耋叟梦呓
李良森
悟语篇(7421——760)
四年前,最后一部长篇出版之后已是七十有二,虽然还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打算和野心,但毕竟老了,记忆力减退,身体也不由主。便想,之后的岁月怎么打发?总不能让记忆力无休止的衰减下去吧,总不能任身体在空空荡荡的日子里慢慢消耗,直至陨灭吧。于是,便开始写点儿心得悟语或瞎诌点不合平仄、不通韵辙的所谓诗、词,反正不想拿去发表,只在朋友圈里与文友和老小玩伴们凑乐呵。
不过,这个“乐呵”还真没瞎凑,首先是记忆力减退有所遏止,再就是身体也没有明显衰败,精神头儿也未见消减多少。仔细想想,还真得感谢这个“防痴抗呆”小偏方!
几年下来也不知写了多少“悟语”,多少歪诗。得亏宋俊忠先生让我整理一下,这才发现居然积攒和储备了悟语五六百条,诗词一二百首。承蒙都市头条不弃,遂改题为“耋叟梦呓”,分别以“悟语篇”和“诗词篇”推出,恭请各位方家、文友不吝指正、赐教,也请老年朋友试一试这个“防痴抗呆”小偏方可否有效。
741、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先进、落后和超越、掉队或淘汰的人。
好多曾经让我羡慕眼红的优秀同学毕业之后杳无音信;许多曾经大红大紫得令世人咂舌的这星那星;不少名噪一时的时代精英、杰出人士,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家也遁入埃尘或慢慢消弥于文献史册。他们的发展轨迹、人生历程表明,他们的确曾经优秀过,但却没能一直延续他们的优秀,甚至背离了当年的优秀。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优秀人物都不可能永远优秀,无论何等耀眼的明星都有失掉光彩的时候,如同嫩绿的蔬菜、新鲜的水果,如同货架上的商品,都有一定的保鲜期、保质期,只不过没有像商品那样标明保质期而已。
名人如此,大人物如此,我等屑小草民别说不曾风光,便是偶尔闪一下微弱的亮光也是一时之幸。所以,无论眼前的小得意,还是人生的大失意,没必要时时搁在心头,甩不开,放不下,而是以己推人,将心比心,冷眼看之,冷静待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看准了目标就照直往前走,勿观望,忌徘徊,莫回头!
742、
咱们大中国最讲究身份。
在家,身份最高的人是家长;在单位,身份最高的人是首长。出了门,出了单位,走在大街上,没有了家长、首长,解除了羁绊,自然要彰显一下自己的身份。大机关来的,公务员身份的,律师,医生,作家,教师......等等,虽然不能弄个帖儿粘在脸上,也要摆个谱儿、装个架儿,至少也要让别人看出身上的那点点优越感、自豪感。
究其是,你越是摆谱儿、装架儿,越是要让别人看出身上显摆的那点点优越感、自豪感,越是暴露自己的浅薄、庸俗和虚伪。因为人人脸上都刻着自娘胎里带来的“尊重”二字,人人脸上都涂有自娘胎里带来的“尊重”色彩。你把“尊重”二字换成“目中无人”,你把“尊重”的色彩换成“蔑视”的光芒,在别人眼里不仅不会高大,肯定会变成人中“矬子”,被人鄙夷,被人耻笑,被人抛弃。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喜欢相知、相亲、相爱,融会交流、和谐相处,没必要分出你高我低;无论在单位,在家里,更遑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爱人是德,自爱是福。
743、
中国有句古话,“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在老家,这两句格言几乎年年作为春联书写,籍以教导后辈。
现实生活也确实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只有具备忠诚、敦厚、善良的品质才能经久不衰、日渐兴旺;也只有读书受教才会敦厚善良,处事圆通,有所作为。所以,自古至今无论家境贫寒还是殷实富足,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尽最大可能让子女读书受教。
读书不可能是做官、致富的诀窍,但却是做人的根本。
744、
礼物是情感的表达,但不是表达情感的至上砝码。
亲朋之间如果以礼物的轻重多寡称重亲情和友谊,礼物不但成为赘物,还可能成为斩断亲情和友谊的利刃。
任何以礼物轻重多寡衡量亲情和友谊的“人情”,都是虚伪的,可怕的,甚至是肮脏的。“人情”是纯净的,高贵的,圣洁的,不是谁欠谁的往来账目,而是人与人的坦诚相对,心与心的呼唤交流,亲情、友情、世间所有之情无不皆然。
情暖人心,万事吉祥。
745、
父母催促子女婚恋,子女应充分理解。要知道,在父母心目中,学位、职称、职务等世俗头衔,皆比不上子女婚育更紧迫和神圣。很多父母,甚至撑不到见上子女婚嫁和生育,便溘然抱憾长逝。不能不说,父母的催促,是世界上最温暖和善意的催促。君不见,有几个父母非要子女去读博士、评职称、谋求行政职务?但却有太多太多的父母对子女的婚育家庭倾注心血、梦寐以求。
746、
生命的丰盈在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心的淡然。
于人:不管别人善不善,自己要心善;于事:不管别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好;于世: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选对。
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单做好人,莫问未来;单行好事,莫问盈亏。
747、
有人说,当你感觉到生活的残酷时,你就接近了生活的真相。这话看起来有点“残酷”,细细一想,的确如此。这个世界上,无论伟人、超人还是凡人、普通人,没有哪个人会顺风顺水一辈子,会富贵荣华安享一辈子。
生活远没有“心灵鸡汤”喝得爽口,品得有味;人生远没有想象力来得轻松简便,来得快乐怡人。
文化人说:生活并非全是艳丽花朵,还有刺人的玫瑰。
俺村的兄弟爷们儿说:人,没有一把圪针撸到底的时候。
表述有异,道理一样。
748、
人生很短,一转眼,乳臭小子长大成人;又一转眼,浓密黑发变成稀疏白发。
就在忽然间发现自己老了的时候,似乎才恍然醒悟,回首既往,一辈子的挣扎、奋斗、拼杀居然变成茫茫然一片荒草,竟然苍凉的让人不屑一顾。而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最惬意的时光竟又顽强地浮现在面前,却又觉着相隔那么遥远,以致唤起苍老的悲怆与茫然。
不错,真的是那种苍老的悲怆与茫然。而且是只有发现自己真的老了的时候才能感觉得到的那种苍老的悲怆与茫然。
于是便想: 那曼妙的风景、惬意的时光、洒脱的日月,无论如何再也呼唤不回。但却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已的简单、洒脱的日月,以及老年人应该有的淡定与从容。
于是豁然开朗:只要有简单、洒脱相随,有淡定、从容相伴,人老了,不可怕!
749、
老人说:出门行好事,富贵自来家。
老人又说:出门不行善,必遭风雨灌。
老人还说:你是好人才能遇见好人。
想想,看看,算计算计,世人世事,果如其说。善能促善,善能得善,一个人闯世界,最有效、最保险的通行证就是修善心、行善良、做善事。因为人要活一辈子,而不是活一阵子。与人为善不仅仅止于当下的遇好人、得好事,更是为自己积攒福气、储蓄运气。
今日善,明日福;今日恶,明日祸!
但做好人,莫问未来,未来必不负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程必定光明。
750、
人老了,忽然觉着爱挑剔了。吃饭喜欢清淡可口、绵软省牙的,穿衣喜欢宽松合体、普罗大众的,什么山珍海味、高档名牌一概无视。
其实最最挑剔的还是“聊友”。
与知己者聊,无论多久总是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哪怕心中有再多的烦恼,也随着神侃跑到九霄云外,不仅时间过得快,还会盼望下次接着聊。
可生活着又难免遇到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见面便是喋喋不休的抱怨与仇恨,从工作说到生活,从朋友说到家庭,从同学、同事说到国家领导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铺排到未来;从自己说到单位,从单位说到社会,说到世界。总之,生命中的一切没有一件令他满意的,好像普天下的倒霉、不公统统都让他摊上了。
其实,人老了,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干嘛不想点高兴事,说点大家喜欢的事?干嘛不跟给你愉悦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像自己所喜欢的那些清淡可口、绵软省牙的普普通通的饭菜,就像自己喜欢的那些宽松合体、普罗大众舒舒服服的衣服。
既然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快乐又随意,那就远离那些对你的身心健康产生负能量的人!
而且我认定:这不是挑剔!
751、
生活,一半是诗意,一半是烟火。
诗意,一半是浪漫,一半是困惑;烟火,一半是温情,一半是折磨。
没有浪漫,永远走不出困惑;缺少温情,人生便只有折磨。
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诗意,愿我们的人生永远不缺温情的烟火。
752、
无论如何,咋日世界终将过去,而生活还要继续前行。
伴隨世界转换的是老一辈人的逝去与新一代人的崛起。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每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的眼中都是"垮掉的一代″。但也正是这"垮掉的一代″们,让文明和文化生生不息地延续、发展,不断破旧立新,继行开来。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到老年,万事都要想开些、看透些,千万不要让他人的生活状态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宰自己的幸福。
过去的不复再来,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753、
晚年忧郁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情绪,如果我们不能与忧郁和平共处,即使身处幸福之中,也可能觉察不到幸福。所以不妨承认和接受忧郁,让它变成我们晚年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老想扭转它、战胜它,毕竟年纪不饶人,随它去,任它来,兴许生活会有别样的精彩。
承认老之将至,不妨碍我们感受和体会老之将至的快乐感,自豪感,幸福感。
一个有灵魂的人可以盛得下所有情绪,而不会被压垮。
754、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完满。
在外人眼里的美满夫妻也可能会有同床异梦,而舞台上的阿娜舞娘更可能为病痛所累,辗转难眠。也许,正是那些"不完满″、不如意才是人们褪去虚幻光环后的真实,才是每个人需要认真应对的真实生活。
人生百味,琐事重重,逃避绕行百无可能,只有坦然面对才是上上之策。
一个人,一生不为琐事纠结困扰,是大幸,但也未免太单调。因为他永远享受不到摆脱琐事纠结困扰后的身心轻松,开怀大笑!
755、
人人都不甘于平庸,人人都不愿做个普通人。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会有、不需要那么多的强人、上等人。所以,多数人还是难逃平庸的普通人。
其实,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虽然没有出人头地的光彩,没有笑傲江湖的荣耀,没有一呼百应的威权,没有一掷千金的豪气,但却有平庸人的坦然,普通人的安然。更何况出人头地往往惨遭枪打出头鸟;笑傲江湖往往被江湖呛水淹没;而喧嚣一时的一呼百应也时常有一落千丈时的墙倒众人推。
究其是,无论平庸的普通人,还是不平庸的强人、上等人,都要清醒的看待成败、看待人生,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不惧平庸,往往会走出平庸;安于普通,往往会超乎普通。
756、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别人交流,都希望走进别人的世界,都希望把自己的幸福与人分享。
但如果别人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热情的靠近你,而你却不懂得别人的盛情,漠然视之,甚至当头浇人一盆凉水,那你的世界将永远都是冷漠孤独的。所以,当别人以花开的姿态向你走来时,你一定要给人一个灿烂的笑脸。
成全别人的盛情,不仅仅是一种真诚和善意,更是搭建彼此沟通的桥梁。
赠与是礼貌,接受也是礼貌。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受人玫瑰,共享芬芳!
757、
步入老年,不知不觉中便“人以群分”,喜欢与同龄人聚一块儿扯谈。
我却很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没大没小的沟通交流,这并非我故意装嫩,而是与年轻人在一起能学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感受到很多新鲜有趣的刺激。
与老年朋友在一起,除感叹衰老之外,听到最多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样”的惋惜、叹息和痛惜,好像世界必定要在下一代人手里毁灭。我很不以为然。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以自我为标尺的言论,更是一叶障目的狭隘。诚然,用老年人的尺子量年轻人,年轻人肯定愈量愈短;用老年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标准去揣度年轻人,肯定是愈比较愈坏。但如果换过来,用年轻人的尺子来量我们,用年轻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标准去揣度老年人,又是一种什么境况呢?结论恐怕不言而喻。
老年人要想自己心理年轻,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跟年轻人在一起——装一装嫩。
758、
不错,老年人人生阅历丰富,经验积累厚实,但那毕竟是过去式。
我们常说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何尝不是?更何况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信息技术瞬息万变,所谓“人生阅历、经验积累”早已不单单靠年轮的积攒,甚至得来之简便与丰厚度远远超过年轮的积累。
在走遍天下无歧途的北斗替代了识途老马的时代,老年人的“倚老卖老”可否审慎保留,甚至当止当废?
我以为:可也!
759、
年轻的生命就像梢头饱满的蓓蕾,傲然俏立于阳光下,恣情摇摆于细雨中;湛蓝的天空,广阔的天地,无涯的生命,这个世界上一切沸腾的、充满希望和激情的万物好像都应该属于他们。
及至老年,生命就像枝头摇摇欲坠的软果,世界就像昏昏欲睡的黄昏;抵抗衰老成为人人无法逃避、积极参与的人民战争。于是,人人都在追逐健康,追逐生命的长度,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耳朵,寻觅、探听这个世界上鼓吹万年却从无一人得到过的长生不老药。
其实,任何人都阻挡不住身体的衰老,世界上也没有长生不老药,真正让我们保持年轻的不是药品,而是一颗不老的灵魂。只要我们始终拥有沸腾、青春的灵魂,始终保持对世界、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对爱的真诚和感动,始终拥有向上的、前进的愿望,就能依然年轻的活着,哪怕是衰老的暮年。
愿年轻朋友永远像梢头饱满的蓓蕾,傲然俏立于阳光下,恣情摇摆于细雨中!
愿老年朋友永远激情满怀,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拥有一颗沸腾、青春的灵魂!
760、
年龄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越发现“冷静”二字的珍贵。
年轻时,每当遇到糟心的事或糟心的人,很容易陷入情绪化的漩涡,被那些糟心的事或糟心的人缠绕,情绪乃至思绪都会不受控制的被它们牵着鼻子走,随着它们的狂妄和卑劣而波动,随着它们的扭曲而扭曲。结果是,没有改变外物,反倒让外物侵蚀了自己的内心,扭曲了自己的外在,最终落到一个自己讨厌自己的境地,变成了那个曾经讨厌的人。
尼采说: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所以,要坚守冷静,杜绝情绪化。只要自己内心的清平岁月不被侵蚀,就永远不会因为外部的变化而失去自己!
作者简介:
李良森,1946年生,1962年初中毕业回乡务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由农民调入县文化馆,曾任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清区文联副主席、长清区政协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特写等作品十余部。其中长篇小说《相思河》获济南市第五届“精品工程”奖、长篇小说《义和庄》获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济南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特别奖和济南市第三届“泉城文艺奖”;长篇小说《燕儿燕儿快来吧》获第四届济南市“泉城文艺奖”和济南市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