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上午,应龙勒村党支部邀请,敦煌诗词楹联学会在索靖故里阳关镇龙勒村,举办了以诗联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六届秋韵敦煌采风活动。来自阳关镇、敦煌书协的嘉宾和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约五十余人参加了活动。

采风活动由敦煌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志英主持,敦煌拾风传媒公司摄影师杨潇、郭文加和学会陈永卫、张森茂老师全程摄影摄像。

上午九点半,采风活动在龙勒村葡萄文化长廊下拉开了序幕。村党支部书记鲁银花从龙勒村文化历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葡萄产业发展、驻村帮扶、楹联进村等方面向大介绍了情况。她说:阳关镇龙勒村,地处古道阳关,是索靖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全村现有4个村民网格,126户478人,共有党员44名,是“一村一品”葡萄生产专业村和休闲旅游专业村,现葡萄等林地种植面积近3490亩,2021年人均年收入约25000元。先后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龙勒村紧紧围绕创建5A级阳关景区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推动转型跨越,文旅融合进程,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断推广葡萄标准化生产,充分借鉴吸收“外来经验”,多次邀请市镇林技中心专业人员开展葡萄标准化技术培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村自来水主管道铺设,修建2座大桥,硬化美化人行步道,安装65盏路灯,做好北环线道路、西大营道路的前期准备。成立了以敦煌市委办公室为组长单位,酒泉市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敦煌市税务局和敦煌市市民中心等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龙勒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建立了市级主要领导联镇包抓,市直单位和企业包村负责的帮扶体系,帮扶单位多次深度参与防返贫动态监测、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宣讲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投入100万元,实施南湖灌区提升改造项目。协调帮扶资金10万元,给龙勒村解决了实际困难。

敦煌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竹松向大家介绍了全市楹联改造及敦煌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名城”的情况,并表示自己将撰写、制作五副楹联赠送给龙勒村。陈会长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阳关镇党委书记吴慧霞女士,闻讯从70公里之外赶来参加了活动,她向大家介绍了阳关镇的整体规划、主要产业、葡萄销售、诗词楹联建设等情况,并祝愿采风活动圆满成功!











在绿树成荫的龙勒村,映入眼帘的满是葡萄园,一架架葡萄,像一层层低垂的绿云,绿得使人心醉。一串串葡萄光泽亮丽、晶莹剔透,宛如绿宝石般挂满枝架。采风人员参观了葡萄园后,被遍地琳琅满目葡萄产业和田园风光所震撼,在葡萄文化长廊逐个品尝了龙勒村种植的无核白、香妃、蓝宝石、阳光玫瑰等十余种优质葡萄葡萄品种,大家被璨若珍珠,甜如蜜糖的葡萄陶醉。学会副秘书长郭宏即兴撰联“因飞遐想追摩诘,故用葡萄做午餐”并亲自书写赠送给龙勒村。










活动中,敦煌书协副主席姜生治、徐永平、酒泉书协副主席丁永明等书法家和部分会员,挥毫泼墨,现场书写了与阳关文化和葡萄产业有关的诗词、楹联,并赠送给了龙勒村。随行的原人大副主仁杨忠仁,诗词楹联学会顾问看到这一个个感人的场面非常激动,即兴口占一联:“万亩葡萄开画景,千年古道涌新风”。






如今绿如翠玉的无核白葡萄已陆续开始上市,种植户们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田间道路上,农运车来回穿梭,满载着新鲜葡萄运往客商集中的收购点。在龙勒村葡萄销售现场,大家看到了葡萄预冷、装箱、装车等繁忙的情景。该村葡萄销售点老板李女士向大家介绍说:“由于阳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产葡萄果穗整齐,含糖量高,阳关镇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葡萄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和客商的喜爱”,优质的鲜食葡萄,吸引了四川、青海、成都、上海、西藏、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将其销往国内外各大城市。
活动中,陈竹松会长号召全体会员,要以这次采风活动为契机,把葡萄产业和楹联文化紧密融合,围绕龙勒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葡萄产业,努力创作水平高、境界远的诗词楹联,让更多的人了解龙勒村,让葡萄产业借助诗词楹联的魅力走出敦煌,走遍全国,为把敦煌创建成“中国楹联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采风掠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