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老而读书,如秉烛之明
文/画马翁
![145709493.jpg 9ac8afd88df007d3130651b932e3342e.jpg]()
今天在群里看到赵杏云大姐写的一段话:凌晨三点多我看到周宏康老师的《秋夜随笔一一续谈读书乐》,他看的世界名著真多,有些我也看过,好多都忘了,而周老师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总结出许多我没意识到的影响和好处,而我连许多主人公的名字都说不出来,只是当时读时知道谁是谁,更没有分析评判的能力。真佩服周老师的记忆和评判能力,难怪他写的文章直击人心,历史典故比比皆是,再看看他家的书柜,真称得上腹有诗书气自华!钦佩之至!
正如赵大姐所云,周宏康老师家里几乎让书橱占领了所有空间,而周老师这些书不是摆样子的,而是用来读的。不敢说所有藏书他都读过,但其中重要中外名著,他肯定都不止“啃”过一遍了(如,据他说《红楼梦》他已是看过多遍了)。所以他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对中外名著里面的人物,情节方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写的诗词歌赋,方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西汉·刘向《师旷问学》载: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上文大意是,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烛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讲得好啊!”
由此我想到,我们百花园多数是退休人员,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的朋友不少。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尽量多读些书,像周宏康老师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方有神,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上文师旷所说,老年而喜欢学习,像点着的蜡烛那样光亮(秉烛之明)。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要认为年龄老了而不去读书。
朋友们,多读点书吧,有人说,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书本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本可以。如果您想要使自己心胸开阔,精神豁达,能写出佳文妙诗,想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就多读书吧!
(2022.8.18中午)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