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饱含韧性凝聚性的汉子
(历史小说)
于永涛
四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两位长老又发起了第二次募捐,凿井工程又开始了。
物换星移,时间来到了乾隆35年的春天,凿井的活儿仍在继续进行着,可是,井底依然没有出水的迹象。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也曾因为人员、工具、年景、资财不济等诸多原因,有过停工的情况。
清明后的一天,岳栋眉头紧锁,在堂屋里来回踱着步……
正在这时,魏账房和崔保管来到了岳长老家,他的庭院宽敞清雅,修竹亭亭,白杨挺拔。
来到上房,中堂挂着岳飞的《满江红》字画。寒暄过后,岳太太冲上茶水喝着,魏账房汇报说:“咱们的凿井募捐所得,去年开完了工钱,已经所剩无几了。麦收前再开工钱,需再筹措。”
岳栋听后说:“我也正在思虑这事,去年秋天,收成欠佳,当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乡亲们手头紧,都需要开销,不宜全面发动募捐。”崔保管急切地说:“这如何是好?”
岳栋微微一笑说道:“我已有了大体设想,晚饭后咱一同去庸言家,详细商议吧。对了,崔元老弟,你家离西沙井张长老家近,劳驾你跑一趟通知他,也顺道喊上大义老弟。成吉老弟,这样也劳驾你就近通知北沙井栾长老。”
崔保管和魏账房一边答应着,一边起身往外走,岳长老和太太送出大门外。
晚饭后,六人先后来到了秦庸言家,秦长老家的中堂壁上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两边的行草体对联特别醒目:克己复礼崇仁道,守信重义尊儒家。横批是:万世师表。
他们边喝茶边商议,岳长老说:“这次咱领袖集团还要带头捐献,贫寒的父老乡亲就不让大家捐献了,重点发动三个村的富户捐献。”大家都表示赞同。
秦长老接着说:“咱发动三个沙井村的20多个石匠,每人捐献半月的义务工怎么样?”秦师傅立即赞同,说:“好办法,好办法!”
栾长老和张长老提议,要特别申明,凿井成功之日,所有捐献者,皆立碑勒石留芳。魏账房和崔保管赞同说,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们还商议了落实以上几点的操作方案。
议完之后,秦庸言和太太送六人走出大门。这时,月正中天,照在地上,像水一样清明澄澈。路边杨柳婆娑,轻轻吹拂人面的暖风,带着清新的杨柳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秦庸言家议事之后,随即开始了操作方案的落实活动。首先,岳栋秦庸言各捐银3千。三个沙井村的20多个族长也纷纷效仿,各捐银2千上下不等,也有捐粮食、木料等的。
三个沙井村的10家富户的募捐,分别有崔元长老、张诸葛长老和栾长老去做了动员工作,募得银两20多千文。
动员三个沙井村的20多个石匠,募捐义务工的事,自然有秦石匠去做。事情很顺利,大家都说,好汉护三村,村里有事用到咱,乐意贡献一技之长。秦石匠师徒俩表示愿意捐献一个月的工钱,轮流带好新来干义务工的同行伙计。
岳、秦二位长老非常重视工地管理,认为安全大如天。从几年来的凿井工地管理来看,王大叔这人稳重、谨慎、机警、有责任心,大伙很佩服他。
二位长老决定,老王继续长期管理工地,让人放心。王大叔很感激长老和大家的信任,主动表示再捐献两个月的工钱。
募捐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操作的各位领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
邻村盆泉和老姑峪的多家富户都主动表示了愿意捐助的意向,二位长老都婉言谢绝了,告诉他们,需要之时,一定恭请各位赏光解囊相助。邻村张家台的富户则毫无表示。
募捐的榜示贴到了各村的大街上,引来了人们的驻足观看,对募捐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时间赞声载道!凿井资金匮乏的矛盾总算得到了缓解!
一大早,秦石匠就来到了凿井工地。根据安排,今天是石匠们轮流干义务工的第一天。
昨天收工时,秦石匠就对徒弟说:“明天,西沙村的徐师傅开始来干义务工,我先和徐师傅一块儿干,你什么时候再来干,我再通知你。”所以,苏铁锤就把工具捎回去了。
不一会儿,徐石匠带着工具来到了凿井工地。两人打着招呼,随即点上旱烟袋抽着。这时,王大叔也赶到了。于是,用辘轳分别将他俩放到了井底。
徐师傅就在秦师傅的带领下干了起来。徐师傅这还是第一次来到井底,看到了这在石板上凿出的好几丈深的井壁,大为吃惊!这钻头的条条道痕,凝聚着多少汗水,多少代价呀!
徐师傅不禁对秦师傅说:“秦师傅,为了凿井,你们可真是费了力了!”秦师傅说:“我们是费了点力,可是这也全凭乡亲们的支持呀!早日凿出水来,是大家伙共同的心愿!”
徐师傅虽然对何时打出水来心存疑惑,但他看到秦师傅是那样的充满信心地扎实地干着,自然,手中的锤子也就更加有力地挥动着。
秦石匠带着一个个轮流来干义务工的伙计们干着,井在一天天一点点的加深。此时季节已来到了芒种,为了适应农时,凿井暂时停下,开始抢收抢种。
魏账房和崔保管根据王大叔的上工记录,按照工段结算了工钱。当然,三人承诺捐献的,都从应开的工钱里扣除了。
忙完了麦收,秦师傅继续带着轮流献义务工的石匠们干着。这天,秦长老来凿井工地察看,他询问着石匠们轮流干义务工的情况,王大叔拿出记录汇报着。
这时已经进入了大暑季节,天气很热。赶路的,做事的,干地里活的,都是趁早晚进行,尽量避开中午的炎热时光。这天是石马大集,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突然,从北沙井村头通往凿井工地的路上,一头毛驴驮着一个戴着草帽的老者,进入了王大叔的视线:“长老快看,是谁来了?”秦长老看时,毛驴已经临近。
秦长老定睛一看,这不是张家台的富户张先生吗?此君是几村闻名的写状子高手,人送雅号讼棍。立即抱拳当胸:“张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戴草帽的稳稳地从驴上下来,摘下草帽,一条乌黑油亮的长辫子露了出来。“原来是秦先生,幸会!幸会!”“请张先生多多赐教!”“不敢不敢!我从石马赶集回来,顺便观赏一下诸位的杰作!”
说着,张先生来到了井口观看,映入他的眼帘的是两个石匠,在深深的石窟里忙碌着。当他看到满场子里堆放的石渣子时,一脸的狐疑。
他心想:这石板上怎能凿出水来呢?于是他略一抱拳,对秦长老说:“诸君的勇气可嘉,可要在这石头里凿出水来,有点儿异想天开吧?”
秦庸言闻言很是恼火,随即回了他一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是要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是不是异想天开,时光将是最好的评判者!”
姓张的闻言说道:“告辞!”“不送!”那张先生戴上草帽,骑上毛驴,摇晃着上身往回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想:傻子才肯把钱丢在这石窟里!
四人在井口议论着,王大叔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秦石匠说:“你不捐钱也就罢了,何必泼冷水呢?”“对!”献义务工的于师傅附和说,秦长老坚定地说:“只要我等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够开创出石破天惊的成果!”
又一个秋收来临了,凿井工地照常停工。
忙完了秋收,凿井的活儿又开始了。秦师傅让他的徒弟苏铁锤,再去带领献义务工的石匠一块干。前边这半年的时间,苏铁锤也没闲着,他在家整理了房子,娶了媳妇,完成了婚姻大事。现在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凿井上了。
别看苏铁锤年纪轻,因为跟秦师傅干了多年,凿井的活儿干得很熟练。安全施工方面也和王大叔配合得很好。来献义务工的师傅们都很佩服他,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凿井工程顺利地进行着。
一晃,时间来到了乾隆36年的暮春,这时,三个村的20多个石匠,轮流献义务工已经结束。秦师傅师徒俩又开始了搭档干。此时井已凿到了13丈多深。
麦收前的一天,师徒俩像往常一样干着凿井的活。临近吃午饭时,随着锤子的起落,井底的石板突然金星四溅,锤子落下,凿下的石渣极少。师徒俩几乎是同时感觉到了这一异常现象。
于是两人加重了落锤的力度,这样金星溅得更多,石渣也没有增加多少。没有多长时间,钻头就崩尖了。“上井吃饭吧!”师傅说。“好,怪了,今天是怎么了?”小苏应道。王大叔一个一个地把师徒俩摇了上来。
吃着饭,他们在谈论着。“看来这井底的石头,好像突然变硬了。”秦师傅说。“如果这样下去。这凿井的进度,我们如何交代?”“下午再看看有没有变化,不行,我们就得汇报给长老了。”王大叔说:“说的是。”“看来这次我们真的碰上难题了!”秦师傅说。
匆匆吃过午饭,师徒俩就下到井底干了起来。情况同上午一样,干了一下午,钻头崩尖了好几个,凿出的石渣不够两碗。可是两人的胳膊却抡得发酸。收工时,秦师傅对两人说:“明天不干了,咱立马汇报!”
第二天早饭后,岳长老、秦长老、秦师傅、王大叔四人先后来到了凿井工地。秦师傅简单汇报了情况之后,就分别陪着二位长老,下到井底进行了仔细观察,秦师傅当场进行了操作演示。
之后就来到井上进行了商议。岳长老说:“鉴于此种突发情况,凿井只能暂时停下。”秦长老说:“只能停工了,看看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再说吧。”王大叔拿出工账,结算了前段工钱。当然,承诺捐献的都进行了扣除。
自此之后,村里出现了一些消极、埋怨的言论,岳长老感到非常痛苦懊恼,一筹莫展。凿井挫折的打击使他心情抑郁,意志消沉。秦长老也没有了以往那果敢的魄力。这样凿井的事就搁置下去了。
作者简介:于永涛,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退休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作协会员、博山区作协会员。许多作品发表于《中国当代词曲作家》《南北作家》等多家纸刊和《中国爱情诗刊》《齐鲁壹点》《学习强国》等10多家网刊。在诗意人生华文作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多首歌词获博山区文旅局二等奖。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
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