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杜平,男,1987年生于甘肃武山。现为甘肃画院青年画院画家,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城市学院外聘教师,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武山县政协九届、十届委员。师承李小可、康金成,范扬、范治斌先生。
曾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北京画院李小可工作室;清华美院。
2021年作品井冈山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城楼收藏。
关杜平的作品从宋元入手,特别是接近南宋咫尺千里的那种处理手法,画的古松、近山远水画的非常深入,而且保存了一种临近悠远的意境,在当代纷繁的世界里,小关能这样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研习传统,扎扎实实的锤炼笔墨,又能注重生活的蒙养,静心创作,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
——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




山水画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很成熟的画种了,怎么去继承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山水画家思考的问题。关杜平所作山水画,传统笔墨功底不错,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的内涵和研究是下过大功夫的。
——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




我和关杜平素未谋面,是他的绘画作品吸引了我对他的关注。因为他的作品,没有现在很多年轻画家普遍存在的,想急于成名的浮躁心态,他能静下心来,认真踏实地画好每一幅画。甚至于每一笔,每一根线条都是全神贯注地画出来的,这显示了他对艺术的认真踏实和严肃的态度。用年轻有为,勤奋好学来评论他,我觉得是很确切的。小青绿山水画是比较费时间的一类画种,他竟然画了很多,并且经常不断有新的作品展现出来。人常说“天才出于勤奋”,我认为勤奋源于爱好。由于爱好,他就能愉快的,不断地探索研究,勤奋学习,笔耕不辍。杜平能这样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中,必然日后会在专业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日积月累,必成大器。
杜平的画,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个性。他不被习俗所染,能坚持走自己选择的道路——维护传统,使传统发扬光大。他的作品,都蕴含着他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他笔下的重峦叠嶂,云烟霭雾,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诗情画意和神韵的冲动,既有着宋人的率真,也有着元人的简洁写意精神。
在当今画坛上,曾经有人认为中国画就要“行将就木”,“穷途末路”了,其实这是不了解民族艺术语言特性的误解。因为民族艺术语言是与民族同生共存和同步发展变化的,她永远在路上。她的符号性和社会性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五、四”运动前后,不少爱国学人也发出过类似的看法。他们从忧国忧民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画“衰敝极矣”……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百年来,中国画不但没有衰敝灭亡,反而更加生气蓬勃,并且还产生了像黄宾虹、齐白石和潘天寿,李可染以及石鲁等等许多中国画大师,把中国画引领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这一历史事实说明,继承传统,使传统笔墨发扬光大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唯一的必经之路。因为中国画和京剧脸谱等等的中华民族艺术语言,他们的符号性和社会性是有自己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不是那一个人可以随意改变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看问题,我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说中国画“行将就木”和说自己在“致力于中国画的现代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否则,任何人就都可以把自己随意地涂抹,说成是对京剧脸谱的创新和致力于京剧的现代化了,中国画也不例外。也从这一角度出发看问题,我认为关杜平选择的从艺之路无疑是非常正确和大有前途的,我希望和祝他在从艺的道路上取得最大成功。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陈则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