村民的智慧和力量,真真正正地实现了华丽蝶变。
9月17日,博儒桥村联合浙江省民协故事委员会、《山海经》杂志社、海宁市周王庙镇人民政府、海宁市文联开展“中国故事名家走进海宁博儒桥村”采风活动,邀请了多位故事名家一同前往博儒桥村进行采风,深度挖掘和传承博儒文化,助力艺术乡建,探寻博儒桥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的活力之源。

吴清江在介绍博儒桥村的历史文化
在村书记吴清江的引导下,故事名家先后参观走访了博儒老街、民心学堂等代表性文化景点,故事名家仿佛时空穿越般回顾了博儒桥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对博儒桥村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感受,为故事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下午的启动仪式上,博儒桥村书记吴清江对故事名家的到来表示:博儒桥村以桥为名,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此次故事名家走进博儒桥村,通过实地考察、面对面采访,定能不负众望,创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
《山海经》杂志社副总经理、省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潘晓炜在仪式上表示,近年来,《山海经》一直秉承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途径,本次故事名家走进博儒桥村,相信一定能挖掘出沉潜于乡野民间的优秀民间文化,接续起绵延于历史时空的优秀文脉,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以独特的文艺视角,讲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乡村新故事。

潘晓炜发言
仪式上,周王庙镇党委委员许竺萍还向到访的故事名家介绍了周王庙的基本情况及博儒桥村的悠久历史文化。

许竺萍发言
海宁市文联副主席许晓飞也表示,博儒桥村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是一个能够产生更好更新故事的地方,也希望博儒桥的故事通过《山海经》,传唱至全国,乃至世界。

许晓飞发言
在随后的讨论交流会中,故事家与博儒桥村的乡贤、热心村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接下来,故事家们将依据本次采风活动收集的素材,创作相关作品。并通过《山海经·博儒桥故事集》的出版,让更多人看到博儒桥的精彩故事。

博儒桥村生态公园
监制 | 先宏明
审核 | 梁 易 / 文字 | 郑殿卿 / 编辑 | 巫家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