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和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销号工作规则》,刚察县涉及的65处均已按“一图斑一方案”和“三补一围”技术方案要求完成整治和巩固。
近年来,刚察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和巩固提升年行动,确保按时序完成整治任务、高质量实现既定目标。
以更全的机制抓统筹。
以更细的措施抓整治。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制定印发《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刚察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年)》《“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巩固提升年”工作方案》等方案,逐矿逐斑编制整治方案65个和“三补一围”作业设计方案57个。按照“边治理、边剥离、边塑形”的原则,健全完善“一矿一策、一坑一策”整治台账,一体推进两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抽调7名干部常驻治理现场,督促指导治理工作。制定《祁连山南麓刚察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相关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16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并在5个乡镇分别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联,部门、乡镇负责,业务骨干驻点制度,7名县级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压紧压实乡镇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组织干部职工将“一个图斑(矿坑),一项任务,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贯穿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始终,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的快速推进格局。
以更严的督查促成效。县“四大班子”领导不定期深入一线,督导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三补”工作。县政府把生态保护作为政府常务会固定议题,通过专题会、调度会等形式,及时梳理总结工作成效、分析研判问题短板,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制定《2022年木里矿区(江仓一号井)以及祁连山南麓刚察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年”督导工作方案》,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协、纪委及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督导小组,开展督导检查100余次,通过常态化驻点盯守、约谈提醒,倒逼责任落实,加快构建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动共赢。

以更硬的手段抓管护。根据《江仓一号井及祁连山南麓种草复绿管护保育方案》《祁连山南麓刚察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期管护管理办法》,按照“谁管护、谁受益”原则,及时办理项目后期管护移交手续,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目标考核范畴,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户之间层层签订管护协议90余份,并在重点地段竖立界碑、界桩等醒目标志。每年投入资金782.16万元,全县共有草(林)管员560名,其中国家能源投资草管员103名、资金156万元。明确管护责任。同时,组建铁骑宣讲团和马背宣讲团等宣讲队伍,多形式、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宣传和警示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担子的齐抓共管网格化治理格局。
(刚察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