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归梦,青春梦,张旭的梦在2019年的肥城市文联系统四定工作汇报会是收藏家专场上,她与她心爱的瓷娃娃一道同故乡肥城的各位朋友们见面。

那一刻张旭内心有一些紧张,但更多的却是那汹涌澎湃的激动。可以说,那份紧张是因为她深知自己肩负着远洋跋涉、千辛万苦,使瓷器回归故里的重担,生怕自己不能竭尽全力的对待这份自己热爱的事业;而那份汹涌澎湃的激动,不仅有历经千辛万苦、带着成百上千个心爱的瓷娃娃荣归故里、见到家乡亲朋好友的真挚的坦然与骄傲,更有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伟大的国家不断繁荣昌盛,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大背景的感激之情。此时此刻,她不禁想起了成龙、刘媛媛演唱的歌曲《国家》中的几句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打开回忆的门,拉开思绪的窗。不知不觉中,她便开始回想她与这一个又一个珍贵的海归“瓷娃娃”的故事。

张旭记得:她早年生活在一片异国他乡的土地,那是东南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那时候,尽管身未归国,但却已心向祖国。每逢听家里人讲起党、国家和人民的故事,张旭的内心便汹涌澎湃。慢慢地,耳濡目染,她喜欢上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对诗词歌赋的向往,亦有科学技术的热爱。不知不觉间,她开始接触并爱上了瓷器,从此那种热爱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一方面,瓷器本身便是中国无可超越的艺术珍品,瓷器表面那种细腻的质地,瓷器图案上那种精美绝伦的纹路,都是其他艺术品不能比拟的;另一方面,瓷器是我们中华文明无可厚非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与丝绸、茶叶并称为古代中国的三大拳头产品,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那时候,张旭的六叔父便已经开始从事收藏海归瓷的事业,她受她六叔父的影响,也尾随他致力于瓷器这样一件国宝的收藏回归工作。
张旭与六叔多年来重点研究收藏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大家都知道,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规模浩大,并且是几万人浩浩荡荡出海,出访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在地区跨度和规模上远大于近百年之后的西欧的新航路运动,可以堪称中国航海史上的顶峰!而瓷器便是明代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商品。
张旭深深深地知道:让无数海外珍宝海归国内究竟有多么不易,那种海底捞针的艰难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尽管如此,但她的心中依旧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为家乡做点瓷器文化传承工作。那份对中华民族的深请,对桃乡肥城的恋情,推动着张旭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物质是有价的,而精神是无价的,张旭愿用这有价的海归瓷来表达那份她对祖国无价的海归情。

迄今为止,张旭与六叔现已收藏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瓷三千多件,并历尽千辛万苦,将其中的300件瓷娃娃运回国内,把这些海归瓷安家在张旭的故里——山东省肥城市。
当张旭带着这些“国之重器”海龟的那一刻起,“骄傲”、“自豪”与“激动”一个个简单的词语已经不能描绘她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
在2020年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张旭心中期待多年的“海归瓷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开馆,她的内心无以言表,她深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国家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支持,海归瓷博物馆的创建将会遥遥无期。她感谢党和政府给予这样的新时代的青年们的有力支持和发展平台。此外,多年以来张旭也积极的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志愿活动,为家乡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为家乡肥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她坚信: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张旭作为一位共产党员和新时代青年的一份子,更应当勉励自己,要坚定不移地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工作上的内行、能手和专家,从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张旭感谢党组织给予她的培养和教育,也接受党组织的批评与帮助。正是党的领导与支持,张旭这代青年人才会有筑梦追梦,圆梦的机会。因此,她们这代青年人才更应当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在梦想的道路上写一下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