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饱含韧性凝聚性的汉子
(历史小说)
于永涛
六
春节过后,凿井工程恢复了按天支工钱的做法,仍有秦师傅师徒两个干。两人干了一个月,石渣的色泽又没有了,石渣的硬度恢复到了顽石出现以前的状态。
两人又干了一月的时间,异常出现了!苏铁锤年轻眼力好,他突然叫了起来:“师傅,快看!”秦师傅仔细一看,井底出现了一道明显的劈缝,“咦,好兆头!”秦师傅高兴地说。
根据劈缝的东西方向判断,这很可能是当阳山和金牛山的山脚结合部。他们顺着劈缝的两边猛凿,越往下越宽,凿井省力,快得多了!收工时,三人都非常高兴。秦师傅说:“咱马上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二位长老!”
第二天,二位长老早早就来到了工地,从井的上面观察后,满脸笑容。接着岳长老就对安全问题进行了嘱咐:“从今天开始,井内要增加一条安全绳。”“还要每人带一个干葫芦,要防备突然出现急水。”秦长老叮嘱说。
于是,秦师傅回村找干葫芦,徒弟腿脚快,跑去石马买绳子。
三月初的淄河岸边草长燕飞,大地染绿,东风徐徐,鹅黄的垂柳婀娜多姿……一派盎然春意!
二位长老高兴地往回走,感觉脚步特别轻快。秦长老说:“今天回去要好好地喝一杯!”岳长老说:“等到井里凿出了水,咱雇戏班子唱大戏!”“好!呵呵呵”“呵呵呵……”
安全绳和干葫芦准备好后,师徒俩就又干开了,这时井已凿到了16丈多深。
一集后的一天上午,师徒俩几乎是同时发现,劈缝的地方有潮湿的迹象。秦师傅说:“好了,很快就会有水了!”他喊了王大叔一声,让他时刻做好准备。王大叔高兴地答应着。
“师傅,如果水流出来了,你先上。我会游泳,没事的。”秦师傅夸奖着徒弟。师徒俩朝着潮湿的地方猛凿,渐渐地,有了水滴出现。
“师傅,我看快了,你先上去吧!”“好!滴水的地方要试探着凿,逐步加宽,差不多就赶紧上!”“放心吧,我能应付得了!”王大叔迅速把秦师傅摇了上去。
苏铁锤用力地凿着,小的水流出现了。又凿了十几下,水流逐渐大了起来。又凿了10来锤,水流变得有拳头那么大,流速没有想象得那么急。真是艺高人胆大,苏铁锤一点儿也不慌张,他继续凿着,水流没有再变得更大。
他还想再凿几下看,可是这时井里的水已经快到膝盖下了,出水的地方已经没法再凿了。秦师傅和王大叔在上面焦急地催促,他这才不慌不忙地抓住绳子,让王大叔和师傅快速地把他摇了上来。
水在渐渐上涨,三人高兴极了!说笑着,谈论着。秦师傅激动地对徒弟说:“快,快去向二位长老报喜!”苏铁锤边跑边喊:“大井出水了,大井出水了!”
人们闻讯,犹如喜从天降,奔走相告!二位长老得到消息,急忙赶来观看。这功夫,水已快升到井的一半了,再往上就升得很慢了。
根据井底的劈缝和水的流速可以判断,这水还不是地河之水,应该是地表水渗漏下去的积存之水。二位长老看了非常激动、兴奋。
不多时,前来观看的人围满了井边,人们热泪盈眶,欢呼雀跃!岳老汉和秦陈氏也来了,看到井里的清水后,两人跪了下来叩头……不知是谁,燃放了一串鞭炮,响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
整个下午,大家沉浸在欢乐激动的气氛中。太阳落山了,人们散去的时候,天空出现了晚霞,这晚霞像一幅巨大的红绸,挂在西边广阔的天幕上。
井里凿出水来了,人们的劲头更大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又完成了石砌井台,修建了汲水小道,在井台上建了一间龙王庙,并立了四楞石碑。
碑的正面是创井领袖岳栋长老撰文,秦庸言长老行草书写的碑文《创修井记》,碑上还刻了流芳后世的创修领袖和捐献者的姓名。此碑立于大清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五日。
碑文的书写笔走龙蛇,碑文的赞语滚烫感人!赞扬了三村民众“财屡殚力屡竭,抱作抱辍”,“义气相同,竭力捐资”的民族韧性、创造性和凝聚性! 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励志人文精神财富!
接着,秦长老又去颜神镇雇了戏班子唱大戏,演出时盛况空前。盆泉、老姑峪等邻村都送了贺礼。
在看戏的观众里,有一个住在颜神镇的南蛮子客商,他发现了凿井时凿出的矿石。后来,他雇了一些毛驴,在夜间把这些矿石偷偷运走了。
七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来到了乾隆40年。这年遭遇了罕见的旱灾,久旱无雨。因大井之水不是来自地河,所以竟渐渐干涸了!
一直等到立冬,也还是没有水。二位长老扼腕顿足,焦急惋惜!父老乡亲的心情也是如此。于是二位长老发动原班人马,再次募捐。秦师傅师徒俩受命继续下凿。井上的管理,仍有王大叔负责。
王大叔又把辘轳弄来安装上了,师徒俩顺着劈缝继续向下凿。到冬至后已凿下一丈,仍不见水。于是二位长老决定,增加人手,拓宽井底下凿,探寻水源。
这样,秦师傅师徒俩先要为容得下三人干活做准备,然后再逐步添人。20天后,每天有四个人干活。井底比原来扩大了三倍,直径约有一丈。
过了乾隆41年的春节,情况出现了转机。这时已经又凿下了快一丈了。
正月初六日这天下午,四人像往常一样地干着。苏铁锤突然说:“师傅,有情况!你听。”随即用锤子敲击井底。“怎么了?”“好像下面有空洞的征兆!”经他提醒,三人都在敲击试听,果然,大家都有所发现。
秦师傅当即说:“好了,今天就早点歇工吧,上井。”四人依次上来后,秦师傅说:“明天我和徒弟干,你们两个就歇着吧。再人多了干,就危险了!”两人说,确实这样,你俩千万要注意安全呀!
晚上,秦师傅立即汇报了二位长老,两人喜出望外。第二天早晨,二位长老早早就来到了工地上,亲自检查了安全绳和干葫芦,叮嘱师徒俩试探着下凿。
师徒俩又干了三天,“咕咕”的声音很明显了。到了第四天,苏铁锤说:“师傅,今天你别下去了。你和王大叔在上面准备着,我把安全绳子拴在腰上。”“好,就这样。你千万要小心点!”
苏铁锤下去后,均匀地一层层地凿石渣。一天干下来,“咕咕”的声音更明显了。
收工的时候,秦师傅说:“这次和上次不同,不能马虎,下面很可能就是地河的水。明天咱歇着吧,我请示如何处理。”
正月十日,二位长老约着张诸葛长老和栾长老,来井台上的龙王庙前商议接下来如何办。张长老说:“我看用一个王碌碡砸开石板准行。”几位长老都赞同,于是决定十二日黎明前进行。
秦长老说:“我家场里有个王碌碡,明天让大义和徒弟抬来准备好,后天咱都按时来。”王大叔和几位长老答应着,散去。
十二日天还没亮,大家就都赶来了,秦师傅师徒俩和王大叔,挪动王碌碡推下井去。只听“嗵”的一声,接着就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一个时辰多的时间,井水已经溢出井口。
人们非常高兴激动,岳长老捧起水喝了几口,暖暖的,清爽可口 。秦长老的眼里闪着泪花。张长老、栾长老、王大叔在龙王庙前磕了头,秦师傅师徒俩点燃了鞭炮,清脆的响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人们闻讯纷纷赶来,高兴着,庆贺着……
哗哗的水流一刻不停地流淌着,滋润着大地,滋润着草木,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大井后记》的碑文,补刻在了四棱碑的背面。
作者简介:于永涛,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退休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作协会员、博山区作协会员。许多作品发表于《中国当代词曲作家》《南北作家》等多家纸刊和《中国爱情诗刊》《齐鲁壹点》《学习强国》等10多家网刊。在诗意人生华文作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多首歌词获博山区文旅局二等奖。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
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