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存,男,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朔州市朔城区人。1984年10月入伍,1989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朔城区看守所、朔城分局民警,牺牲前为朔州市拘留所二级警长。无论是在部队服役期间,还是参加公安工作以后,李应存同志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保持着对工作的无限热忱,全力投身监所安全管理一线,把满腔热血都献给了挚爱的监管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22年7月13日16时50分许,正在和所长白一兵汇报在拘人员情况的他突发心梗,被同事紧急送往朔城区人民医院救治无果,当晚20时45分,李应存同志在转院途中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57岁。
生命进入倒计时,他心里还装着工作
“今日正常出所6人,男5人,女1人1,出所后剩53人,男46人,女7人。长期服药人员6人:高血压4人,糖尿病人2人,病情稳定,拘室秩序良好,一日生活制度落实到位,一切正常...”7月13日上午10点,李应存照例到监区进行日常巡查后,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写道。
下午15时,李应存再一次巡查完监区后,把在拘人员刘某某、张某分别叫到谈话室做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上楼前还专门安顿管教人员:“刘某某、张某二人因寻衅滋事被拘,情绪不太稳定,你们要好好观察,有情况随时和我报告。”
“老白,有2个在拘人员情绪不稳定,得和你汇报一下。”李应存推开所长白一兵的门说道。“老李啊,来来来,坐下说。”所长白一兵随手拿起工作日志也坐到旁边的沙发上。16时50分许,“老白,我难受,胸口疼得厉害。”白一兵回忆道,“正和我说话的老李突然靠向沙发,面色苍白,因为他有心梗病史,我立刻拿起办公室常备的速效救心丸给他放到嘴里,用对讲机呼叫医护人员赶紧上来。”
正在办公室整理档案的内勤民警康慧芳突然听到对讲机里响起所长白一兵的吼叫声:“夏大夫!赶快叫夏大夫和护士带设备到我办公室,赶快!”声音在整个走廊震荡。“肯定有我们的民警出事了。”康慧芳一边想着,一边冲到所长办公室。“我看到李应存整个身体斜躺在沙发里,左手还拿着对讲机,脸色苍白得厉害,头上的汗一直往下流。”
“心电图显示是心脏上的问题,因为拘留所条件有限,我们一边进行急救措施,一边联系监所救护车,仅仅用了十几分便赶到医院急诊室。”驻所医生夏占文回忆。
“在医院急诊室,李哥还微笑着对我们说明天就能正常上班了,单位事情多,让我们别都围在这。”值班队长王伟民难掩心中的悲痛:“他还安顿我有两个寻衅滋事人员情绪不稳定,让我晚上再辛苦下,盯着点。没想到,这一次竟是永别。”
从警35年,李应存同志有20年在监管场所工作。他对监所关押的所有人员情况都了然于胸,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活档案”。在他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厚厚的工作日志笔记本。翻开规范的笔记本,他所经手的所有在押和已出所人员的详细情况一览无余: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今日在拘人员121人,男109人,女12人。重点有长期服药人员7人,其中高血压3人(谷某某、杨某某、王某),脑梗2人(彭某某、马某某),糖尿病1人李某某,肺结核1人郭某某。以上人员病情稳定,在拘人员思想稳定,秩序良好,一切正常。今日正常出所人员16人,男14人,女2人。今日新入所人员焦某某,男,33岁,怀仁云中镇人,因吸毒被怀仁市公安局行政拘留10日,2021年12月30日出所,在402室关押。
在这个大院里,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过道,每一个角落,都见证着应存同志坚毅的身影,他用执著、热情,默默守护着这个森严肃静的地方,他用满腔热忱和无私的情怀,续写着朔州公安监管人的感人篇章。
他像亲人一样对待在押人员
“等我退休了,要好好陪着老伴儿出去转转,看看外面的世界。”7月12日上午,李应存边巡查监区,边和驻所医生宣志文打趣道,“嘴上说盼着早点退休,可心里还是舍不得这身警服,舍不得这个岗位。”
“和李哥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工作。”在看守所工作时的同事杜小霞说,“他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原则性很强,脾气很好,会言传身教地教导我们怎么做。”
崔某某脾气很暴躁,属于话不投机就会抡拳头的那种。2017年,李应存在看守所工作期间,崔某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期间在监室里多次与在押人员、管教人员发生冲突,给他调了3个监室都无济于事。李应存得知此事后,多次与崔某某展开推心置腹的谈话、进行开导,从谈话开始的不服气、顶撞,到后来转变成与监室人员友好相处。2019年,崔某某因涉嫌盗窃罪再次被收监,李应存在为其办理手续时认出他来,当晚就把崔某某叫到谈话室,进行了一小时多的长谈。
“那晚李警官和我谈话以后,我是哭着进监室的。”已经务农回归正常生活的崔某某回想起来,心情仍然难以平复:“因为自己不走正路,亲戚都躲得我远远的,李警官和我非亲非故的,不但没有看不起我,还苦口婆心的劝我回了正途。这样的好警察,怎么会说走就走,我还没好好感谢他呢。”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在押人员在出所时都会握着李应存的手,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老李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待在押人员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会给在押人员掏钱买内衣,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温暖。很多在押人员出去后见到老李,离得老远就和他打招呼。”谈起李应存,看守所副所长闫泽儒眼中闪着泪光:“噩耗传来,很多同事都哭了,大家真的不愿意相信,这么好的一个老大哥,就这么离开了。”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李应存将部队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履职尽责,任劳任怨,踏实苦干,他凭着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在押人员的那份淳朴和善良,深深地感染着一起相处的每一个人,犹如冬日里的阳光,给受过帮助的人带来缕缕温暖。
抠门的老李有时候很大方
从警35年来,李应存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说过掷地有声的豪言,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淡泊名利、为人谦和,用自己平凡的工作,书写出华美的篇章,用滴水般的小事,映射出警魂的光芒。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听党话、知党恩,作为一名监管民警,我们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底线。监管工作责任很重,只要我们肯费心思在拘留人员身上,就能得到更好的沟通,监室就能多些安稳。能让曾经失足的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就是我们最大的功劳。”
朴实的话语是真情的流露,厚厚的几大本党员学习笔记、民警日志,彰显着李应存同志对党、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
“和应存共事13年,他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没有请过一天的假,他的工作从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差错,把工作交给他很放心。”说起李应存,时任朔州市看守所所长的闫海很是伤感:“他生活很朴素,对生活质量要求很低,一件棕红色的夹克穿了十几年,领口、袖口边都磨烂了也舍不得换。”闫海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应存对自己很抠门,但他很多次为在押人员买内衣,为刑满释放人员掏钱买回家车票时,还不忘给他们买些路上吃的东西。”
大伙已数不过来李应存为在押、在拘人员买过多少次衣服、车票和日用品,但记得他为自己买的唯一一件“奢侈品”是他在2014年买了一辆二手桑塔纳轿车,买的时候“车龄”已有8年。就这么一辆车,他喜欢的不行,上班前总要打一桶水仔细擦拭的很干净整洁。由于年代已久,夏天还好,冬天时常会打不着火,靠同事们帮忙推车发动着才能回家,所以监所大院里时常能看到一群穿警服的人在雪地里推着一辆“突突”响的普桑。李应存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很抠,对有需要的人却很大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李应存同志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一名老民警的示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监管场所防控措施和值班制度,面对在拘人员患病多、重病多,易焦躁、易发怒等实际,耐心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疫情防控形势下拘留所的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应存同志凭着对公安监管事业的不懈追求,用热情和毅力坚守在高墙院内,用朔州人的淳朴在桑干河上描绘了一抹耀眼的警察蓝,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金色盾牌,是雁门关外最美的藏蓝风景线!(朔州市公安局 孟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