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体验中国传统经典
济南府学文庙拜谒先师孔子
文/朱伟云
8月11日下午,由大明湖街道舜井国际化社区主办,老济南记忆馆等机构联合承办的“弘扬泉水文化,感受古城魅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体验活动(第四站)在济南府学文庙举行。此次活动参观了府学文庙,拜谒了至圣先师孔子,体验了非遗版画拓印,又依依惜别可敬的队长张志毅老师。

老济南记忆馆志愿者带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外籍留学生参观拜谒。队长张志毅老师来了,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因为张老师第二天的机票要出国与家人团聚,大家都没想到张老师坚持志愿服务工作直到临走前一天,可敬可赞!我们邀请到济南府学文庙讲解员为大家讲解,张志毅老师以他英语翻译的专业水平同步给留学生讲解。

济南府学文庙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府学文庙是古代济南及山东地区重要的祭祀先师孔子的庙宇,又是培养人才的府级官办学校(学宫),是古代科举士子、官宦显贵膜拜的圣地,被誉为“齐鲁文衡”“海岱文枢”。1992年府学文庙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府学文庙于2005年9月10日开始千年大修,市政府投入巨资,历经五年,于2010年9月28日,孔子2561年诞辰日重新开放,成为济南市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府学文庙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市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府学文庙整体建筑自南往北依次展开。
正对南门的是上有精美砖雕图案的影壁墙,也称“万仞宫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称颂孔子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文庙南门,金色琉璃瓦屋顶,古老的青色砖墙,三个高大的红色拱门,大门上排列着象征尊贵的金色门钉。高高的牌匾“文庙”二字是宋代苏轼的题字。墙上还隐约可见民国时期“山东省立第二实验小学”的字样。
进了南门拱形庙门,迎面乾隆御笔“棂星门”牌坊冲天而立,风雨雷电四大天将护佑,象征尊孔如尊天。过了“棂星门”,东侧为“中矩亭”,西侧为“中规亭”,造型一方一圆,象征“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语出《孟子》,告诫儒家学子做人做事要谨守规矩。
迎面是泮(pàn)池。泮池,又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pì yōng],四周环水。汉代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半天子之学,故称"泮宫",是官学的标志。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各地孔庙皆有"泮池"学宫。泮池上有一座五孔拱桥,称泮桥。科举考试时,学子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文庙泮桥,按照科举礼制,只有状元才能从泮桥上进入庙中,因此也称“状元桥”,在当年,我等凡人皆不得行于此桥的。

细细观赏,这“泮池”形制极特别,是面向南的半个圆池。从南往北架一道拱桥,将半圆又分为两个四分之一圆池。站在桥上看,泮池两边都是碧荷白莲,清雅高洁,在这人文渊薮 [ yuān sǒu ]之地自然品格与众不同。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济南府学文庙有一大一小两泮池,也称“外泮池、内泮池”,小泮池为挖掘出的明代泮池复建而成,称“一庙双泮”。不仅如此,在东西两侧还有曲曲折折的水渠环绕文庙,清澈的泉水欢快奔流,这就是济南府学文庙最大的特色了,芙蓉泉、王府池子诸泉泉水一路向北,汇流到文庙,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孔庙泉水泮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夫子的思想正是这源头活水,滋润着自古及今的泉城人心灵澄明,代有才人。

从大泮池往北是屏门,为黄瓦红柱的木质牌坊,坊额上刻“海岱文枢”四字,“岱”即“岱岳泰山”,“海岱”即为齐鲁,赞誉济南府学文庙为齐鲁文化教育的中心,天下文章中心,好有气魄!1952年,牌坊迁建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坊额改为“大明湖”,现在的屏门牌坊是根据原条石柱础尺寸在原址复建的。

屏门东、西两侧分别是“更衣所”和“牺牲所”。每年祭孔前,主祭官须在“更衣所”沐浴、更衣,斋宿三日。“牺牲所”则用于祭孔大典上祭祀用品的准备。
我们还在东侧“铁牛亭”看到了古代“镇水之宝铁牛山”——一块黑黝黝的大铁石。这就是传说中的济南“三山不显出高官,四门不对出王位”中“三山”之一的铁牛山啊!这大铁石含铁99.9%,是真正的铁牛啊,它的来历极可能是天上的陨石。从小在芙蓉街金菊巷长大的张庆祥老师回忆说,小时候,他们一帮孩子,常常在这铁牛上爬上爬下,爬得铁牛通明锃(zèng)亮。张老师满脸洋溢着笑,他的心中装满了老城记忆,这种幸福感只有老济南城人才有。

再往北到了主体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称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至圣”则是说孔子是最高的圣人。门上蓝底金字楹联为:“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 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赞颂孔子为万代树立道德标准,与天地功高同化。
大成门又称“仪门”,即孔庙第二重门。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孔庙的帝王、官员学子,凡到此处,心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故称“仪门”。
大成门北即是文庙核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是山东省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建筑。大殿面阔九间,东西阔34.5米;进深四间,南北深13.9米;通高13.86米,面积约480平方米。单檐庑殿顶上,覆盖黄琉璃筒瓦,木架为抬梁式结构,檐下斗栱彩画,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整个殿顶彩绘采用“点金”技法,一只只蓝白色仙鹤姿态雍荣,尊贵的仙鹤象征了吉祥。大成殿原坐落在宽阔的月台上,随着岁月变迁,建筑已破损不堪,脊兽在文革中被砸毁,殿基也早与地面齐平,不复从前气势。重修时,工程人员采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即将大殿全部拆除并仔细标记构件,抬高地基,然后在原地尽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体抬升了1.5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修缮一新的济南府学文庙黄瓦红柱,殿宇辉煌,气势非凡。

大成殿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孔子塑像,顶部悬挂清帝题写蓝底金字匾额“万世师表”,两侧供奉的是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配”塑像,还陈列有祭孔礼乐器。大成殿两侧东西廊庑内各有孔子弟子牌位塑像34尊共68尊,加上大殿内4配,孔门72贤全在此了。我们在文宣王塑像前虔诚拜谒了先师孔子。
大成殿前面有东西御碑亭。东侧立有明朝山东巡抚胡缵[zuǎn]宗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所书之《赞曰碑》。赞曰:一以贯之,金声玉振。是谓大成,贤于尧舜。教在六经,道该群圣。生民以来,未有独盛。西侧有龙门碑,正中为“龙门”二字合体,寄托着“鱼跃龙门而成龙”的美好寓意,激励学子求学上进。

1950年代,文庙内尚存明、清碑碣27通,包括大成殿内匾额七块,明伦堂匾额一块及其它石刻数种。“文革”期间,这些文物大部分被毁。到1982年普查时,仅剩清同治间"重修济南府学文庙碑"和道光间"济南府学教授训导为禁约事碑"等寥寥几块幸存。
1991年,当时的府学文庙是济南大明湖路小学所在地,学校维修校舍,出土了一块重要的石刻,即"宣圣遗像"碑。此碑原立于大成殿附近。碑额题小篆"宣圣遗像"四字,碑题记为"吴维岳摹吴道子笔宣圣像",正中阴刻孔子行教像,右侧中部下刻隶书"吴道子笔"四字。现存于济南市博物馆。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其形象、服饰、姿势依据的就是唐代吴道子版孔子行教像,年龄60岁至70岁之间,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大成殿北为明伦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施彩画,是文庙内官学所在地,体现了文庙的"庙学合一"的特点。自2010年开放以来,济南府学文庙以“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明伦堂作为一处国学讲堂,经常举办开笔礼、成人礼、“文庙讲堂”、文化展览、新年祈福会、孔子文化节等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活动。
明伦堂东西有“志道斋”“据德斋”“依仁斋”“游艺斋”四个小院。斋名取自于《论语·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范围之中。”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我们在“依仁斋”体验了传统文化——版画和文字拓(tà )印。我们体验的版画拓印是在刻出吉祥图案的木板或石刻模子上,用红色油墨把图画拓印在宣纸上;拓字是在刻上宋体文字的木板模子上,用黑色油墨把文字拓印在宣纸上。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模仿着亲手拓印了一幅红色的版画。他手持红色吉祥版画与老济南记忆馆张老师、孙老师两位队长合影留念。

墨色拓字上是竖版文字: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释义】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济南府学文庙·留念
府学文庙最后一座建筑即是尊经阁,古时尊放“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藏书楼。府学文庙尊经阁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曾藏有多通石碑,现已不存。1950年代,原尊经阁仅剩遗址。由于缺乏详细建筑规格资料,府学文庙维修工程指挥部于2008年起根据明代建筑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处进行了重建。建成之后的尊经阁是文庙内最高的建筑,并成为文庙以北的大明湖路上重要的景观。再往北,即是文庙北门,与大明湖南门相对。济南府学文庙就坐落在济南市天下第一泉景区,泉水自然风貌与古建人文历史交相辉映。

82岁高龄的老济南记忆馆志愿者刘树林,儿时就在文庙上的小学,他的故事见“大众日报”《忆同学少年,最是文庙读书时》(2013.11.28)一文。刘老说:“文庙我来了无数次,很亲切。闭上眼睛,我都能把文庙的地图画出来。每次来,都能勾想起上学年代的故事。小学时曾在大成殿改建的礼堂里听老师作报告,下了课就在大成殿前拔河、捉迷藏。”岁月匆匆,如今少年容颜不在,而对文庙的情感却与日俱增。“济南府学文庙建成千年,经过历代建设、重修,到现在如此气势恢宏,恰是济南长久以来重视文化的传统累积而成。当年我们求学条件艰苦,但还是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这些在文庙成长的故事,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济南府学文庙之行,我们拜谒了先师孔子,学习了儒家先贤思想,并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到“一带一路”伙伴国家,我们把Confucius Institute (孔子学院)带回了文庙。
It’s great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将去远方,难舍难分。老济南记忆馆队长张志毅老师在临登机前一天特地赶来参加活动,给了大家一个难得的见面和告别的机会。多年的团队志愿工作中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一一惜别可敬可爱的带头人张志毅队长。
团队元老刘树林深情地祝福队长张老师:
明日远航,一路平安,早日与家人团聚。张老师在地球另一半为我们团队远程指挥、保驾护航。老济南记忆馆更上一层楼!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