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民 报道 通讯员 吴婷婷
7月27日至30日,区直工委书记崔勇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带队到橡林街道走访调研无主小区,橡林街道党工委委员高峰、社区事务中心主任陈俊生等相关工作人员陪同调研。为摸清橡林街道无主小区现状,调研小组带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无主小区管理 , 如何发挥“双报到”党员和党支部引领作用,协同各方,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等问题,冒着酷暑先后深入到橡林社区、健康路中段社区、王楼社区、刘庄社区、张楼社区、六里庄社区、塘坊社区及民生社区共8个社区156个无主小区采取入户、街头巷尾随访、填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聆听群众的心声,全方位走访了解无主小区基本情况及管理现状。

让群众发声,使调研走访真实有效。
橡林街道辖区面积大,因各方面原因造成无主小区逐渐增多,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每到一个社区,调研小组根据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无主小区关于隶属关系、位置、面积、人口、管理现状等基础数据为依据划分三个小组进入无主小区,精准高效作业,大大提高了调研效率。每到一处,调研小组都仔细观察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查看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入户或随机现场询问居民能否接受正规物业管理、小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以及居民对无物业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及建议。“您好,同志,咱们小区现在有人管理吗?”“住在小区里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现在小区的垃圾有人收拾吗?”“如果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接管咱们小区您愿意吗?”“对居民自治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吗?”……走访组顾不得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走到哪里都热情地和居民们打招呼拉家常话美好愿景,并把收集来的各种问题认真如实一一记录。

让数据说话,使调查研究科学详实。
调研走访中,区委组织部调研组一行多次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帮助理清思路。一是要底子清数据明。橡林街道无主小区大部分为市、区直单位老旧家属院,少数是个人自建开发楼盘。在156个无主小区中,有门岗的小区占比在60%以上,无门岗的小区占比不到40%。156个无主小区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单位的家属院,单位负责小区的基本管理,包括聘请门岗及公共卫生服务等。第二类,有单位的家属院,单位不再负责小区的基本管理,但是业主自发成立业主代表小组进行小区自我管理模式。第三类,没有任何管理的三无小区。分类施策,可以让无主小区治理更加有效。二是街道党工委在引领居民自治和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上坚强有力。橡林街道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党工委书记袁晓军亲自研究抽调陪同调研人员和保障工作;街道分管负责同志积极主动对接,规划路线图、时间表,调研紧凑有序;橡林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中心主任陈俊生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辖区情况了然于胸,业务熟练,日常基础工作做得深入扎实,为调研走访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调研所到之处、居民群众都踊跃参与调研,有问必答。

让示范带动,使社会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橡林街道社区书记对于社区管理尽心尽职,对于各类小区的治理也有思路和勇于啃硬骨头精神。如橡林社区对于在创文创卫、小区治理等工作中不配合不作为的市、区直单位家属院,通过多次上门对接、争取市直、区直部门领导支持等办法实现了无主小区有人管理。在区检察院家属院,社区支部引导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发成立业主代表小组进行小区自我管理,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六里庄社区针对农商行家属院等无主小区,多次召开业主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困难面前不退缩,几番群众思想工作做下来,由党员带头成立了业主代表小组,目前小区管理规范有序,居民群众满意度较高。还有麦芽厂家属院,一位热心业主奉献爱心,自发管理小区,不要求回报,这种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行为,得到了小区业主的充分认可。健康路中段社区的区统计局家属院,只有1栋楼没人管,1楼一位业主大姐多年义务倒垃圾,义务充当门卫,一些退休老同志受到影响,自觉给门卫送水送洗衣粉刷垃圾桶。在此次走访调研中,有很多的无主小区高度发挥民主自治,如张楼社区的颐园花园小区,辞退不作为物业成立了10人的业主代表小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业主们拥有满满的幸福感。这些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支持着基层小区治理,为无主小区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步,橡林街道办事处将聚焦无主小区治理问题,敢于突破勇于担当,发掘成功的无主小区自治典型进行宣传推广,摸索出无主小区治理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党建引领作用,让“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驿小驿”党群服务点、“红色物业”等红色元素与社会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引导无主小区实现更多的有效治理,切实把居民的烦心事办好办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