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割舍的戏曲情结
王海军

在济南市中区后龙村“村民多功能服务厅”上演精彩的传统戏曲表演吕剧《小姑贤》
但凡人们都有自我的钟情与爱好,无论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抑或是强体健身乃及品茗把盏,高雅也罢,低俗也罢,内敛也好,外向也好,总之,每个人的情趣爱好将会相伴你的人生,影响您的生活,为您的生命增添无尽的欢乐与色彩。而我的终极爱好是戏曲,她相伴我已然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路程,缔结起难以割舍的深厚传统戏剧情缘。
当我混沌初开的稚童时节,正是华夏大地“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岁月,很多的艺术门类被封杀和桎梏,人们接触到的只能是“高、大、全”式的灌输式英雄人物形象。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现代京剧样板戏的应运而生,给当时老百姓沉闷无聊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戏剧艺术的微弱光芒。人人学唱样板戏,个个争当英雄人物,恐怕是那时的政治使命及生活主格调。那时的我,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我就读的砖瓦一厂子弟学校顺应形势的需要,也排练了起了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等剧目。尤其是我们同级邻班的小伙伴赵玉柱(小名柱子),因为扮相俊俏,嗓音洪亮,有幸扮演了《沙家浜》中的一号人物郭建光,他那精准的唱腔,上乘的表演,场场都能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及赞扬,舞台下的我心中充满了对好伙伴的自豪和羡慕。自然内心深处也溢满了对英雄人物和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当时的我们家是住在一家机床厂的家属院里,与偌大的厂区毗邻而居。工厂内的文艺宣传队也时常演出一些颇带“红色革命”色彩的节目,一些院校、部队的演出团体也经常性地到工厂来慰问演唱,于是,我们家属院这帮年龄参差不齐的顽皮孩子们,就成为演出现场的“首席”常客,尤其是那些个京剧样板戏片段,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津津乐道,一些经典的扮相和唱段也能模仿的惟妙惟肖,时不时的自得其乐地哼唱一曲。闲暇时,院里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大家也争相把杨子荣、郭建光等英雄人物扮演,谁若不幸扮演了汉奸、鬼子兵等角色,那是老大不情愿的事情,为争扮好人小伙伴们也时常闹些矛盾,争个脸红脖子粗,但不久又会重归于好,你甭说,在那时文化娱乐生活十分贫瘠的条件下,戏剧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因了那个时代的浸淫和熏陶,各类戏曲让我渐渐入迷和喜爱。父母单位发放的京剧电影票,我是必看无疑且百看不厌,也从不吝惜往返一个多小时跑腿的辛苦。就连当时十分炙手可热的京剧连环画书,也使得我每每爱不释手。特别是老爸用他那“专车”(六七十年代给普通干部配备的自行车)驮着我,到大众剧院、人民剧院看京戏、吕剧和豫剧时,吃着老爸给买的冰糕或者山楂片,观赏着精妙绝伦的戏剧片段,那好似在享受着一顿无以伦比的饕餮大餐,我那幼小的心扉中蕴含着无限的甜蜜和幸福。
在这里有一段让我终身难以忘怀的生活插曲,令人回味无穷,也足以可见我久矣对戏剧艺术的挚爱。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隆冬时节,正值岁末的晚间,天上飘洒着雪花,久负盛名的山东剧院当晚上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虽然说人们对电影中的人物、唱段耳熟能详,但是,能够亲眼观赏一台精彩的舞台演唱,恐怕是当时众人的无比的渴望。家中的三位姐姐很幸运的搞到了三张戏票,本来就没打算带我看戏的她们,无意中走露了风声,我就把自己“黏黏胶”的特性发挥到了极点,死乞白咧般地缠上了她们,我好似跟屁虫一样跟到了山东剧院。可是,剧院里查票相当严格,少一张票无论如何也难以“混”进戏院。痛爱我的姐姐们舍不得把我丢在剧院外,只得留下一个在外照看我。一面是她们因为我的搅和而恨得咬牙切齿,一面是我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可怜巴巴。直到后来戏剧演到还剩最后两场时刻,检票人“放任自流”我才得以进入剧院,观看了一出京剧的尾巴,虽说姐姐们一段时间内很讨厌我,但我能为步入大剧院看了一段舞台京戏值了,很是兴奋和自豪了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艺术门类像春天的花朵竞相绽放。尤其是做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戏曲,更是得到光大和发扬。尽管现在的娱乐形式和内容呈五彩缤纷之态,然而,我对戏剧艺术的爱好始终不曾改变。虽说我天赋低、资质浅,不能深谙传统戏曲艺术的奥妙及博大精深,无法像一些“票友”般低吟浅唱,但喜欢欣赏和品味,也算得上是一种高雅的快乐与愉悦。旧时的老同学柱子和我是情意相投,思路往往不谋而合,我们经常相约到公园、广场自发的“京剧角”,他激情高昂地唱一曲京剧选段,我坐在一旁当个“看客”,泰然自得地陶醉于京韵、京腔和丝竹弦乐之中,享受那中华传统文化“国粹”的浸染和熏陶,真个是美哉、乐哉!
22年前,青岛京剧院来泉城历山剧院演出全版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闻听消息的我如获至宝,自掏腰包买了票一同邀请有着同样爱好的挚友,来到剧院一饱眼福、耳福。看到演员唱、念、坐、打精湛的表演,聆听着那十分熟识的旋律和台词,仿佛又回到了那似水流年的时光,我和广大观众一起沉浸在浓厚热烈的京剧艺术氛围当中,整个身心和思想得以超脱和升华,我也度过了一个快乐无比的幸福之夜。
2008年10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泉城济南拉开了帷幕,广大京剧爱好者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我和众多戏曲爱好者及京剧“票友”的心情一样,欢呼雀跃,心潮澎湃,为这样高档次、高水平的京剧盛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召开而荣幸和自豪。连日来,我马不停蹄地穿梭于省城的戏院、广场,为的是尽情欣赏那不可多得的京剧经典,满足我平生喜爱京剧的嗜好及夙愿。高兴之余,我还带着年过古稀的老娘,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到英雄山北端的京剧广场,与泉城的京剧爱好者同展歌喉,一起过一把“生、旦、净、末、丑,京剧我来秀”的瘾,本人并且把精彩的片段和瞬间,拍摄成照片留存纪念,使我的生活增添别致的一页,把我对京剧艺术的挚爱情结镌刻在生命的长河之中,真乃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