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图形符号,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为弘扬传统文化,增进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8月21日上午,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喜迎二十大 剪出中国红”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由鄂城区委文明办主办,莲花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莲花山社区雕花剪纸传承工作室承办。邀请鄂州市非遗文化“雕花剪纸”传承人张本炎(国家级传承人张家忠之子)和非遗保护中心专职剪纸老师传承人熊艳霞,省级工艺大师万水清老师,现场为大家授课,共有辖区30组亲子家庭参加。

活动中,万老师通过宣讲好少年事迹故事,引导孩子们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并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充分发挥“新时代好少年”示范引领作用,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

经过老师们的耐心讲解和操刀演示,大家剪出了一个个喜庆的“中国红”。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社区今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此次活动,将“新时代好少年”融入刻纸文化,让居民在感受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把“新时代好少年”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鄂州市非遗文化“雕花剪纸”传承人张本炎介绍:剪纸(鄂州雕花剪纸),湖北省鄂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行于湖北省鄂州的雕花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1885年鄂城开始形成带徒学艺、专事花样制作出售的雕花剪纸行业。鄂州雕花剪纸是湖北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示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些雕花剪纸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刀剪俱用,完成的作品构图匀称,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于一体。新中国成立后,人称“花样窝子”的燕矶、华容等地成立了雕花剪纸互助组,先后创制出两千余种剪纸花样。(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